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正確解讀

一說到有關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您也許聽過下面幾個有關償付能力的觀點:

  • 某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很高,所以這家公司很牛;
  • 某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只比100%高一點,所以很危險,離破產不遠了;
  • 某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是600%,所以就算這家公司所有保單都發生理賠,這家公司的錢也夠賠6次;
  • 香港保險公司A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是400%,某歐洲保險公司B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是200%,所以公司A比公司B更穩定;
  • 香港的償付能力體系還是「償一代」,遠遠落後於中國內地的「償二代」,所以香港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高。

上面這些有關於「償付能力」的表述,乍一聽上去似乎都很有道理,因為「償付能力」確實是衡量一家保險公司財務穩定性的一個重要指標。不過,如果深究下去,似乎也沒有人能說得出個所以然來,自然也就沒有人能指出上面的表述其實大多是一些謠言了。

「償付能力」這個東西,應該算得上是保險行業裡面最難解讀的專業名詞之一了因為「償付能力」的設定,涉及不同保險市場複雜的風險特性、監管導向、資產負債管理、風險防控等內容,尤其是在新一代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之下,絕大多數的量化計算都是靠精算師來完成的。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除了保險公司的精算師和財務管理人員外,幾乎很少有人能夠全面地了解「償付能力」究竟是個什麼東西,是怎麼算出來的,代表了什麼樣的意義。

現階段,香港保監局正在構建的「風險為本的資本框架」(Risk-Based Capital,簡稱「RBC」),毫無疑問是整個香港保險業的頭等大事。不用再過兩年,在保險業里,「香港RBC」就會像「償二代」在中國內地一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香港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排名

那麼,「RBC」對於香港保險業,究竟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比如說:

  • 為什麼RBC實施以後,香港大多數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會大幅下降?(據一些諮詢機構稱,在當前測試階段已經下降了超過300%)
  • 一家公司主要做短期理財業務,另一家公司主要做長期分紅業務,RBC實施後,業務發展分別會受到什麼限制?
  • 一家公司所持有的債券大多沒有國際評級,另一家公司所持有的債券國際評級較高,RBC實施後,償付能力分別有什麼變化?
  • 一家公司持有很多的投資型房地產,RBC實施後,償付能力會有什麼變化?

這些影響來得都非常直接,而且會比大家想像中還要嚴重一些,因為一旦一家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大幅下降,不僅會影響消費者對於這家保險公司的信心(如果給不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還有可能會限制這家公司新業務的銷售

香港保監局在8月6日已經正式開啟了RBC的第二輪量化影響研究(QIS2),各家香港保險公司會在今年11月底前完成本輪的QIS數據填寫並上報保監局。到時,究竟哪家保險公司是在「裸泳」,應該就會一目了然。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2)
上一篇 2018-07-10
下一篇 2018-08-30

更多相關內容

  • 香港保誠保險的償付能力是多少?

      圖:保誠集團2015年6月30日未計2015年中期股息的估計集團償付能力標準Ⅱ盈餘為92億英鎊,償付能力比率為190% /資料圖片 香港保誠(02378)昨在倫敦舉行投資者及分析員會議。保誠集團執行總裁韋爾斯(Mike Wells)表示…

    2016-07-18
    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