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年里,香港壽險與內地壽險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文將回顧這一時期內兩地壽險市場的發展歷程,探討其背後的主要驅動因素和未來趨勢。
21世紀初,內地的部分中高收入群體紛紛前往香港購買保險,產品集中在重疾險、年金類的壽險產品。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數據顯示,內地赴港投保熱度持續,僅前三季度保費就超過了疫情前2019年全年
1、港險產品設計靈活,保障範圍更廣
以當時受歡迎的重疾類產品為例:
①在產品保障範圍上,香港重疾險保障疾病普遍在50種以上,而內地一般不超過40種。
②在產品設計上,港險出現了輕症、中症的賠付,創新了加倍賠付的理念,對於多次罹患癌症的可能性進行了預防,而當時的內地保險仍停留在重症才賠的階段,且無加倍保,相對於被保險人病入膏肓才可獲賠的條件,港險產品設計更為人性化。
③在投保要求上,當時香港重疾險的投保年齡可達65歲,內地則大多在55歲以下。香港險企對40歲以下、50萬美元內壽險保額無須體檢,而內地免體檢保額不超過50萬元人民幣。
④在賠付條件上,當時內地產品的兒童死亡保額一般限額10萬元人民幣,2015年以後調整為50萬元人民幣,香港最高上限可以達到50萬美元。
內地大多數產品限制賠付社保範圍內用藥,而香港沒有社保的概念,以醫生開具的藥品作為報銷依據。
2、同等投保條件,港險性價比優勢明顯
價格優勢是香港保險最吸引人之處,在同等生效條件下,香港產品費率明顯低於內地。同類人群選擇同一類產品,香港保險的保費大多為內地保費的60%,且保障範圍更廣,對於客戶而言,保額越高,價格的優勢越被放大。
3、港險具備顯著投資屬性,紅利型產品吸引力較大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保險公司可全球化配置產品,沒有太多限制, 港險產品市場化程度高, 而內地保險受投資範圍、監管等限制,產品有較大局限性。同時在多幣種體系下, 港險可出具美元和港幣保單,使得其資產配置效率和投資成果優勢顯著。香港中長期分紅儲蓄險可達6%的收益率,且近幾年分紅實現率保持了較高的水平,對比內地分紅在4%—5%的水平,優勢明顯。
4、香港保險業具有較高的認同度
香港保險發展源於1841年,經過近200年的發展,已成為全球最發達的保險市場之一。
在保險監管上有嚴格的制度體系,各保險公司高度重視售前風險提示工作,對誤導銷售有著嚴厲的約束。在銷售體驗上,客戶普遍反映香港銷售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知識專業度高、流動性低,保險銷售有較強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內地同時期銷售人員的口碑與之相差甚大。且港島在2000年以前未建立退休金制度,百姓需要靠自己存錢來積攢養老費用,保險公司的產品是其重要的投資手段,因此在百姓心中保險公司的地位較高。
5、港險企業強調保險服務的多元化
香港保險公司注重在保險銷售的同時,提供多元化附加值服務。各大險企在重疾險銷售的同時,附加HPV疫苗的注射服務,這在當時內地還不普及疫苗接種的情況下,受到寶媽們的追捧。香港保險面向全世界服務,高端醫療產品頗受內地成功人士的認可,一些高端醫療險可直接與全球醫院結算,還能提供受限藥品採購和高精尖醫療手段的前期介入。
十年後香港壽險與內地壽險的比較優勢
1、高收益
香港儲蓄分紅險的長期收益率高於我國內地的3%終身壽險,主要原因在於香港保險公司的投資策略更加靈活,可以全球範圍內進行投資。這種優勢使得香港保險公司能抓住各種投資機會,進而獲得較高回報。例如,在A國經濟形勢不佳時,香港保險公司可以調整投資策略,將資金轉移到B國,以期獲得更高收益。而相比之下,我國內地的保險公司投資範圍相對有限,只能在境內進行投資,並且投資內容和地點均有明確規定。因此,香港儲蓄分紅險在長期來看具有較高的收益潛力。
根據今年一季度官方數據,大陸保險資產一半以上放置在銀行存款和債券上,因此收益率將相對較低。
2、自由兌換貨幣
香港儲蓄保險為客戶提供多種貨幣選擇,不僅讓您在投保時使用外幣,還可在需要時將保單資金兌換成其他外幣。目前,香港保險產品支持9種貨幣自由兌換,包括人民幣、美元、英鎊、歐元、澳元、加元、新加坡元和港幣等。以老王為例,他在年輕時在香港購買了一份100萬美元的保險。當他50歲時,想在英國退休。如果他提取保險時選擇英鎊,便無需進行貨幣兌換。整個流程簡單便捷,無需前往銀行,且無兌換金額限制,為您省去諸多麻煩。
