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障可分為團體或個人醫療,前者由公司提供,好處只要人數夠多,都可以免核保。如果你覺得團體保障不足,可以自行選擇多加一個醫療增值計劃,但要注意市場上提供者是否要求需擁有一個團體的醫療計劃,才可以索賠,或者擔心在退休之後/轉職期間/職業假期時會失去了醫療保障,你亦可以選擇一份個人醫療保障。
小貼士:如果你現在接近退休或將離職,只有由公司提供團體醫療保障,但身體狀況不理想,你可以查詢公司團體醫療的保險公司,有沒有提供毋須核保直接轉換至個人醫療計劃。另外,部分個人醫療保障有在指定年齡毋須核保可升級計劃,以彌補失去公司保障部份。
個人醫療保障 (大眾市場,設有各項賠償上限) :
個人醫療保障在市場上的提供者有一般保險公司及人壽保險公司,前者核保較簡單,一般都只要求在申請書自行申報,到索償的時候再覆查,手續簡單,批核較快,部份設有幾佰元墊底費,所以保費相對較便宜。但去到指定歲數如65/70/75,就會受到條款限制,例如:不獲續保,續保只限基本計劃,或者附加額外醫療保障設有較低的終身賠償限額。後者由人壽保險公司提供的醫療計劃,核保相對嚴格,可能會要求提供醫療報告甚至批核前驗身。但保證終身續保,而且受到年齡條款限制相對較少。
小貼士 : 大眾市場醫療產品都設有每項索償上限,所以要注意索償限額是以年度計算,還是以每一病症計算,另外是否有需選用網路醫生及附加額外住院賠償等的條款限制。
個人醫療保障 (高端市場,全數賠償) :
這類產品保費差異主要決定於覆蓋地域/墊底費/每年最高賠償額/住院類別(大部分為半私家房),最誇張的可以免核保仲可以包已存在疾病,如果年紀不算太大又選擇較高墊底費,保費的確是相對吸引。我用了城中最熱的計劃,每年保額一千萬,亞洲區,由60歲至80歲的保費加起來,如果是零0墊底費,大約140萬;$16,000墊底費,大約是70萬;$25,000墊底費,大約是60萬。以上未計每年增幅。
小貼士 : 產品差異性在於非住院的部分,如出院後的複診、藥物及物理治療等,可自行多加比較。 另外由於每次索償都可能牽涉巨大金額,保險公司可否安排預先批核及出院免找數等服務,都應該留意。
總括而言,不同的醫療產品目的是針對不同的市場需要,但選擇適合自己的最為重要,每個人財務負擔能力、身體狀況、已擁有的保障、家庭擔子、長短期需要、對患病治療質素的要求、甚至對生與死的看法都不一樣。但醫療費用高於通漲已經是不爭事實,入塲與否,何時入塲,可自行決定。但從財務策劃方面看,一個基本的計劃是可以説必需,特別在退休策劃中,預留醫療開支要計算在退休現金流內,免得日後因患病而大失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