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2022年上半年數據出爐:
全港新單保費為816億港元,同比增長1.53%。內地訪客的新單保單為5.39億港元,同比增長149%
1、全港新單總保費
2022年上半年,全港新單保費為815.66億港元,較2021年同期803.35億港元,同比增長1.53%。
其中,一季度為423億港元,二季度為392億港元,二季度環比一季度下降7.3%。
![2022090406084274](https://images.hkinsu.com/2020/11/2020110607424683.jpg)
2、內地訪客新單總保費
2022年上半年,內地訪客的新單保費是5.39億港元。受疫情封關影響,佔比僅為全港的0.66%。
![2022090406103332](https://images.hkinsu.com/2020/11/2020110607424683.jpg)
3、內地居民買得最多的險種
按新單保單數統計,內地訪客購買的重疾險和終身壽險的數量最多,佔比均為32%,其次為醫療險,佔比26%。
![2022090406113940](https://images.hkinsu.com/2020/11/2020110607424683.jpg)
4、香港壽險公司排名
1)按總保費收入(整付+年度化保費)
個人新單業務排名前15個香港保險公司,市場佔比為97.8%。排名前5的保險公司為滙豐人壽、宏利、友邦、恒生保險和中銀人壽。
滙豐人壽、恒生保險、中銀人壽、保誠、富通保險、富邦人壽和萬通維持正增長。
![2022090406130737](https://images.hkinsu.com/2020/11/2020110607424683.jpg)
2)按標準保費收入(整付*10%+年度化保費)
排名前4的公司分別為中銀人壽、滙豐人壽、中國人壽和友邦。
![2022090406134776](https://images.hkinsu.com/2020/11/2020110607424683.jpg)
5、香港保險公司繳費結構
2022年上半年,全港新單的繳費結構,按保費計,整付保單最多(69%),<5年的保費次之(21%);按保單數計,25+年的保單最多(43%),10<25年的保單次之(17%)。
按保費計,宏利、友邦、富衛、保誠和安盛的整付保費佔比較高。中銀人壽、太壽香港則以小於5年期繳費的儲蓄型產品為主。
![2022090406152277](https://images.hkinsu.com/2020/11/2020110607424683.jpg)
6、香港保險公司渠道結構
經紀業務:富衛、富通、太壽香港、富邦人壽較多;
代理業務:宏利、友邦、安盛較多;
銀行渠道:滙豐人壽、恒生保險、中銀人壽、中國人壽(海外)較多。
![2022090406160986](https://images.hkinsu.com/2020/11/2020110607424683.jpg)
總結
1、雖然香港受疫情影響封關,但香港保險本地業務穩健,今年上半年816億港元,比去年同期逆勢增1.53%;
2、上半年內地訪客新單保費增長149%,比去年同期增1.5倍,佔全港個人業務總額的0.66%。內地訪客購買的保單,95%都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危疾、終身壽險和醫療保險佔比分別為32%、32%和26%;
3、保誠上半年表現亮眼,按總保費收入(整付+年度化保費),同比增長118%;滙豐人壽、恒生保險以銀行渠道為主,上半年業績(個人新單總保費)同比增速均分別為119.5%、158.4%;
4、香港保單的繳費期結構,10<25年的保單數最多(佔比43%),整付單的保費最多(佔比69%)。按保費計,富衛、友邦、宏利、保誠和安盛的整付保費佔比都很高;
5、香港保單的貨幣以美元為主(佔比接近8成),人民幣佔比進一步提升。上半年人民幣佔比為4.3%,一季度是2.9%;多元貨幣儲蓄險成為香港最熱門的產品,一張保單涵蓋人民幣、美元、英鎊等多種世界主流貨幣,滿足財富人群尋求多元化資產配置、穩健增值、高效傳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