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香港保險市場主流的產品大多屬於分紅保險,包括最常見的重疾險與儲蓄險(也就是終身壽險)。分紅保險很受消費者歡迎,一方面分紅可以為保障型產品帶來不斷「增長」的保額用以抵禦通貨膨脹,另一方面消費者還可以與保險公司一同分享公司的投資收益。
然而,分紅保險的「好」與「壞」在業內一直存在爭議。因為「分紅派發並非保證」,保險公司如不謹慎設定假設,科學管理公司的分紅儲備金,很容易使保單的分紅收益與消費者的預期大幅偏離,引起消費者的不滿。部分分紅產品計劃書演示收益「虛高」,以及銷售人員對「分紅非保證」避而不談,都是香港保險市場目前存在的問題。
於是,香港保監處於2017年1月1日施行「指引十六」(GN16 – Guidance Note on Underwriting Long Term Insurance Busines),強制要求保險公司在自己的主頁上公布過往五年分紅保險的紅利實現率及過往派息記錄,同時需要說明分紅的計算方法。www.hkinsu.com
那麼,保險公司為什麼喜歡開發分紅保險產品?僅僅是因為保單分紅可以讓保額「長大」嗎?保單分紅有多大可能按照預期派發?保單分紅的派發機制又是什麼?
這次的文章,讓我們來好好聊聊分紅保險,了解一下分紅保險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什麼是「分紅保險」
分紅保險(Participating Insurance)是一種為保單持有人派發非保證分紅(Non-Guaranteed Dividends)的保險合約。保單持有人與公司會按照一定比例「分享」保險公司銷售該保單所取得的利潤。大多數保單都擁有「周年分紅」(Annual Dividends),即每年都會派發的分紅;部分保單還會設置一個在保單生效若干年後才會派發的「終期分紅」(Terminal Dividends)。
「分紅保險」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優點
1、保單的保額會隨時間不斷增長,用以抵禦膨脹所帶來的貨幣貶值;
2、保單持有人可與保險公司一同「分享」公司在經營保單中產生的「可分配利潤」;
3、分紅保險可以大大平滑公司在經營風險過程中產生的利潤波動。
缺點
1、由於保單持有人可「分享」公司經營的利潤,分紅保險的價格通常比非分紅保險要高;
2、分紅並非保證派發,有可能造成保單的分紅收益與消費者的預期大幅偏離,引起消費者的不滿;
3、在銷售過程中,分紅可能導致比較嚴重的銷售誤導。
「分紅重疾險保單」的利潤來源
說到一張分紅重疾險保單的利潤來源,就不得不說一下重疾險的定價。通常,一張分紅重疾險保單的成本是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的:
死亡給付金額
重疾給付金額
退保給付金額
傭金
保單管理費用
終期分紅
稅
以上「保單成本」加上公司為這張保單所設定的「邊際利潤」(Profit Margin),就得到了公司所要為這張保單收取的保費。由於保險公司所經營的是未來不確定的「風險」,因此在定價中,所有的金額都是基於定價假設(Pricing Assumptions)計算的,包括死亡發生率、重疾發生率、退保率、費用率、定價利率等。www.hkinsu.com
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如果發現實際經驗與定價假設出現了「偏差」,就有機會獲得額外的利潤(或虧損)。如果這張保單是分紅保險,那麼這部分額外的利潤就稱為「可分配利潤」。實際經驗與定價假設的「偏差」主要有三個方面,也就是精算利源分析中所用到的三差:「死差」、「費差」與「利差」。
公司通過「三差」賺取利潤的舉例
死差 – 死亡率差異
例如,公司在定價時使用了0.1%的死亡發生率。假如公司在經營中發現,由於醫療條件的改善,實際的死亡發生率只有0.05%,說明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比預期要好,公司通過「死差益」獲得利潤。
費差 – 費用率差異
例如,公司在定價時使用了8%的保單費用率(保單費用主要用以支付公司管理保單所產生的人工費、IT系統維護費、職場租賃費等)。假如公司在經營中發現,由於公司更新了計算機系統,大大減少了保單維護所需要支付的人力成本,實際的保單費用率為7%,公司通過「費差益」獲得利潤。
利差 – 利率差異
