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3年疫情,香港與內地終在2023年初通關,為保險業界帶來新氣象。此外,今年香港保險業還需留意幾個大趨勢,才能更好地規劃產品及市場策略,迎接新機遇。
留意五大動向迎接新機遇
首先,各國中央銀行去年紛紛加息。高息環境即意味著客戶更樂意考慮有儲蓄成份的保險產品,以此獲取利息回報,而保險業在發展此類產品時都相當靈活。
其次,新冠疫情令市民更重視身心健康。除了身體,疫情期間所經歷的隔離、焦慮,亦讓我們更感受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相信涵蓋精神健康保障的產品會愈來愈受歡迎。
再者,通關迎來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客戶;港人恢復全球往來經商後,身處不同地區的人士將因應個人所需等不同考慮,重新審視保險需要和計劃,可望刺激跨地域保險平台的發展。
還有,全球企業在疫情期間都加速了數碼化轉型,保險業也不例外。今年業界將進一步運用新的保險科技,推出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觸達新世代客戶群,把握數碼時代的新商機。
最後,在百業復常的環境下,預計人才戰將升溫,保險業的人才爭奪今年也將加劇。香港保險公司需要建構良好工作環境,支援人才發展,提升保險服務質素。
穩健理財工具能對沖通脹
香港保險業正積極回應上述趨勢,本文先談談具儲蓄成份的保險產品。事實上,這類產品在香港一直不乏市場,除了高息因素,香港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下降,也促使港人提早為退休生活作規劃。
儲蓄保險是穩健的理財工具,市面上已有不少選擇,例如儲蓄壽險、保證入息壽險及年金等。這類產品可提供超長周期的穩定收益,保單持有人於保單期滿取回保證金額,另外還有機會獲得非保證回報,這都是儲蓄保險獨特的優勢。
多年來保險業界一直優化儲蓄保險產品,為不同的計劃增加彈性。例如鎖定息口,讓客戶享有回報之餘,能夠對沖通脹。新型的儲蓄保險計劃容許客戶以較低入場費而獲取持續性保證回報;即使將來大圍環境息口下跌,對列明鎖定利率的儲蓄保險產品亦不會帶來影響。
新推出的儲蓄保險計劃年期亦較以往靈活,客戶可按個人需要作出選擇。客戶還可按需要轉換保單貨幣,以捕捉貨幣市場的機遇。
另外,在財富傳承方面,客戶可以享有保單分拆選項,能更靈活、彈性地將財富分配及傳承至多位受益人。
除了儲蓄產品,2023年香港保險市場還有更多的推陳出新,筆者將在隨後的文章繼續為大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