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發布《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發布2016年香港保險市場表現》,從報告中可以看到,去年真是2016年:香港壽險業的「巔峰時代」,但是到年底,國內央行連續放大招,出台各種限制措施,來禁止資金外流,造成這樣的局面,一方面是跟人民幣持續貶值有很大關係,更多的是因為美元加息,造成境內資金外流,外匯儲備由原本的三萬億美元下降到兩萬多億美元,迫使國家出台政策來限制個人外匯資金出海。
首先是境內居民在香港購買人壽保險禁止刷銀聯卡,相信這一招,已經限制了很大一部分人去購買香港保單,像香港保誠保險,則限制每個顧客只能每次刷總額5000美金,跟次數沒關係,總保單額度為5000美金,其他的一些香港保險公司,則限制沒有這麼嚴格,也許是因為內地人購買香港保誠的保單最多吧!不過使用VISA、MASTERCARD卡還是可以刷的,繞過銀聯通道就是,不過額度也是有限制,具體的可以參見表格整理最新香港保險公司的繳費額度和方法,裡面有詳細介紹。
再說一個就是CRS,相信很多人從今年開始,對它開始就不陌生了,是的,這個東西確實會對我們有影響,但影響並不大,對於一些購買重疾險和小額的儲蓄險來說,影響忽略不計,CRS會通報你所在國籍,你在海外的資產情況,但是只要是自己合法的資金來源,根本就不用擔心這個,有的人說要繳稅,告訴你,世界上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買保險要繳稅的說法,因為保險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目前在香港購買保險是免稅的。
展望今年的香港保險市場,因為上述的原因,肯定比不上去年那麼火爆,像當年的禁止雙非、投資移民等造成的影響一樣,短期肯定是陣痛的,這是避免不了的。讓火爆的市場降溫,讓投資回歸理性,提高保險公司自身的服務水平,出台更多更好的產品,來回報廣大消費者,才是香港保險業最迫切做的事情,其實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只佔香港保險業保費的一小部分,沒有必要為香港保險業擔心什麼,只希望國內的保險能夠學習香港保險的經驗,讓大家看到內地保險在進步,而不是倒退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