3、無限次更換受保人
在香港,保險公司提供了一種具有無限次受保人更換功能的保險產品,這意味著您可以隨時隨地更改保險合同的受保人,而無需經歷複雜的申請流程。以老王為例,他曾經在香港購買了一份保險,他自己就是該保險的被保險人。當老王需要資金周轉時,他可以將自己的兒子、孫子或其他親屬作為新的受保人,而且更換次數不受限制。這種特性實現了資產的多代傳承,有助於確保您的財富在未來得以延續。
例如:保誠保險發布雋富多元貨幣計劃,就可以無限次更改保單受保人。
4、簡單信託
在香港,保險公司與被保險人可以在購買保險時約定身故賠償金的支付方式,例如按月、按季等分期支付。被保險人每年支付的保費將用於支付身故賠償金,直至全部賠償金額支付完畢。這種支付方式讓被保險人的家人可以安心,因為他們知道無論何時何地,保險公司都會按照約定的方式按時支付賠償金。
死亡撫恤金有4種分配方式:
相比家庭基金,香港保險的資金門檻不高,手續也不複雜。根據個人意願完全分配資產的可能性。
5、保單分割
在內地,保單不能分割,但在香港,保單可以分割成無數份。比如老王30歲時就買了香港保險。5年後,他可以將這份保險分割成兩份獨立的保單,分別以大寶和二寶為被保險人。雖然政策分為兩部分,但並不影響它們的升值和利率。保單因此可以根據需要靈活拆分,甚至可以在拆分時兌換成其他貨幣。如果您需要出國留學、移民等,可以一步搞定。
6、提前鎖定紅利
在您認為經濟形勢不利時,可以選擇將紅利提取到保險公司的利息賬戶,這樣您可以提前鎖定一部分收益,確保財務安全。這種做法類似於股息鎖定,提取的股息可以轉移到年化收益率為3%-4%的計息賬戶。當您察覺到經濟形勢逐漸好轉,可以隨時將提取的紅利重新投入保單,以期獲得更高的回報。需要注意的是,香港和內地的保險在功能、特點以及法律監管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平心而論,客觀上香港保險與大陸保險相比,各有其優勢。具體可見:香港保險和大陸利與弊。
1、關於保險產品類型
香港保險在儲蓄型、分紅型和終身型產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而對於基礎保障型產品,如定期壽險、定期重疾險、意外險和醫療險,我國內地的選擇範圍較廣,某些方面可能更具優勢。
2、在保障範圍方面
內地和香港保險在重大疾病種類上的覆蓋已非常接近,無需過分糾結。然而,在部分疾病的理賠定義上,香港保險部分產品相較內地更為寬泛,這意味著香港重疾險的理賠門檻較低,更易於申請理賠。這是香港保險的一大優勢。但需要注意的是,內地重疾險一般具有輕症中症豁免保費的特性,而香港重疾險則無此功能。
3、關於保費
首先,香港保險的終身型或分紅型產品費率通常較我國內地低兩三成。其次,香港保險區分吸煙者和非吸煙者,並對吸煙者加收10%~20%的保費。因此,對於吸煙者來說,購買我國內地保險更為划算。此外,如遇人民幣貶值等匯率風險,香港保險的保費支出會相應增加。最後,還需考慮赴港投保的成本,包括往返時間、交通住宿、續期繳費、理賠溝通以及理賠款轉回內地的成本等。
4、在收益方面
總體來說,香港分紅險收益率較高。我國內地的保險產品大部分為固定收益,類似於存款,預期利率約為3%。而香港的產品更像是股票和債券的靈活配置基金,股票投資佔比0%~75%,債券投資25%~100%,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投資。香港保險的保證收益一般不超過1%,但預期分紅收益年化可達6%~7%。雖然紅利都是非保證的,但從歷史數據來看,部分香港保險的演示收益較為可靠,與實際收益相差不大。此外,香港保單採用美元結算,更具抗通脹能力。有關香港分紅險分紅的問題,可見:香港分紅險的收益是固定的嗎?
5、在理賠方面
健康告知和不可抗辯條款是對理賠成功與否起決定性作用的。在這方面,我國內地的規定優於香港。與內地採用「有限告知」申報方式不同,香港保險實行類似於無限告知的申報制度,遵循最高誠信原則。如果在健康申報環節存在未如實告知的情況,且有相關醫療記錄證明,可能導致拒賠風險。因此,在購買香港保險前,建議對產品設計、理賠流程和申報機制進行全面了解。
總的來說,過去的十年對於香港和內地的壽險市場來說是充滿變革與機遇的。在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的發展,我們可以期待壽險業將繼續保持活力和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更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