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更名 內地保險公司賴皮拒賠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去年12月26日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就因為「肺炎」變「感染」,意外引發保險爭議,不少在此日期前買了標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保險的市民,卻因為此日期後確診時醫院開具的證明寫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結果被保險公司以「疾病」名稱不同而拒絕賠償。

只肯付保費10倍金額

本周二(7日),天津市民許先生向澎湃新聞反映,他與妻子於2022年3月購買了一份由太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承保的「新冠肺炎.隔離津貼版」保險,惟夫婦去年底確診後向保險公司申請「新冠病毒確診津貼」時,卻遭到刁難,目前尚未得到保險理賠(settlement of insurance claim)。

同日,太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客服部一名工作人員回應記者查詢時稱,目前許的保單處於「單據收集」狀態。

另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要看許是否接受由雙方商定理賠金額的處理方式,不同意的話,會把他的情況反饋給理賠部門。

原來在本月3日,一名理賠員對許說,他提供的證明是「新冠感染」,不是「新冠肺炎」,因此不會獲得賠償,除非許能提供新冠肺炎的診斷證明,包括肺部影像報告。幾經交涉下,保險公司提出10倍申請保費的金額(並非賠償最高金額),但被許拒絕。

報道又指,與許遭遇類似情況的人,為數不少。

律師指應照合同處理

保賠網首席律師劉健一認為,此次更名屬於政策性調整,若合同中並無關於「影像診斷」的特別約定,保險公司不應擅自增加理賠條件,只要被保險人可以出具醫療機構的確診證明,保險公司應當予以正常賠付。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23-02-06
下一篇 2023-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