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保監會發布《人身險保單貼現業務試點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這意味著,人身險保單將有可能像銀行票據那樣進行貼現。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相比於退保、保單貸款這兩種傳統的保單變現渠道,保單貼現將成為一條新的融資渠道。此舉提高了保單的流動性,將對中國保險市場產生很大的影響,也將繁榮中國保險市場,如果發展好的話,中國有望形成保單貼現市場。
壽險保單將能「掛牌」交易
所謂保單貼現,即保單貼現人(即保單持有人)以保單滿期給付折價或被保險人保險責任發生給付折價的方式,通過保單貼現機構將保單受益權轉讓給保單投資人從而獲得貼現資金,當該保單滿期或被保險人保險責任發生時,保單投資人可以領取保險金獲得投資收益的交易行為。
據悉,保單貼現最重要的用途有兩個,一是用於老人養老費用籌集,幫助其進行養老支付和改善生活;二是用於重症患者治療費用籌集,使其在重症責任發生前預先獲取保險金以供疾病治療。
現代的保單貼現始於1980年美國的臨終結算市場,主要針對艾滋病、癌症等死亡率很高且醫療費用昂貴的疾病,使得保單持有人提前轉讓保單以獲得急需的資金。保單貼現在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已形成很大的市場。
「在中國,隨著人口老齡化與疾病譜的改變,人們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老年人的生活醫療壓力可能會使他們將保單貼現。一些罹患重病的投保人,想提前拿到死亡保險金,用於治療或者完成一些心愿。尤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有的受益人發生變化(離婚),或者受益人已經獨立,不再需要死亡之後的保險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指出。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教授郝演蘇對《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表示,「保監會出台這個試點文件,主要是市場確實有需求。打個比方,一位老人在前期買了10萬元保額的壽險,但是老人覺得保單利益在身後留給兒女意義不大,於是可以按照保單的市場價值,將保單變現用於個人養老和醫療。還有是假如個人不願意繳費了,但是又希望比退保收益高一些,所以將保單在二級市場上交易,讓保單投資人來繳費。」
《辦法》規定,保單貼現的產品類型包括普通型終身壽險、普通型兩全保險和普通型年金保險,尚沒有包含重大疾病保險。對於可以參與貼現的保單,《辦法》明確規定,辦理貼現保單合同生效時間超過2年;同時保監會提出保單貼現資金應於保單受益人變更後3日內一次性全額支付給保單貼現人。
保單貼現機構註冊資本不低於5億元
對於可以辦理保單貼現的機構條件,《辦法》提出,開展保單貼現業務需經保監會同意,保單貼現機構的註冊資本不低於5億元,具備支持業務運營的信息管理系統,具有相應的網路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業務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保監會還明確表示,此次保單貼現業務的試點期為兩年,試點期間保單投資人僅限於使用自有資金開展業務,保單貼現機構的自有資金以凈資產為限。
對於保單貼現機構的監管,保監會提出,保單貼現機構應在保單貼現合同簽訂現場同步錄音錄像,而且錄製內容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保監會還指出,保單貼現機構應於每年4月30日前,報送上一年度保單貼現業務經營、風險管控等情況,以及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市場猜測,保單貼現政策是為保交所準備的。「理論上是這樣的,應該是准官方的機構。」郝演蘇說。不過記者聯繫上海保交所相關負責人,其對該猜測予以否認。
而面對這種類似於銀行票據貼現的保單貼現市場,不少機構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記者採訪獲悉,北京保險產業園對這類業務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的確有這個打算」,北京保險產業園董事長陳新明確表示會去爭取開展這項業務,「擬成立交易中心,更多地為交易提供場所。」
「我們在園區建設了交易中心,從載體上我們北京保險創業園交易所的功能已經建立了。」北京保險產業園總經理馬斌說。
利好消費者和行業穩定
目前,中國保險市場保單變現方式比較單一,如果保單未到期或者未發生保險事故,要獲得現金,投保人只能通過保單貸款和退保兩種方式。
「對於保單持有人而言,如果身患重病或由於財務狀況變化不能繼續繳費,保單貼現能夠滿足保單持有人出於多種原因的變現需求。保單貼現提供了第三種選擇,保單持有人可以獲得高於保單現金價值的資金,比退保更有利於保護保單持有人的實際利益。」朱俊生認為。
「退保對於投保人而言損失比較大,投保人獲得退保金非常低,若貼現會是個好出路。」聚合投資創始合伙人於文浩指出,「保單貸款的期限最長為半年,投保人到期要償付本金及利息,到了繳費日期還需要繼續繳納保費。另外,保單貸款只能去指定的公司,如果在平安買的保單只能去平安,在國壽買的保單只能去國壽,這樣相對比較麻煩。而保單貼現這是一個普遍意義的,不是針對哪家公司哪個客戶的保單貼現。」
某市場人士認為,「投保人以保單貼現這種方式轉讓,那麼接住的機構或投資者就一定要繼續繳納保費,不會讓保險公司現金流中斷,這對金融系統安全有著很大作用。」
海通證券研報顯示,保監會針對「人身險保單貼現業務」試點徵求意見,新規將賦予保險消費者轉讓「保單受益權」的權利,極大地提高了保單的流動性,能夠更好地吸引消費者並促進保單的銷售。退保類似於一級市場贖回,保單貼現類似於二級市場轉讓,前者對於保險公司造成負面衝擊,而後者不會產生任何影響。新規預計能夠顯著降低退保率,從而提升保險公司的內含價值。
華泰證券分析認為,對於壽險公司而言,保單貼現有助於降低保單退保率、穩定公司現金流,有利於提升負債端久期的穩定性。或將進一步激活長期保障型產品的銷售潛力,普通型終身壽險、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等產品因具有更加靈活的變現方式而更具競爭力,促進行業進一步回歸保障本源。
「這個政策非常利好,對於整個市場能夠盤活。對於保險用戶多了一個選擇,對於保險公司減少了退保風險,對於參與的投資機構多了利益最大化,對於保險生態又是創新發展。」於文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