跟幾個朋友在一起聊香港保險跟通脹的關係,其中一朋友說到,假如我現在買一份香港重疾險,保額為50萬人民幣保單,30年後,50萬人民幣的保額還有多大購買力?對於我來說,能夠支付得了醫療開支嗎?好吧,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通脹是誰都逃不過的稅
關於通貨膨脹,想必大家肯定都有個基本的認識。通俗來講就是貨幣購買力下降,今年的100塊在深圳能買5斤豬肉,10年後可能就只能買1斤了。
每個人都不可能不受通脹的影響,因為你不可能不消費。我國的通脹率,一直就是個不可深挖的雷區,每年官方都會給出一個公開的基本數據,但有些民間老百姓和一些學者總覺得實際情況更嚴重。
上圖是近些年官方公布的通脹率數據。通脹率也稱物價變化率,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02、09年出現的負值表示短暫性的通貨緊縮,10到15年的通脹率平均為2.9%,呈逐年走低趨勢。
對個人而言,通脹最大的影響就是家庭財富的縮水。
如果手上都是現金,而沒有能夠升值的房產、收藏品、股票基金,那麼未來不緊縮你手上的錢一定就會縮水,這就是通脹的力量。
如何避免通脹影響家庭財富呢,有3種方法:
1、舉債(利息要低,最好是無息); 2、消費(把錢都花掉,無脹可通); 3、增值速度跑贏通脹率(例如買股票基金之類、p2p);
二、保險能抵禦通脹嗎?
準確來說,保險並不能完全抵禦通脹。
上面已經說到,能跑贏通脹的、而且實際可行的只能是投資的增值速度超過通脹率,保險作為一種非債務性資產也是跑不過通脹的 。按照3.5%的通脹率,50W在30年後折現也就大概不到今天的20W,那既然如此,現在的50W保額在30年後又有啥用呢?
更何況保險的核心就是對人的保障,要是在保險期出了事,那就可以申請理賠。如果要是肯定未來不會出事,那麼根本就不用買保險。
三、分紅重疾險能抗通脹嗎?
例子1:
受保人:30歲女士 ,保額:15萬美金 ,繳費時間:25年
友邦香港(AIA)—加裕智倍保 ,年繳保費:3139.5 美金
1、賠付
此計劃表示,如上訴女士發生保障規定的嚴重疾病時或意外導致全殘時,將獲得原有保額賠償15萬美金(100%),以及(首十年內)首十年額外贈送的50%保額,合計22.5萬美金保額賠償加紅利,可見下圖:
2、分紅
這也是一款分紅產品,也就是說,無論是否出險,當繳費年限超過五年,就會開始有分紅,分紅將會在理賠、身故或者是退保時可支取。如下表:
當客戶100歲時,賬戶的價值為1498171美金,已經是本金的19倍了,輕鬆抵禦醫療通貨。
當然,有人說活到一百歲在目前的醫療水平未必很常見,但是對於人均壽命已經在80+的一線城市,看看85歲這一行,賬戶總值得為606550美金,是本金的8.2倍,此時如果覺得保不保都可以了,就可以選擇退保拿來做養老補貼,如果覺得還需要保,靈活提取的周年紅利53785美金,也可以帶來一筆不錯的備用金。
例子2:
受保人:0歲小弟弟 ,保額:15萬美金 ,繳費時間:25年
AIA—加裕智倍保 ,年繳保費:1378.5 美金
同樣,如上訴小弟弟發生保障規定的嚴重疾病時或意外導致全殘時,將獲得原有保額賠償15萬美金(100%),以及(首十年內)首十年贈送的嚴重疾病合計22.5萬美金的保額賠償加當時的紅利。
不過,您很容易發現,年齡越小,價格越便宜,到100歲時,賬戶中有3646679美金的餘額,達到的槓桿是基本保額的24倍,本金的105.7倍。所以,重疾一定要越年輕買越划算呀!
不過對於預算足夠、收入較高的朋友,倒也可以考慮下分紅型的保險,每年一定利率的分紅倒也不失是個理財收入的好來源。相對內地的分紅收益好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