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開始第一次與其他相關CRS的小夥伴國家進行金融賬戶涉稅信息交換。關於香港保險的問題,出現各路神仙和妖魔鬼怪,比如某會計師,還有某某律師,
「香港保險要交稅交20%」
「香港大額保單信息將報送國稅總局」
「海外資產全透明」
「香港加入CRS多邊協議」
等等,朋友圈公眾號的複製粘貼,流言滿天飛,有些跨界大咖連保險是都沒搞懂就已經夸夸其談,投保人、受益人、保單持有人、受保人也不清楚,分紅提取、理賠、保單貸款更是稀里糊塗。
香港與內地信息交換嗎?
根據OECD官網顯示,目前香港與內地暫時未配對成功,還未啟動交換程序。
香港保險要交稅嗎?
境外保單理賠金目前按照中國大陸稅費是享受免稅待遇的。
還有必要到香港買保險嗎?
有必要,見下文。
CRS是讓客戶國內及海外的資產透明化,資產裸奔的年代到來,高端客戶的反應分為兩極,極度忽視或者是極度恐慌。護照、移民、海外房產、稅務諮詢、資產配置調整等等,一下子成為搜索熱門詞。當然,忽視的態度絕對是不可取的,我常問客戶你覺得一百多個國家一起起草協議這麼久是鬧著玩嗎?一定不要存在僥倖心理。另一方面,面對恐慌的客戶,各種磚家開始支招——買個小國護照再開銀行賬戶;移民去低稅島國;購置不用申報CRS的海外房產;把錢投資在仍未參與CRS的美國;還有香港保險等等。那麼這些觀點哪些可以考慮,哪些應該斟酌呢?介於這些問題繞樑不絕,因此筆者打算對此發表一些自己的淺見,供大家參考,如有異議歡迎討論。
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CRS有關的具體問題:
CRS是什麼?
CRS的運行機制什麼樣?
哪些類型的資產信息將被交換?
✓ 存款賬戶
✓ 託管賬戶
✓ 保單現金價值
✓ 年金合約
✓ 持有金融機構的股權/債權權益
買個護照,看起來不錯
1. 賣你護照的公司能保證你開到銀行戶口嗎?在香港能開到?還是要去到他們本國開?
2.CRS是要看居住地的,你會願意到護照的那個國家去居住嗎?
事實上,多數小國護照居民想在香港開立銀行賬戶已是基本不可能。然而把錢轉去護照所在國時,客戶都會有不同回應。重點不在買不買護照,而是在於買了護照之後又如何布局。
購置海外房產,逐步熱門起來
投資是需要分散和理性的,考慮不動產投資時,有幾點需要關註:
第一,此地區的不動產供應是不是有需求?這個需求是內部經濟、政治或者社會生活驅動的剛需?還是外力的影響?
第二,當地不動產投資的稅務政策。
第三,租金回報和升值空間。
在我看來,房產是真正需求上的人流驅動才是長遠穩定的,稅是第二個其次的考慮,最後才是回報率。不要人云亦云地處理投資,幾個人能做到「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當然如果是因為自己居住或者子女教育有剛需的房產除外。海外投資不是不要做,是要看如何做,理性做。
值得注意的是,不動產的投資在各個國家地區的登記制度是更為透明的,雖然不屬於CRS申報的金融資產,但是不動產信息交換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可以說並非難事。並且一般不動產的稅務是要根據不動產所在地所在國的法律來進行增值稅和遺產贈與稅的申報。比如,非美籍人士在美國買房,贈與稅或者遺產稅免稅額只有6萬美金。因此,買美國房產一定建議提前規劃稅務安排的。
資產轉去美國投資,美國不是CRS申報國家
第一,外籍人士在美國投資,遺產稅與贈與稅的免稅額只有6萬美金。至於詳細如何徵收,可以詳細諮詢美國本土的稅務律師或者會計師。
第二,投資人如果是中國國籍,中國是全球徵稅的,在美國的投資收益交了美國的稅後,可能還會面臨中國稅務申報的問題。
第三,有部分投資人是打算申請美國移民或者已有美國綠卡的居住在國內的。那麼你們要關心的問題,不僅僅是CRS,還有美國稅務和FATCA。
美國保單,聽起來很美妙
第一,美國暫時不是CRS的參與國。但是需要注意,國際政治千變萬化,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利益永恆。
第二,美國保單的投資性本身是應該客觀審查——公司實力、詳細條款、產品優勢、未來的稅和個人情況的匹配度不一,建議尋求具有專業知識及相關實踐經驗人士的意見。
第三,美國保單的預期收益演示需要持謹慎態度,高收益高風險。
香港保單,CRS下是否受影響?
第二,端正心態,CRS申報交換並不可怕。其實,交換公民的海外金融資產情況與徵稅並不等同。比如香港保單的理賠金、分紅和收益等是不需繳交任何香港稅務的,在CRS的光環照耀下,客戶也不需要擔心。需要明白香港保單究竟CRS申報什麼?
第三,投保目的如果是正常的家庭風險保障、教育退休儲蓄、美金外幣配置或者是傳承規劃,資金來源在您買單那刻就已經申報。而稅務信息網路化和透明是多數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的趨勢。明確投資目的來進行投資布局,不要因為交換或者害怕申報而把正當所得的資產,以不正當的方式投資到了不合適的領域裡。
金融工具或者非金融的投資工具都應該是為我們的生活服務的。希望自己愛的人或關心的人擁有更好更穩定的生活是一個人的基本與合理訴求。在我國中產興起與高凈值群體形成,投資的國際化與稅務的透明化是必然的趨勢。如何整體與平衡考慮,請多諮詢相關有資質的專業人士,根據自身現狀與未來的規劃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