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監局已正式發布公告,自(2017年6月26日)起正式接手監管香港保險公司,並計劃在兩年內逐步接手監管香港保險中介,香港保險業迎來監管新時代。
獨立保監局的成立對於香港保險業的意義非凡。一方面,有利於加強對保險公司的經營監管,促進香港保險業穩健發展;另一方面,有助於加強對保險中介人員的行為監管,保障保單持有人的合法權益與行業良好風氣。
受內地訪客投保數量增加與當地保險業務穩步增長的雙重驅動,香港保險業近幾年實現了高速增長。2016年壽險有效業務保費收入較2015年同比上升26.1%,新單業務保費收入較2015年同比上升41.3%;內地訪客貢獻的保費佔比也連年攀升,由2010年的7.5%上升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37.0%。「到香港買保險」一時間成為內地居民購買保險與理財的熱門話題,香港各大保險公司的繳費處也經常出現「人頭攢動、大排長龍」的熱鬧景象。
不過,在香港保險「爆髮式」增長的背後,也滋生了眾多如銷售行為不規範與境內資金出逃等風險與問題。
到目前為止,內地居民了解和購買香港保險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親戚朋友介紹等方式了解在香港工作的持牌保險中介人員,而後進行諮詢並赴香港進行投保;另一種是通過內地的「財富管理公司」進行了解諮詢,而後投保人會被轉介給香港保險經紀公司的「地接」進行簽約,內地財富管理公司從中「抽成」。
而第二種購買方式,由於內地財富管理公司銷售人員的銷售行為既不受內地保監管理,也不受香港保監管理,在這塊監管「灰色地帶」中的香港保險銷售行為就由於利益的驅使,變得越來越激進,越來越明目張胆,越來越肆無忌憚。部分內地理財管理公司不守規矩地在內地大肆宣揚香港保險,通過舉辦財富論壇等形式鼓勵高凈值人群將資產轉移至海外,同時在銷售過程中誇大非保證收益,利用高額返佣等方式爭搶客戶,給整個保險行業造成了惡劣影響,也最終導致香港保險被中國保監會與外管局「盯上」。
那時,中國外匯儲備吃緊,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壓力大,加上中國保險業正面臨嚴峻的轉型(嚴格限制高現價產品,提倡「保險姓保」),中央自然不會放任香港保險在內地的「放肆」行為,於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來為香港保險「降溫」,其中包括:
政策一:2016年3月2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就境外購買保險問題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外匯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表示,境內居民購買香港分紅類保險尚不合規。
政策二:2016年4月22日,中國保監會發布《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就五個方面作出風險提示:(1)香港保單不受大陸法律保護;(2)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3)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4)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5)需認真閱讀保險產品條款。
政策三:2016年10月29日,香港保險公司被全面暫停內地客戶銀聯刷卡繳納保費。
政策四:2017年6月16日,中國保監會發表新聞公告《中國保監會嚴厲打擊境內機構非法代理香港保險產品行為》,稱將嚴厲打擊境內非法銷售、非法代理香港保險產品的行為。
中央對境外投保政策的收緊,極大地限制了香港保險的發展。保監會與外管局對投保香港保險的一些「風險提示」,也被內地保險從業者以表面字義扭曲,給內地居民造成了「購買香港保險不合法,所購買保單不受法律保護」的印象,影響了部分內地居民對香港保險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