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真的對內地投資者利好嗎?

「港區國安法」通過前夕,中港政府連出兩招「收買人心」。其中,港府再向N無人士發放「一筆過生活津貼」,對基層家庭不無小補。至於由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澳門金管局聯合公布的「大灣區理財通」詳情,就令不少內地投資者感到失望,皆因該機制沿用「港股通」閉環模式,就算購買了境外港元、美元產品,最終也只能換回人民幣套現,「萬般帶不走」。事實上,內地近日嚴限外匯流失,普羅大眾換匯多於3萬元人民幣便被視為可能「危害國安」般審查,在此情況下,「理財通」起碼有助望梅止渴,紓緩「走資」需求。

d1a51a30 ba5b 11ea af7f 59469650fc08

限大灣區居民采閉環模式

千呼萬喚,「理財通」詳情終於公布,不過觀乎昨日內地網民反應,有三點令人失望之處:

  • 一、現階段只供「大灣區居民」使用,意味上海、北京、浙江等其他省市投資者無緣嘗鮮;
  • 二、包括投資額度、入場門檻、實施日期等細節尚未提及,有點匆忙宣布的味道;
  • 三、在人民銀行短短一頁紙的公告里,卻明言採取「閉環匯劃和封閉管理」,即是類同於「港股通」的閉環模式。

簡單來說,在閉環模式下,內地投資者不論是購買香港股票,抑或以港元、美元計價的理財產品,到最後離場時,也不能在境外套現外幣現金,只能在境內換回人民幣。這種極具創意的做法,據說是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幾年前主導創設,藉此說服內地當局對「港股通」開綠燈,毋須擔心造成外匯流失。

不少人把「理財通」視為「港區國安法」通過前夕的「討好人心」之舉,而其實此政策對內地亦有頗大好處,皆因隨著人民幣貶值及局勢不明朗,內地部分民眾基於預防貶值及分散避險需求,或多或少希望把部分人民幣換為外幣;但另方面,防止外匯流失是內地近年一大國策,加以目前中美關係緊張、出口市場疲弱,甚至連香港這個外匯窗口也面臨挑戰,外匯儲備顯得更加珍貴,所以當局近日進一步收緊了換匯措施。

滿足對沖人幣貶值需求

根據現行《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內地民眾每人每年有權換匯5萬美元。不過條文是一回事,實際執行又是另一回事。據內地民眾反映,自今年3月以來,只要在銀行辦理兌換較多的外匯(例如價值3萬至5萬元人民幣),便會遇到阻滯,輕則被銀行經理問長問短,重則接到地方政府人員「溫馨來電」,關心你換這麼多錢做什麼。一輪詢問之後,部分民眾會知難而退,自行取消換匯或減少金額,同時部分會被告知無法辦理,當然也有部分幸運兒獲得無條件放行,視乎不同地方政府的做法及個人彩數。

無論如何,一方面民眾換匯熱情高漲,另方面政府嚴限換匯,這兩股力量不免產生矛盾,可能令一些人感到不滿。甚至不排除部分人會鋌而走險,投向地下錢莊、偽造交易(例如貨物進口、境外收購)等黑市換匯方式,對外匯管理構成更大壓力。

在此情況下,「理財通」正可帶來「望梅止渴」作用,至少能滿足一部分民眾的對沖人民幣貶值需求,舉例若購買了跟美元資產掛鉤的產品,最終雖然不能拿到現兜兜的美金,但假設美元升值,起碼可兌換回較多的人民幣。當然,若有人換匯是為了境外移居、求學、置業之用,「理財通」就幫不了他們。

拉動經濟難與自由行並論

總的而言,肯定可從「理財通」受惠的是本港金融業,雖說現階段只限大灣區居民,也超過6000萬人口,且屬中國最「富起來」地區之一,擁有龐大新晉中產階層。尤其是在嚴限換匯大環境下,「理財通」實屬內地民眾僅有的境外理財投資渠道之一,料將帶來可觀的生意需求。

記得在1998至2003年接連遇上經濟低迷、沙士疫情、政治爭拗後,靠著「自由行」政策(內地居民赴港個人游)帶動香港經濟走出谷底,當時也是以廣東省4個城市(東莞、中山、江門、佛山)開始試點。不過「理財通」對整體經濟的拉動作用相信難跟「自由行」相提並論,各方不宜期望本港社會氣氛和經濟走勢可重演2003年的強勁V彈。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3)
上一篇 2020-06-11
下一篇 2020-07-03

更多相關內容

  • 95%受訪內地人有興趣透過理財通買香港基金

    「跨境理財通」料於短期內正式推出,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就「跨境理財通」進行調查,訪問1036名居於廣州、深圳、佛山及珠海的內地居民,有高達95%受訪者有興趣透過「跨境理財通」購買香港基金產品,並期望每年能取得13%回報。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主席兼…

    2021-06-22
    881
  • 中銀香港:將配合政策推出跨境理財通產品和服務

    中銀香港(2388)副董事長兼總裁孫煜表示,中銀香港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及澳門金融管理局就跨境理財通簽訂諒解備忘錄表示支持和歡迎,此…

    2021-02-08
    7.9K
  • 香港金管局:積極與內地制定細節儘快推出跨境理財通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後公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金管局對此表示歡迎。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跨境理財通機制將是大灣區建設另一政策突破,標誌著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踏上新台階。他相信,建立雙…

    2019-11-07
    952
  • 「跨境理財通」落地 總額度1500萬 內地客資產至少100萬

    人民銀行、銀保監及中證監等昨日聯合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意見稿指出,「跨境理財通」的「北向通」及「南向通」總額度均為1500億元(人民幣.下同),個人投資額度100萬元。「南向通」投…

    2021-05-07
    1.0K
  • 林鄭:中央支持深化兩地金融互聯互通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新一份《施政報告》中表示,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近期將出台的有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的醫療儀器、放寬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作研究用途、在港珠澳大橋實施「港車北上」的便利和加快…

    2020-11-25
    6.7K
  • 跨境理財通內地客戶不需要來香港開戶

    內地監管機構5月初發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消息指出,按香港金管局之後向銀行提供相關的指引理解,內地投資者可在當地銀行見證下,於香港銀行開立「南向通」的投資戶口,不需要親自來港開戶;只有港人透過「北向…

    2021-06-07
    1.8K
  • 中港澳簽跨境理財通試點備忘錄 金管局︰爭取儘快啟動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及澳門金融管理局就「跨境理財通」所涉及的監管合作原則等事宜達成共識,並簽署了《關於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

    2021-02-08
    6.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