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發布赴港投保風險提示…這是曲線讚美香港保險嗎?

前言

22日,保監會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分別從法律、外匯、收益、退保、具體條款等5方面做出提示。公告一出,引起內地香港兩地保險市場和從業人員的震撼,各種推測、詮釋、「歪解」,包括抨擊也相應而來。

針對這種「亂象四起」的態勢,不想刻意歪解或者錯誤誘導讀者,只想從客觀事實上簡單分析,給不明就裡的「觀眾」們一個交代。更多是是非非,我想我們聰明的讀者,客戶會自己想清楚的。

以下是我的理解:

論點1、香港保單不受大陸法律保護

中保監提醒,內地人投保香港保單,需親赴香港投保並簽署相關合約,而保單適用香港地區法律,如有糾紛要按香港法律進行訴訟。中保監提出,香港法律訴訟費用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時間和費用成本,而100萬元以上的大額保單糾紛或無法通過保險索償投訴局裁決。

解疑:香港法律歷史久遠,覆蓋齊全且執行到位,一直來令人信賴

先說一個事實,由於2015年數字還沒公布,所以回顧2014年的保險投訴數字。2014年中保監及相關機構共收到27,902宗有效投訴,實際辦結有27,227宗。香港方面,保險索償投訴局2014年處理了700宗投訴個案,其中275宗超出投訴局的職權範圍,至於其餘的425宗受理個案中,有344宗已經審結。

直接對比,香港收到的投訴少40倍。

投訴內容呢?

內地保險的投訴主要集中產險及壽險。產險的理賠糾紛占合約糾紛投訴的75.11%,主要反映保險責任認定、定損價格、賠程序繁瑣、理賠材料不合理等問題。壽險主要投訴是關於誇大產品收益、混淆保險與銀行理財儲蓄概念,隱瞞免責條款、退保損失、利益不確定性等,誤導險種主要集中在分紅險。

香港方面,糾紛主要涉及保單條款的詮釋、不保事項、沒有披露事實、賠償金額和違反保證條款或保單條件,個人保險產品中,醫保及旅遊保險牽涉最多索償糾紛,壽險及產險只佔少數。

事實上,內地人熱衷來港投保,主因香港保險制度(投保及賠償)歷史悠久,對比內地保險公司相對完善,且香港法律也令內人信賴。

「香港保單不受大陸法律保護」是事實,但屬於「風險」還是「優點」就因人而異。

論點2、存匯率和外匯政策風險

中保監提醒,內地人在港買保單,賠款、保險金給付以港幣、美元等外幣結算,消費者需自行承擔外幣匯兌風險。而到港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屬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現行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此項目,存在一定政策風險。

解疑:明晰的事實大家都看得到,從去年一直到現在確實是人民幣貶值了,而美元,港元暫時要硬朗保值一些!

香港保單的結算貨幣絕大多數為美元,以及與其掛鉤的港元;人民幣、歐元及英鎊保單都有在市面上流通,但比例很少。內地方面,其本幣為人民幣,保單幣種自然以人民幣為主。

重點來了,到外地以非本幣購買保單的確存有匯率風險,但重點是目前人民幣貶值,且貶值趨勢似乎還有一段時間,變相美元及港元升值,連帶保單的價值其實也提高了!雖然繳交的保費都會跟隨升值,但相信因匯率變化而交不了保費的風險應該不大。

至於政策風險的確要留意,但還需視乎日後當局外匯管理政策,目前內地人還可以投保香港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本地保險代理更明確表示,已開的單應不會受影響,而日後新單就要看出台政策。

論點3、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

中保監提醒,保單分紅保險保證收益之上的紅利分配是不確定的,而分紅本身具有較大不確定性,能否實現主要取決於保險公司能否長期保持高投資收益率。

解疑:任何分紅保單都存在不確定性!

正解!不過這是常識。投保香港分紅類保單,代理都會清楚說明保證及非保證紅利的分別,並且提醒非保證紅利是視乎公司投資收益,所以無論內地還是香港,分紅類保單的收益都存在不確定性。

重點又來了,內地人之所以喜歡買香港分紅類保單,因為香港的分紅類保單回報高,尤其是保誠的雋X和友邦的充裕XX,據說基本上都能達到非保證紅利,所以有內地人認為,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不要緊,最緊要貼近回報預期便可。

論點4、保單前期退保損失大

中保監提醒,中途退保投保人只能獲得保單的現金價值,香港保單大多數長期保單的前期現金價值很低,前2年甚至為零。

解疑:前期退保有損失是常識,這個還需惡意中傷么?

這題是常識題。

的確長期保單早期退保客戶會損失慘重,不過如果投保長期保單,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選擇提早退保吧?!

論點5、需認真閱讀保險產品條款

最後一個提示真的很重要!

就是「香港保險產品條款使用繁體字,表述方式與內地不盡相同。」

解疑:這個說辭我表示挺無奈,無語的。好吧,其實,服務客戶的保險經紀和保險代理提供的小冊子也是有簡體字的。

先不說繁體字,簡體字是否真會對保單的可靠性,理解形成困難。但是,如果需要,保險公司都有提供簡體字的小冊子的,要理解保單內容其實不難。內地香港存在語言,文化的差異這是肯定的,比如赴港購買一個蘋果手機,貌似不影響在內地使用的…..

事實上,內地人到港投保越益普遍,保監處數據顯示,去年內地客新做保費為316億元,佔個人業務總新做保單保費1,309億元的24.2%,按年增加2.8個百分點。若按季比較增幅更為凌厲,去年第四季內地客新做保費按季飆升40%至105億元,及至近期人民幣貶值更是促進美元及港元保單銷情。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這次中過保監會的溫馨提示,似乎是在曲線讚美香港保險呢?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6-04-11
下一篇 2016-04-23

更多相關內容

  • 對 保監會對赴港投保風險提示 的逐條反駁

     一、香港保單不受大陸法律保護 首先,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需親赴香港投保並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大陸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其次,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險適用香港地區法律。如果發生糾紛,…

    2016-04-24
    1.1K
  • 內地保監會公告里關於香港保險的「5種風險」

    其實這樣的老生常談真的沒意思,所謂的香港保險5種風險,我也不凡其煩的跟人解釋過,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有人不明白,也許這就是兩種社會制度的不同思想見解吧。 一、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 正確解讀: 1、保監會說的沒錯,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一定要…

    Chris Lee的專欄 2017-06-18
    8.7K
  • 中國保監會風險提示 引起的思考

    幾天在保監會網站一則名為「中國保監會內地去香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本博來逐條幫大家分析下: 1、「說香港保單不受大陸法律保護」 這是個有盲點的偽命題,在一國兩制體系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其適用的法律體系是英美基本法,內地法…

    2016-04-23
    1.3K
  • 保監會發文提示內地居民赴港投保風險,香港保險還能買嗎?

    很多人一直在揣測中國保監會對香港保險到底持什麼態度,包括國內保險從業人士、香港保險從業人士以及香港保險的投保人。 今天,2016年4月22日,我們終於等到了中國保監會的官方聲音,提示內地居民赴港投保五項風險。這五項風險分別是:法律風險、匯率…

    2016-04-23
    1.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