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在保監會網站一則名為「中國保監會內地去香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本博來逐條幫大家分析下:
1、「說香港保單不受大陸法律保護」
這是個有盲點的偽命題,在一國兩制體系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其適用的法律體系是英美基本法,內地法律體系是大陸法,所以兩個法律體系本就不兼容,根本談不到誰保護誰的層面。我舉個例子,在美國經營的公司、在加拿大生活的移民,他們需要國內大陸法保護么?不需要,因為他們是在普通法的保護下。所以不是說不受內地法律保護這張保單就沒有法律保護了的概念,而是保單適用的是英美普通法,根本不需要你大陸法保護。
2、「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
這個問題在國內外匯管制的背景下談沒有意義,假設我們不以保單為投資標的,在國內百姓想拿一些外幣資產做配置,購匯後根本沒有投資渠道,或者潛台詞是你持有人民幣就不會受任何匯率和外匯政策風險了,但通脹呢?購買力下降的風險對沖如何操作?在國內目前根本沒辦法做,不做跨境資產配置才會存在匯率風險,如果資本管制放開,投資者會有很多選擇空間,但現在沒有。
3、「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
這個問題比較客觀,目前在國內確實有太多香港保險機構通過國內中介公司在分紅險分紅收益上過於誇大,例如X誠、X邦一類的,而目終身壽險型的富人險保單,其保單賠付的收益是固定寫在合同上的,客戶根本不需要像其他X公司一樣擔心分紅收益的多少,因為終身壽險型的富人險最重要的功能是傳承財富,在投保人投保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這筆財富傳承給下一代時候是多少。
4、「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
根據這個敘述,只有一類保險會出現這個情況,分紅期繳類保險,也只有X誠、X邦主會打品種這種坑爹的玩意。
5、「需認真閱讀保險條款」
這條真的很重要,國內大多數投資者本身對英美普通法的內容並不了解,在需要了解保險條款內容時國內例如「X誠、X邦」一類的在國內的代理中介機構,因為是代理關係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客觀專業的解答。但假如是一個集團內部的分支機構,其法律合規體系統一,是可以很專業的幫助客戶了解他想要知曉的相關條款的內容。
6、「投訴索償100萬港元上限的說法」
在香港,政府「香港保險業監理處」規定受理投訴香港保險的部門共有5個,分別為「保險索償投訴局」、「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香港保險顧問聯會」、「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強積金計劃管理局」,不只有一個投訴索償局,保監會這個舉例,明顯有以點帶面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