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保險拒賠都是代理人經紀人跟客戶沒有溝通好造成的

但不少消費者反映,保險是買時容易賠時難。總是被拒賠的經歷,難免讓人消沉。 如果消費者投保前能多留意一下細節、多看下保險條款,誠實告知;保險公司能滿懷責任感,合理承保、公正理賠、誠實守信,很多拒賠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常聽人說:「保險真是買時容易賠時難。」

但也有人說:「真好,多虧我當時買了那份保險。」

在社會上,保險「理賠難」已是令消費者最不滿的一件事,也確確實實影響了一些人的投保積極性。 消費者為何會賠不到錢? 那麼,為何會被拒賠?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大家首先要有一個概念,保險並非有險必保,也並非有保必賠。並不是所有的事故都可以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把期望值事先稍微降下來點,說不定就不會那麼鬱悶了。 事實上,獲得有效賠償需要滿足多個要素。

首先,所發生的事故必須是保險合同約定責任範圍內的事故,若超過了保險合同約定的責任範圍,保險公司可以不承擔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保險公司到底賠不賠錢,很多時候還與保險期限有關。保險事故發生時,要看保險合同是否有效,是否在等待期(觀察期)內,進行索賠時,是否還在索賠時效內,這些都與保險公司是否賠錢直接有關。

保險公司賠不賠錢,賠多少,還與客戶要求賠償的金額有關。如果一份保單約定最高賠償金額為10萬元,投保方已經先後拿到了6萬元的理賠金,那麼萬一再發生保險事故,消費者最多只能拿到4萬元理賠金,超過部分就會被保險公司拒付了。

在保險公司拒賠的案例中,消費者在投保時,未能做到如實告知也占很大一部分比例。保險合同有個重要原則,就是投保人需要承擔「如實告知」義務。投保時一個小小的「隱瞞」,很容易令失去日後索賠的權利。

另外,比如,有些投保人未能按時繳納保費,直至過了「寬限期」,此後保險合同就會停效,萬一發生了保險事故,也會被保險公司拒賠。

還有,在申請理賠時,若缺少必要索賠單證、材料等情況,也會被拒賠。如果超過了理賠請求權的時效,或是謊報保險事故,自然也很容易被拒賠。

換個角度看,保險未能賠,更多的時候,並非投保方、消費方的責任或無知,畢竟在信息不完全對稱的情況下,消費者是出於弱勢地位的。作為強勢方的保險公司,無論有多少苦衷,你畢竟是比消費者要有更多的資源、更多的資本、更多的人力、更強的社會資源,必須要為自己發出去的拒賠通知書負責。

還有一些保險營銷員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在推銷保險時隨意誇大保險責任,而對除外責任則輕描淡寫或避而不談,誘導客戶盲目投保。一旦出險,客戶來報案了,卻發現根本不在保險責任範圍內,這樣就容易產生糾紛,導致客戶形成「理賠難」的印象。

再有,我國保險業務近年來發展非常迅猛,但相應的是,保險理賠專業人員的發展還不是很快。查勘、定損、核賠等人員中,一部分人員的專業技能還不是很強,在一些較為複雜的理賠案中,調查取證工作困難,結案定損意見也分歧較大。還有少量理賠部門的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對於需要客戶提供的相關材料,不是耐心地一次講清,而是想起一個說一個,致使客戶跑了許多冤枉路,無數次返工之後,令消費者產生「理賠難」的印象。

無論如何,作為消費者,我們不希望買了保險後,卻起不到保障作用。

作為保險公司,你的保險理賠是保險產品與服務的重要一環,也是體現保險保障功能之所在。不想讓你的「理賠難」成為一種典型現象,不想被社會特別是消費者、媒體所詬病,你就得加強自身「內功」的修鍊,盡量做到客觀、公平、公正。

為了盡量不被保險公司拒賠,我們建議廣大的保險消費者,在投保前,就得「做足功課」,看清保險條款。在投保的時候,針對保險公司工作人員或代理人的詢問,要做到「有問必答」。特別是對於比較重大事項,健康狀況、病患史、年齡、職業等因子,一定要如實告知。

一旦發生了保險事故,投保人、被保險人也要秉著坦誠的態度,主動配合保險公司的調查等。 消費者所做的一切努力,目的其實就是拒絕保險公司將來那一紙「拒賠通知書」! 作為保險公司一方,對代理人、內部員工的展業行為、服務流程等,最好能有嚴格的規範,千萬別在「事前誤導消費者,事中不管消費者,事後拒絕消費者」。

除了遵照我國保險法的精神規範,遵從保險監管機構的監督,保險公司除了要盡量做到合理承保、公正理賠外,建議他們還可以多做一些消費者教育的工作,廣泛傳播的正確的保險消費理念,增強與市場、消費者之間的互動。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1)
上一篇 2018-03-26
下一篇 2018-03-27

更多相關內容

  • 談談保險公司的拒賠邏輯

    在重疾險、醫療險、定期壽險等保障型保險部分,全球各地產生的拒賠case,可以說是多不勝數。畢竟現代保險行業都已經發展了一兩百年了,各個地區各個保險公司總體的保單基數本身又很大,每個投保人的自身情況又有較大差異。所以可以說是,世界上沒有一家保…

    2020-01-02
    1.5K
  • 內地居民到香港投保,有沒有拒保的案例?

    不管是內地居民還是香港居民,在香港買保險都被拒保或者拒賠的可能。 香港保險遵從”嚴進寬出”的特點,對於每一位投保人都會進行嚴格核保,所以如果客戶不符合保險公司的核保條件(比如健康、財務狀況等),都有可能被拒保。

    2016-04-30
    1.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