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保險:健康險管理辦法到底修訂了哪些內容

受到擠壓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影響,進入2017年以來,健康險保費增速一直較為低迷,前三季度,壽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8940.92億元,同比增長28.12%;而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583.05億元,同比增長僅4.45%。不過作為公認的最具發展潛力的險種,健康險的未來依然可期。

近年來,創新已經成為健康險領域的一大關鍵詞,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層出不窮,雖然原有的市場格局遠遠沒有打破,但從監管角度出發,2006年頒布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顯然已經有諸多「落伍」之處,修訂,迫在眉睫。

繼5月下發第一版《徵求意見稿》之後,11月15日,保監會又在官網發布了第二版《徵求意見稿》,從健康險產品設計,到銷售管理等都根據市場發展水平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擬將「醫療意外保險」納入健康保險範疇,同時強調健康險的保障屬性,嚴防護理險異化為中短存續期產品,在鼓勵新技術應用的同時,針對爭議較大的基因檢測技術,擬明確規定保險公司不得要求客戶提供基因檢測數據。

一、擴展健康保險內涵 將「醫療意外保險」納入保障範疇

640 18
在第二版徵求意見稿中,關於健康險的定義,在原來「疾病保險、醫療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和護理保險」四大險種的基礎上,增加了「醫療意外險」這一險種。根據第二版徵求意見稿的定義,所謂意外醫療險是指「是指按照保險合同約定,發生不能歸責於醫療機構或者醫護人員責任、無法預料和無法防範的醫療損害時,為被保險人提供保障的保險」。「醫療保險、疾病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護理保險」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健康保險都是因被保險人健康原因發生給付保險金的保險產品,加上「醫療意外險」之後就將部分醫療行為導致的意外事故也納入了保障範圍,保障無疑更加全面。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版徵求意見稿中,還將醫療責任保險納入了健康保險的範疇,但作為一款典型的責任保險,該產品與其他健康險產品無論是在產品的特質上,還是產品的經營上,顯然相差甚遠,被刪除也在意料之中。

二、強調健康險保障屬性  防止健康保險異化為理財型產品

 

640 1 11

 

健康保險一向被視為典型的「風險保障型保險產品」,然而在中短存續期產品爆發的年代,健康險也未能免俗,一些專業健康險公司大肆銷售中短存續期產品,健康險保費因此大為「注水」。在第二版求意見稿中,強調健康險產品的「保障屬性」,無疑是對當下「保險姓保」這一行業主題的呼應。其中,長期護理保險被重點提及,規定其保險期間不得低於5年,且「不得以日常生活能力障礙引發護理需要之外的情況作為給付條件」,從根本上防範其異化為中短存續期產品,突出其保障屬性。過去幾年,個別專業健康險公司,徹底將長期護理保險改造為了中短存續期產品。有關長期護理保險的規定,也呼應了保監會5月發布的《中國保監會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

三、保險公司經營健康險業務 必須成立專門事業部

640 2 8
健康險業務有其特殊性,對於專業度的要求也要更高,但長期以來,在保險公司的實際經營中,其一直與壽險產品混為一談。此次第二版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專業健康險公司以外的保險公司經營健康險業務需要成立專門的健康險事業部,對於健康險業務本身而言,無疑可以提高其專業性,但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則有可能進一步加大其業務成本。

四、險企不得要求客戶提供基因資料 也不得將其作為核保、調費依據

640 9 2
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開始相信,基因技術的發展將徹底改變人身險業的形態,人類的疾病發生概率、死亡概率將獲得更加精準的預測,從而實現人身險保費的精準定價。一些保險公司也望風而動,瞄準了「基因檢測」這一概念,多家公司先後與基因研究機構進行了接觸和合作,十幾家公司先後推出買保險送基因檢測的活動,而眾安保險更是在2015年7月聯手知名基因測序中心華大基因推出國內「首款基因檢測保險計劃」——知因保,並在淘寶上進行售賣。不過基因檢測相關數據作為人類最大的「隱私」,如何防止其被泄露、濫用,乃至引發基因歧視等,也已經開始引發關注第二版徵求意見稿明確,保險公司不得索要客戶的基因檢測數據,也不得將其作為核保、調費的依據,徹底將「保險+基因」的發展模式堵死。在慧保天下看來,在沒有找到更加穩妥的解決方案之前,保護人們的基因檢測資料十分必要。不過,對於新藥品、新器械、新診療方法,以及利用技術手段提高核保、理賠效率等,第二版徵求意見稿還特意進行了鼓勵,該禁止的禁止,該鼓勵的鼓勵,第二版徵求意見稿態度明確。

五、長期健康保險費率可調

640 8 2
無論是在2006年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中,還是在第二版徵求意見稿中,短期健康保險的費率都是可以進行浮動的,只不過在第二版徵求意見稿中進一步明確了其浮動範圍是「基準費率的30%」。與之相對應的長期健康險的費率,以往是不可以調整的,不過在第二版徵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長期健康險費率可調」。這也就意味著,如果經驗數據和定價假設偏差很大,比如醫療技術進步,疾病發生率大為改變,保險公司就可以調整價格,不過價格是整體調整,不是針對個人,且必須在產品條款中註明觸發的條件,不能隨意調價該規定的主要目的就是給保險公司創新鬆綁。

六、增加健康管理服務有關內容

640 7 2
健康管理服務越來越被視為健康險經營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服務,2006版《健康保險管理辦法》限於當時的市場發展水平,並未對此作出規定,而在第二版徵求意見稿中,則專門用一章的篇幅作出詳細規定,主要內容包括:保險公司可以將健康保險產品與健康管理服務相結合,提供健康風險評估和干預,提供疾病預防、健康體檢、健康諮詢、健康維護、慢性病管理、養生保健等服務,降低健康風險,減少疾病損失。開展健康管理服務的,有關健康管理服務內容可以在保險合同條款中列明,也可以另行簽訂健康管理服務合同。健康保險產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其分攤的成本不得超過凈保險費的20%。超出以上限額的服務,應當單獨定價,不計入保險費,並在合同中明示健康管理服務價格。

七、防範銷售誤導 健康險猶豫期延長至15天

 

640 10 1

 

在第二版徵求意見稿中,猶豫期從原來10天,提升至15天,這符合強化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的大趨勢。其實,對於猶豫期的設置,不同公司已經有所不同,有的還在固守10天,有的卻早已經提升至15天。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7-11-19
下一篇 2017-11-29

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