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保險繳費期越長越好,理財繳費期越短越好?提到這個問題時,應該有不少人也有這樣的疑問,今天香港保險資訊網就給大家用案例來解釋。給客戶設計壽險時,能做30年的,一般不會去做20年或者10年期。不少人持有這樣的想法,有些朋友不理解:保險交那麼久,交完都老了,老的時候還得交么?不划算啊。
正如我看中了一套100萬的房子,這房子要賣100萬,開放商給出三種付款方案,分別是躉交、10年交、30年交。
1、躉交就是把100萬一次交清。
2、10年交的,不需要首付,一年交10萬加利息。
3、30年交的,也不需要首付,一年交3.3萬加利息。
如果你是我,會選擇哪一種?
多數人一般會選擇第3種,雖然會付些利息,但是我第一年只需要花3萬多就能住100萬的房子,剩下的97萬我去做投資,這是正確的方法。那麽,躉交或10年交的,我就不會去考慮了。
話題回到保險來,我淮備買一份健康險,保障挺高的,繳費方式有兩種方案:
1、繳10年,一年3萬
2、繳30年,一年1萬
以上兩種繳費方式,前後一共要交30萬,保費一樣,保額也一樣,一般人會選擇哪種呢?如果是我,會果斷地選擇第二種,因為:我買這份保險,是為了防止發生健康風險,因為我深知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吃五穀雜糧避免不了身體病痛,有些早來,有些晚來的區別而已。假如我在第9年會發生風險,那麼,用兩種繳費方式的不同在於:
1、繳10年,一年3萬,第9年,我已經繳了27萬。
2、繳30年,一年1萬,第9年,我才繳9萬。
而理賠也是一樣的。用27萬去換取理賠,或者用9萬去換取理賠,你現在應該知道如何選擇了吧?當然,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並不是換反比例關係來確定保費的,比如30年交的,繳費會超過1萬的,以上數字只是為了把複雜的事情說清楚而已。
如果你覺得保費貴,那是因為保額高;
如果你覺得保額低,那是因為保費低。
你要確信,保險的費率是受保監會監管的,什麼樣的年齡對應什麼樣的保費。越年輕越便宜保障時間越久,反之,越年長越貴保障時間越短。18歲的重疾保障和48歲的重疾保障,是不一樣的。保障型險種繳費年限越長越好,因為可以用較低的保費換取較高的保障;而理財型險種繳費年限越短越好,因為要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越快交完保費,滾存生息的時間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