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有朋友拿人精最近寫的一篇文章「特級雋升解讀:一旦買入,立即3、5個跌停,長期套牢!」給我看,問我有何感想。
我大致看了一下(包括評論),通篇的怨氣,用詞比較粗俗,純粹是為了「黑」一個產品,對產品的理解也比較膚淺。
今天的文章,我就借著人精的這篇文章,來點評一下「雋升」這個產品。
特級「雋升」是個什麼產品?
特級「雋升」是香港保誠在9月1日推出的新英式分紅儲蓄計劃,也稱為「雋升2.0」。這個產品升級沒什麼大的改動,除了把身故保額提升到了總已繳保費的135%、首五年增加了個意外身故賠償之外,收益率(包括保證收益和預期收益)與原「雋升」沒什麼差別。
收益率方面,整付(躉交)美元計劃與5年繳費美元計劃都是長期約1%的保證收益,5.5%~6.5%的預期收益。
「雋升」類型產品的定位是什麼?
「雋升」、「充裕未來」、「耀光」、「贏聚未來」等一系列長線美元分紅儲蓄產品的定位,都是介於「傳統分紅壽險」與「投連險」之間的一類產品。
這種產品的最大特點是:較高風險,較高收益,流動性差,但長期保本。
此類產品的投資者,必須具備兩個條件:(1)有一筆長期(大於20年)的閑置資金;(2)對投資風險有較強的承受能力。
人精對「雋升」的點評有沒有道理?
首先要聲明,我絕對不是「雋升」的粉,我甚至因為「雋升」所引起的一些銷售誤導行為而在過往文章中多次批評「雋升」。
但是,像人精那樣單純為了黑「雋升」而作出的點評,也確實沒有什麼道理。
首先,保證收益低,並不是這類產品的缺點。因為這個產品本身就是股票權益類資產配比較高(約60%)、債券固收類資產配比較低(約40%)的產品,無法提供較高的保證收益。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個產品才能提供較高的預期回報。就好比我們投資股票一樣,目的就是追求較高的回報,當然不會去抱怨股票投資不保本。拋開這類產品可以滿足大家的美元投資需求不說,擁有高達60%權益類資產配比的長期儲蓄產品,在內地保險市場也是不存在的,所以這類產品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某些消費者多元化的投資需求。
其次,內地保證收益4%的投資產品並非遍地都是。4%保證收益的產品,都是過去幾年幾家激進的資產驅動負債型公司所開發的產品,現在大多早已停售,如今的萬能險,就連保證收益3.5%的都非常少見。同時,還要指出人精所寫的一點常識性錯誤:保險產品定價利率4.025%,並不代表產品的收益真的有4.025%,因為這其中還要扣去各種費用,所以客戶真正拿到手的收益也只有3%多一點,文章中所舉例的平安「樂享福」,就是一款定價利率4.025%的產品,而客戶最終拿到的收益率也不超過3.25%)。更何況,美元的投資收益率,本身就遠低於人民幣,放在一起直接對比也較不合適。
再次,「雋升」的傭金相對於內地保險產品,也僅是「略高」而已。很多內地保險從業者一直在說香港保險傭金高,實際上是一種「片面」的比較,因為大部分內地保險代理人所看到的內地保險傭金,都是自己金字塔團隊的「最底層傭金」,而他們所了解到的香港保險傭金,卻是香港經紀公司所給出的「全部傭金」,兩者自然有較大差距。這些內地保險代理人,如果知道自己的上司、自己上司的上司、自己上司的上司的上司總共能抽成多少傭金,估計就不會再說香港保險傭金高了。
根據我們對兩地保險產品傭金的比較,內地終身重疾險的傭金要略高於香港,而香港終身分紅壽險的傭金要略高於內地,整體來看其實並沒有太大差別。保險銷售也是一種商業行為,保險公司根據其對產品的銷量要求與當前的市場競爭環境設定傭金水平,目的是為了激勵銷售人員的銷售動力,從而增加產品的銷量。如果為了抹黑一個對手產品,而把傭金水平直接公開,用來刺激產品的購買者或潛在購買者,在我看來是一種缺乏商業道德的行為。按照這種思路,如果想攻擊任何一個重疾產品,是不是可以寫:「一旦買入,第一年大部分保費白交」?如果這樣宣傳,我想各位保險從業人員都可以回家喝西北風了。
如何客觀點評「雋升」?
說了人精文章中那麼多的不妥之處,並不代表「雋升」這類產品真的沒有問題。如果要客觀點評一下「雋升」這類產品,以下才是我想說的。
首先,這類產品的高預期收益,是用高風險作為代價換來的。投資者絕對不應用預期收益率的高低來判斷一個產品的好壞,而是應基於自己的投資需求謹慎選擇。
其次,這類產品的投資期很長,請作好投資20年以上的準備。投資者絕對不能參考計劃書上的預期收益演示而把這個產品當做一款中短期儲蓄產品,因為投資股票類資產的收益波動較大,需要一個長期的平滑過程,在中短期有極大的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收益目標。
再次,「雋升」一類產品從一開始就不應該被市場如此熱烈地追捧。此類產品僅僅是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特徵的某一類產品而已,絕沒有可能符合所有投資者的需求。當前香港保險市場仍在熱烈追捧此類產品,一方面反映出消費者對於這類產品的理解不夠全面、透徹,另一方面反映出市場上還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銷售誤導。
最後,隨著GN16強制要求各公司公布分紅實現率可以看出,「雋升」這個產品的分紅實現率確實很不理想。通過分紅實現率,可以部分折射出一家公司的投資管理能力;而對於分紅實現率公布的遮遮掩掩,則可以反映出一家公司經營的誠信度。
總結
香港保險市場熱賣了這麼多年的長線美元分紅儲蓄產品,是時間該換換口味了。「一招吃遍天下鮮」的做法,也遲早會過去。香港保險市場優秀的美元儲蓄產品有很多,大家應該打開眼界,多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