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醫療通脹的原因有哪些?

香港自疫情解封后,醫療通脹重臨,電費、交通、餐廳、租金樣樣加價,就連醫療保險保費也有調整。有客戶收到續保通知,發現保費上調了一些。

2023061202075591
圖片來源自網路

事實上,醫保加價有兩方面,一是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因為年紀愈大,索償機會愈高,保費自然愈貴,就算沒有通脹,保費也會上升;其次是醫療通脹,即是由醫療相關的價格上漲帶動的加價。

根據Willis Towers Watson的《2023年全球醫療趨勢調查報告》,香港2023年的醫療通脹率將升至8.8%,整體高於2022年的8.2%及2021年的7.5%。Mercer Marsh Benefits的2023醫療趨勢報告亦預計醫療通脹率由2021年的5.8%和2022年的6%,上揚到2023年的7.5%。

新科技帶動成本上升

有些人會奇怪,香港4月消費物價指數也只是升2.1%,但醫療通脹卻遠高於此。而且不止今年,是連續通脹了好幾年,最誇張曾見過逾10%醫療通脹。

其實,醫療通脹主要來自四方面,第一是醫療費用成本持續增加,因為醫療技術快速進步,很多人都會接受新科技治療,例如目前治療癌症新技術有質子治療及免疫治療,而新技術由於未普及,故費用普遍較傳統方法昂貴,加上處方藥物成本亦增加,令到索償金額愈來愈大。

第二是社會人口及醫療系統因素,隨著香港人口老化,醫療體系的負擔將愈來愈重,而患上癌症、心血管疾病癒趨普及,因而產生巨額醫療費用。

第三是都市人的生活習慣,例如缺少運動、睡眠時間少、壓力太大、飲食過度、酗酒等等,都令需要治療的機率增加。至於部分較注重健康的香港人,由於會做定期體檢,發現早期病症後機會率增加,都會推升醫療服務使用率。

最後是新冠疫情影響,過去3年香港不少醫療服務暫緩,以應付疫情的醫療需求,但復常之後,被抑壓的需求一下子湧現,甚至超越疫情前。加上不少人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有些人甚至會久咳、氣喘,嚴重者更有敏感、心肌炎等疾病,進一步推升醫療需求。可惜的是,香港流失了不少醫護人才,致令公私營醫療系統人手短缺,繼而要加薪挽留人才,造成經營成本上升。「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借醫保轉嫁風險

其實,醫療通脹不止發生在香港,全球都經歷同樣情況,在上述因素下,可以預視未來醫療費用只會愈來愈貴,假如不想退休後醫療開支變成沉重的財務負擔,最佳方法就是透過醫療保險,轉嫁風險予保險公司。雖然醫保保費也因醫療通脹而上升,但始終遠比醫療和生活費用便宜,所以很多有識之士會利用有限的保費轉嫁無限的風險給保險公司,解決這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痛。

大家揀選醫保時,建議不應該只比較價錢,尤其是不應太著重於某一年的保費加幅,因為可能有些公司年年加,個別公司的保費一直偏低,在百物騰貴下,無奈要追回之前加幅。反而大家應著重比較保險公司的口碑、服務水平及保障範圍,例如有些醫保會包括出院後門診與治療藥物,部分卻不保,所以需要細心比較條款,才知道哪一個計劃最切合你的需要。

多年來筆者見過很多客戶做決定的價值觀不一,有些是因為公司品牌、產品性價比、價錢、與代理人的關係等等,但退保的原因絕大多數都是因為自身財政問題和服務水平不達標所致。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23-06-05
下一篇 2023-06-25

更多相關內容

  • 什麼是醫療通脹?規劃退休不能忽略醫療通脹

    什麼是醫療通脹? 相比通貨膨脹,筆者認為醫療通脹更值得關注,很多人問:什麼是醫療通脹?醫療通脹為什麼這麼可怕?其實解釋起來很簡單,例如:去買盒感冒藥,10年前可能需要10元,20年後再去買同樣的感冒藥可能需要20元,同樣的葯,對同樣的病症,…

    2022-09-28
    1.5K
  • 2023年香港保誠保險理賠報告

    2023年保誠保險有限公司(「保誠」)再次交出了一份含金量高的年度成績單,《2023年個人壽險理賠報告》不僅是對過去一年我們服務工作的全面回顧,更是對未來保障之路的深刻展望。我們深知,每一份理賠數據背後都承載著1,300,000名客戶的信任與期待,因此,我們特地與大家共同分享,在喚起更多人的保障意識的同時,鞭策自身不斷進步,以數據為驅動,持續提升理賠服務水平。

    2024-04-23
    16.3K
  • 大環境下我們應該如何規劃健康保險和理財保險?

    當前情況下國內通脹不減,各種理財投資都很有限,如何規劃我們的資產,使人民幣資產不會因為這些因素造成較大的貶值和損失,我們於香港保險行業服務摯愛客戶近10年,才逐漸理解摯愛客戶內心所需,即:享有免於各種恐懼的自由!所以我們亦努力讓摯愛客戶享有…

    2018-11-23
    1.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