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很火,你一定在朋友圈見過所親身經歷的香港保險。在人民幣連續貶值的當下,境外保險的避險功能成為重要賣點。關於香港保險,說它好的人認為它價格合理、保障全面,良心大大的好,說它不好的人,認為花頭太多,名不副實,陷阱防不勝防。到底應該怎麼看待香港保險?渡邊太太親自走了一趟,希望這是一篇比較誠懇的用戶體驗報告。
在香港聽保險課不少內地客到香港買保險,都是經紀公司帶過去的。帶過去上的第一堂保險課,成為他們認識香港保險的重要一站。太太也是按照這個套路走過來的。一位年紀超50歲的老保險經紀人,活力四射地向我們講解香港保險。但開場足足有20分鐘的時間,都在介紹「什麼是保險」,「保險行業是什麼樣的」、「什麼是保險精神」這些概念。雖然很啰嗦,但在太太聽了後發現,內地和香港保險理念確實存在很大的差異。在香港保險從業者眼裡,保險公司不做慈善,在協議簽署之前,保險公司和客戶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也就是說你愛買不買,保險公司愛賣不賣。
保險公司在認為你風險很高的情況下,可以拒絕你。用保險業的行話來講,「如實告知是客戶的基本義務,拒絕客戶是保險公司進行風險管理的手段。」太太也曾經參加過內地的保險產品說明會。一般的套路是:溫情恐嚇—總結需求—解決方案三步走。如果只聽第一部分,你會對未來憂心忡忡或者覺得中國沒法呆了;聽完第二個部分,你會覺你的各種需求暗暗滋生;聽完第三個部分,你基本血脈噴張,急著要來一份,買完之後渾身暢快,但是回家幾天後聽到別公司的營銷員一比較,又開始懊惱了。香港保險因為前期苛刻的「如實告知」嚇退了不少人,所以後面的理賠要求就相對簡單,「嚴進寬出」就是這個意思。下圖為香港保險需要告知的事項,包括家族有什麼病史?有沒有生病住院過?體檢有沒有異常?挺詳細。
比價和簽單位於香港尖沙咀的海港城港威大廈里,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都在這裡設了辦公室。從高層的落地窗望出去,可以看到美麗的維多利亞港。乘坐電梯時可以看到很多拖著行李箱用各種方言聊天的內地遊客。到香港旅遊觀光順便買份保險似乎成為標配。每逢周末,這個電梯竟然也還需要排隊!
中國保監會發了香港保單的風險提示之後,來港簽單的人反倒增多了。最近,各大保險公司又開啟了內地簽單的通道。過來簽單的人雖有點多,但是也不至於排兩個小時的隊。我認為對於年紀稍大的內地人,香港保險「如實告知」是個實實在在的負擔。因為過了30歲之後,體檢報告中一般都有一些亞健康狀態,比如住院歷史、乳腺增生,鼻炎這些都需要告知。我聽過有人連感冒都告知了,還是拒賠的。所以我選擇了購買為小孩買香港保險。
簽的是一款少兒重疾險。做這個決定主要是考慮:小孩需要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事項很少,今後被拒賠可能性低;這份保單的保障範圍較廣。給小孩的保障涉及未來100年,一家百年公司做出的承諾,和一家20年歷史公司的承諾相比,分量不同。香港保險價格真的便宜嗎?提起香港保險,大家第一反應是價格便宜。看香港保險經紀人演示的極端比價案例,這個價格差異非常大,但太太自己找內地相似產品比較,發現差異並沒有那麼大。推薦一款保險比價APP:隨身保典。拿香港保險計劃與內地少兒重疾對比,兩隻產品保障疾病的數量相似,同樣是終身壽險,在20年期繳、40萬保額的條件下,香港保險保費摺合人民幣4793元,內地少兒保險要花6160元,多1367元。再看成年人的保費比較。條件是男性,30歲,20年期繳,保額40萬。香港的價格是9494元,內地價格為11320元,多1826元。
結論是,香港保險確實便宜一些。但是價格差異減掉路費成本後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和兩地保險產品形態的差異有關。國內保險產品根據監管要求,在退保的時候必須退還一定的現金價值,但是香港保費在前幾年退保是沒有現金價值的,後續退保能拿走的現金也不多。這個本來是要保護消費者利益的規定,反而讓國內保險公司需要在精算中留出現金價值準備隨時被退保,抬高了保險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