例如,公司在定價時使用了3.5%的定價利率(也就是保單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利率,反應了公司對未來投資收益的預期)。假如公司在經營中發現,由於投資端的投資收益優於預期,給公司帶來的實際投資收益率為5.0%,公司通過「利差益」獲得利潤。
「不利情景」所帶來的利潤波動
上面例子中所提到的、為保險公司帶去利潤的「死差益」、「費差益」、「利差益」,都發生保險公司實際經營情況優於預期的情況下。而實際上,保險公司的經營情況可能恰好相反,有可能因為實際經驗相對於定價假設的不利偏差而引發虧損,尤其是對定價「精準度」沒有太高把握的「新型產品」。
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癌症的治療方法不斷改進升級,而保險公司對於未來癌症的複發率絕無可能做到準確地預估,因此只能使用更加「保守」的定價假設,以防止未來實際經營情況出現不利偏差。
保險公司的精算部通常會用一系列的「不利情景」來測試產品的利潤波動(也稱為壓力測試)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用一個實際例子來解釋:
情景1:基礎情景(實際經營情況與定價假設完全相同)
情景2:死亡率上升(不利變動)
情景3:死亡率下降(有利變動)
情景4:重疾發病率上升(不利變動)
情景5:重疾發病率下降(有利變動)
情景6:投資收益率上升(有利變動)
情景7:投資收益率下降(不利變動)
如果被測試產品是一款「非分紅」重疾,則7個情景的不利變動與有利變動給公司利潤帶去的波動情況如下圖:
如果被測試產品是一款「分紅型」重疾,則7個情景的不利變動與有利變動給公司利潤帶去的波動情況如下圖:
將兩張圖片放在一起對比,可以清晰地看到:「分紅型」重疾險保單在壓力情景下給保險公司帶去的利潤波動遠小於「非分紅」重疾險保單。
其實以上的結果很容易理解。「分紅型」產品的定價,相當於在「非分紅」產品上面加了一層「墊子」,用來吸收實際經營中可能出現的不利變動。如果發生不利變動,「墊子」可以用來吸收一部分損失;如果發生有利變動,「墊子」則會以一個較大的比例,以分紅的形式返還給保單持有人。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經營「分紅型」的保險產品,風險更小,收益更穩定。
「分紅型」產品的「共命運」特性
正如上面指出的,由於「分紅型」產品採用了更加「保守」的定價假設(包括更高的重疾發生率,更高的保單維護費用率與更低的定價折現率等),自然會導致保險產品價格的上漲(相對於同樣保險責任,但不分紅的產品)。
如果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優於預期,則保單持有人可與公司一同分享利潤;如果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不及預期,則投保人多交的保費會用來補貼公司的經營虧損。而同時,由於公司在定價時採用了相對「保守」的假設,因此實際經營情況優於「保守」假設屬於大概率事件。
「分紅」這樣一種產品設計,實際體現了保險公司與保單持有人一種「共命運」的特性,這在我看來,對雙方是一種共贏的局面:消費者用合理的成本來獲得風險保障,保險公司在經營風險的活動中賺取合適的利潤,避免了「消費者占保險公司便宜」或「保險公司賺取高額利潤」情況的出現。
總結
簡要總結一下本文所提到的幾個要點:
1、分紅保險(Participating Insurance)是一種為保單持有人派發非保證分紅(Non-Guaranteed Dividends)的保險合約。
2、「分紅保險」是一把「雙刃劍」,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包括:保額增長可抵禦通貨膨脹,保單持有人可分享公司經營利潤,公司經營分紅型產品風險更低;缺點包括:分紅產品價格更貴,分紅非保證,容易造成銷售誤導。
3、分紅保險的「可分配利潤」來源於「三差」:「死差」、「費差」與「利差」。「三差」就是實際經營情況與定價假設所出現的「偏差」。
4、只有來自於「三差」的利潤才屬於保單持有人的「可分配利潤」,保險公司在定價中所設置的邊際利潤(Profit Margin)並不會拿來與保單持有人分紅。
5、「分紅型」產品的定價,相當於在「非分紅」產品上面加了一層「墊子」,用來吸收實際經營中可能出現的不利變動。
6、「分紅型」重疾險保單在壓力情景下給保險公司帶去的利潤波動遠小於「非分紅」重疾險保單。
7、「分紅」的產品設計體現了保險公司與保單持有人一種「共命運」的特性,對雙方是一種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