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港股浮沉、和樓市疲弱,想追求較高穩定性的投資者,或會考慮儲蓄保險,其優勢在於保證回報。但是市場上儲蓄保險產品五花八門,投保人若果想實現不同的財務目標,到底要如何選擇儲蓄保險?本文列出揀選儲蓄保險的四部曲,讓投保人了解如何用儲蓄保險令財富長期穩步增值。
步驟一:了解自己的儲蓄目標
投保人在投保前應思考:儲蓄目的是什麼? 這個財務目標因人而異,例如供養子女到海外升學、為自己退休鋪路、設醫療儲備、儲首期置業,或者籌組創業資金等。有人則可能已經累積一定財富,希望將這資金保本增值,滾存生息,將財富傳承給下一代,令他們有更多資源追尋自己的發展道路。
當弄清楚目標後,可以再問自己:要達成目標需要的金額?何時需要這筆資金,即是有多長時間讓資金滾存以達致目標?將來需要一筆過提取資金,還是分期提取?以上問題均有助投保人揀選合適年期和種類的儲蓄保險。
步驟二:認識不同儲蓄保險的特色
市場上的理財工具繁多,儲蓄保險只是其中一種,宜先了解不同工具的特點,並認清自己的投資取態和風險承受能力。儲蓄保險的優勢在於保證回報,指定年期後可回本,然後更可滾存,讓時間醞釀出財富,而投保人亦無須積極管理。
儲蓄保險亦有不同種類,能夠實現不一樣財務目標。若以保單年期劃分,可分為短期儲蓄保險及長期儲蓄保險。短期儲蓄保險供款期一般為1至2年,通常提供全「保證回報」,保單年期一般為3年或5年,部分長達8年。
而長期儲蓄保險的供款期選擇更多,如預繳、1年、5年、10年、15年,甚至25年皆可,大家可因應供款能力,選擇供幾多、供幾耐。另外,供保險之餘,大家亦要保留其他資金流動性,不要在保單初期退保,這樣有可能蝕本;但只要定期供款,將儲蓄保險「置之不理」一段時間,紅利就會持續滾存,並提供「保證回報」及「預期回報」。
步驟三:比較不同儲蓄保險
若大家想透過儲蓄保險達到自身的理財目標,便可開始比較市場上不同的產品。
以市場熱賣的長期儲蓄保險為例,產品提供「保證回報」以及「預期回報」;預期回報又稱總回報,包含非保證成份,是最搶眼球的數字。比較不同產品時,投保人可以比較於目標年期之現金價值、回報相對於保費比率、及內部回報率,這三項指標都可分開保證和非保證部份來顯示。
普遍來說,「保證回報」較高的產品,背後投資的資產相對低風險,如債券佔比較多;反之,偏重「預期回報」產品,涉及較多風險較高但具增值潛力的資產,例如股票投資等。
步驟四:留意紅利實現率
最後,值得一提「非保證回報」存在不確定性,保險公司按市場環境、投資策略、分紅政策、營運開支等因素決定派發的紅利,實際派發的金額有機會高於或低於利益說明文件中預期的投資回報,「紅利實現率」(Fulfillment Ratio)就是用來量度實際派發的金額與銷售建議書所述的非保證回報的比例。
要衡量產品非保證回報的參考價值,可以翻查過往的紅利實現率。不過,各保險公司更新資料的時間不一,亦因分紅產品涉及不同貨幣及紅利類別,呈現方式複雜,一般市民難以理解。故此,投保人亦可參考1「公司紅利實現評分」,參考各保險公司過往的紅利實現率表現。
事實上,儲蓄保險還提供各式各樣的產品特色以配合不同投保人的需要,例如設有貨幣轉換選項、身故賠償、不同的紅利類型、可更改保單持有人等,有意投保人士宜一併考慮。而且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及財務目標都不同,所以揀選一份適合自己的儲蓄保險並不容易,如需要專業人士協助,或有任何疑問,可向我們進行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