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香港保險可以抗通脹的

幾個朋友在一起聊香港保險跟通脹的關係,其中一朋友說到,假如我現在買一份香港重疾險,保額為50萬人民幣保單,30年後,50萬人民幣的保額還有多大購買力?對於我來說,能夠支付得了醫療開支嗎?好吧,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通脹是誰都逃不過的稅

巴菲特在1977年就說到:通貨膨脹是一種稅,這種稅比我們的立法者所制定的任何稅種都更具毀滅性,並且任何人都逃不掉。

關於通貨膨脹,想必大家肯定都有個基本的認識。通俗來講就是貨幣購買力下降,今年的100塊在深圳能買5斤豬肉,10年後可能就只能買1斤了。

每個人都不可能不受通脹的影響,因為你不可能不消費。我國的通脹率,一直就是個不可深挖的雷區,每年官方都會給出一個公開的基本數據,但有些民間老百姓和一些學者總覺得實際情況更嚴重。

640 20

上圖是近些年官方公布的通脹率數據。通脹率也稱物價變化率,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02、09年出現的負值表示短暫性的通貨緊縮,10到15年的通脹率平均為2.9%,呈逐年走低趨勢。

對個人而言,通脹最大的影響就是家庭財富的縮水

如果手上都是現金,而沒有能夠升值的房產、收藏品、股票基金,那麼未來不緊縮你手上的錢一定就會縮水,這就是通脹的力量。

如何避免通脹影響家庭財富呢,有3種方法:

1、舉債(利息要低,最好是無息);
2、消費(把錢都花掉,無脹可通);
3、增值速度跑贏通脹率(例如買股票基金之類、p2p);
舉債肯定是不現實的,對於天生愛存錢的國人來說,把錢都消費掉也行不通,唯一可行的便是投資了。

二、保險能抵禦通脹嗎?

準確來說,保險並不能完全抵禦通脹。

上面已經說到,能跑贏通脹的、而且實際可行的只能是投資的增值速度超過通脹率,保險作為一種非債務性資產也是跑不過通脹的 按照3.5%的通脹率,50W在30年後折現也就大概不到今天的20W,那既然如此,現在的50W保額在30年後又有啥用呢?

這個問題也不複雜,長期險採用的是均衡費率,這其中就考慮了通脹,也就是你每年交的保費都是一樣的,不會像物價一樣逐年上漲。不然你第20年交的錢,就不會跟20年前第一次繳費一樣了。退一萬步講,即使保險公司把錢收上去,那不也被通脹,「錢不值錢」了。所以,這錢其實就是挪騰了個地方,你放在銀行、放在家裡都是會貶值的。

更何況保險的核心就是對人的保障,要是在保險期出了事,那就可以申請理賠。如果要是肯定未來不會出事,那麼根本就不用買保險。

三、分紅重疾險能抗通脹嗎?

為了迎合用戶擔心通脹的心理,保險公司推出了分紅型重疾險,通俗來講就是保額會增長或返還。很多線下保險代理人在推銷分紅重疾險時,都會強調它能抵抗通脹,分紅險到底能抗通脹不?

例子1:

受保人:30歲女士 ,保額:15萬美金 ,繳費時間:25年

友邦香港(AIA)—加裕智倍保 ,年繳保費:3139.5 美金

640 1 10

1、賠付

此計劃表示,如上訴女士發生保障規定的嚴重疾病時或意外導致全殘時,將獲得原有保額賠償15萬美金(100%),以及(首十年內)首十年額外贈送的50%保額,合計22.5萬美金保額賠償加紅利,可見下圖:

640 2 8

2、分紅

這也是一款分紅產品,也就是說,無論是否出險,當繳費年限超過五年,就會開始有分紅,分紅將會在理賠、身故或者是退保時可支取。如下表:

640 3 6

當客戶100歲時,賬戶的價值為1498171美金,已經是本金的19倍了,輕鬆抵禦醫療通貨。

當然,有人說活到一百歲在目前的醫療水平未必很常見,但是對於人均壽命已經在80+的一線城市,看看85歲這一行,賬戶總值得為606550美金,是本金的8.2倍,此時如果覺得保不保都可以了,就可以選擇退保拿來做養老補貼,如果覺得還需要保,靈活提取的周年紅利53785美金,也可以帶來一筆不錯的備用金。

例子2:

受保人:0歲小弟弟   ,保額:15萬美金 ,繳費時間:25年

AIA—加裕智倍保 ,年繳保費:1378.5 美金

640 4 7

同樣,如上訴小弟弟發生保障規定的嚴重疾病時或意外導致全殘時,將獲得原有保額賠償15萬美金(100%),以及(首十年內)首十年贈送的嚴重疾病合計22.5萬美金的保額賠償加當時的紅利。

不過,您很容易發現,年齡越小,價格越便宜,到100歲時,賬戶中有3646679美金的餘額,達到的槓桿是基本保額的24倍,本金的105.7倍。所以,重疾一定要越年輕買越划算呀!

640 5 6

不過對於預算足夠、收入較高的朋友,倒也可以考慮下分紅型的保險,每年一定利率的分紅倒也不失是個理財收入的好來源。相對內地的分紅收益好很多吧?

四、如何抵禦通脹?

保險姓「保」,最終的本質在於保障,而非理財投資,所以根據上面抵禦通脹的方法來看,就是消費,具體在保險上就是買夠高的保額,實現保障(保額)的最大化。1、我們可以通過保險組合的方式提高保額,比如、醫療險、重疾險、壽險之類的都買好,從而更全面的應對未來各種風險,能夠有效的對沖通脹。2、同時,也可以採用終身型重險+消費型重險、或是「動態加保」,在保障期限內再次投保的思路,多次配置把保額做高在這裡強調預算不多的話,就不要買什麼分紅、返還之類的保險,買保險的核心就是對人的保障,而不是通過保險公司獲取更高的利息。 

五、總結

在實際生活中,跑贏通脹的最好方法還是投資,只要增值速度大於通脹率即可。但現實是投資這塊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更高,很多人都玩不轉。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5)
上一篇 2018-04-18
下一篇 2018-05-23

更多相關內容

  • 選擇重疾險保額需要考慮醫療通脹

    之前我們給大家分享過,如何選擇香港重疾險的保額,參見:香港重疾險保額買多少合適?,我們提到,重疾險的保額,主要是為了覆蓋罹患重疾給我們造成的治療支出以及收入損失。因此,重疾險的保額一般以治療一次癌症的費用,外加1~2年的收入作為基礎,如果是…

    2018-06-14
    10.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