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香港自2017年起實行GN16制度,各大香港保險公司紛紛下調人壽儲蓄產品的收益預期,那麼為什麼保險公司這麼忌憚這個制度呢?今天我們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這個GN16為什麼會對香港儲蓄計劃影響如此之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過以下情況,在香港挑選分紅保險產品時,保險公司提供的計劃書內術語繁多,各種的回報率計算方式,讓您看得頭昏眼亂,不知從何入手。
所以為了解決以上情況,香港保險業監理會推出了指引16(Guidance Note 16,簡稱GN16),GN16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讓市民能在買保險時候認知及了解各保險公司不同的紅利產品,而指引16已於今年正式全面實施。
GN16的解讀 須切實合理推算非保證利益
保監處於去年7月發出GN16,其後推出的新產品須於今年4月或之前遵守該指引要求。
GN16與《保險核心原則19》一樣,都按由產品開發到完成各階段的原則制訂,GN16主要針對非投資相連的人壽保險,指引要求保險公司推出產品時,產品數據應清楚易讀,容易理解;不得支付預付性傭金;適當地評估產品是否適合客戶;訂立足夠的承保及售後監控措施;充分顧及客戶的合理期望;妥善管理須對保單持有人及股東承擔的不同責任,例如公布分紅保單的股息/紅利;以及就分紅保單和萬用壽險保單的非保證利益作出切實合理的推算,並清楚說明等。
產品紅利實現率須網頁上載
正如前文提及,面對五花八門的紅利或信息,加上不同公司宣傳單張上的推銷宣傳,其實除了參考保險公司的商譽外,消費者根本是無法比較及認清風險。
現在指引16中最重要、最切身的是提出紅利實現率,保險公司要公開分紅產品的非保證紅利的實現率,以及萬用壽險產品的過往派息率,且需要根據清晰及統一的計算方法及披露方式,並在網頁上載相關數據。
所謂的紅利實現率,是假設整個保單年期內沒提取任何現金,保單貸款及全數保費到期日前完全繳清之下,實際派發的所有紅利與提供予客戶的建議書上顯示的預期紅利之比率。
如果累計實際派發之周年紅利與預期相符,實現率為100%;數字低於100%即代表實際所得少過預期分紅;如果高於100%,即實際所得比預期多。實現率愈高即本身建議書的預測愈可靠。紅利實現率配合歷史派息紀錄對照之後,市民就可以有客觀的數字輕易地比較不同系列的分紅保險之表現,但留意不能作為一份保險產品將來派發紅利的參考指標。
若分紅涉投資表現須闡述資產類別、投資理念
同時,分紅如何計算而來亦一向不甚透明,客戶有時只可坐等保險公司宣布。GN16則列明如果分紅多寡涉投資表現,保險公司需列出保費會用於何種類型的投資資產種類、地域及投資理念。同時,要列出影響紅利派發的各項因素,以及確保客戶了解紅利可能是零回報的情況,如果保險的分紅有不同的提取選擇,保險公司亦需令保單持有人清楚明白每一個選項對其日後保險回報及保障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