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關注香港保險的同時,不知道對香港保險產美元儲蓄的投資理念有沒有關注過,一般就是產品小冊子里展示的,與此相關的一項內容,即「投資理念、政策及策略」,其闡述了保險公司資管團隊投資運作的具體策略和標準。簡單來講就是,保險公司拿到保費後,怎麼去投資運作這麼大一筆錢。其一共涉及到總保費(銷售各個保險方案收到的總保費)、對應該產品的保費(比如說充裕未來這一個方案的保費)及保險公司的自有資金(股東的錢)三個方面。
如果我們粗略來看這一部分,可能會覺得很多都是講的「廢話」。但實際上在我個人看來,這裡面的有些內容是很有意思的。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部分有意思的內容。另外,因為「投資理念、政策及策略」這一部分稍微有點長,所以我想依次截圖部分內容,來做相應的闡述。
投資理念講的主要有兩點,1)保險公司的運作核心始終是安全穩定的回報,安全穩定的回報,安全穩定的回報;2)投保人、公司管理人員和股東的利益一致,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
下面的部分投資政策對上面的投資理念作了更細緻的闡述,即追求的是長期安全且穩定的投資回報。部分內容則有一些隱含的意思,
1)控制並分散風險主要是兩個方面,在地域上分散,全球投資,並主要集中在美國和亞太地區(最好的兩塊區域),和在投資標的上分散,即資金分配在國債、公司債、股票、房地產和基金等項目上;
2)維持適當的資產流動性,即要求在資產負債表中有部分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因為保險公司天天都在發生理賠支出,也在發生紅利提取支出等;
3)按負債狀況管理資產,即「負債驅動資產」,這是正經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的一塊核心內容。對於保險公司來講,通過銷售保險方案收上來的保費其實是它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因為理論上來講,這部分錢相當於投保人暫時借給保險公司的,以後則是需要保險公司退還(發生理賠、發生退保或者投保人要求提取紅利或分紅)。
保險公司為了給自己的「負債」找到盈利的空間,履行對投保人承諾的分紅及紅利,為股東賺取利潤,維持自己正常經營,所以就需要用這筆錢去各個地區,配置各種投資標的,這就形成了它的「資產」。
在這個裡面,很核心的一點就是,「資產」需要根據「負債」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匹配,比如「負債」的成本(對投保人承諾的分紅率)、期限(一般傳統人壽保險都是中長期的產品的)等。不然如果發生資產負債錯配的情況,就可能造成整個保險公司的風險,而不單單是在某個產品的風險。比如原來的安邦保險(現「大家保險」),就是資產負債錯配的典型,長期「資產」匹配短期「債務」,「負債」端是高成本的理財性質強烈的短期萬能險,「資產」端則是在A股里買的銀行、房地產和海外的酒店等,其不是傳統的「負債驅動資產」,而是「資產驅動負債」,所以……(關於安邦,境內外都有非常經典的,可能不止是在保險層面上的分析和解讀)
投資策略(長期投資策略),則是針對於某種特定產品來講的。比如說我們上面這個截圖,就是英式分紅美金儲蓄——充裕未來背後的投資策略,或者說是它背後的投資運作標準。
這裡主要說的是,
1)前面我們提到的,「控制並分散風險的投資」的具體情況。比如說「債券及其他固定收入工具」(美國和亞太地區的國家債券及企業債券,主要是美國國債,谷歌蘋果等大型公司債。運氣好的話,也可能會有恆大這種幾乎穩賺不賠的高息「垃圾債」)和「股票類資產」(主要是亞洲市場的股票,當然也有美國市場的。另外一般還有自持或者投資的房地產,比如說AIA在香港的幾處房產)就是在投資標的上分散投資的具體情況;
2)在投資運作中,會運用金融衍生品來做風險對沖。比如說用外匯掉期來對沖匯率風險,再比如用股票期貨來對沖股票上漲下跌的風險。
3)堅持資產負債合理匹配,做好整體風險管理。
接下來的貨幣策略,主要表達的意思是,
1)我們主要的保單都是美元保單,所以主要的資產都是美元資產,投資渠道更廣,投資機會也更多;
2)在投資運作中,會儘可能避免「貨幣錯配」,即美元保單背後的「資產」基本上都是美元資產,港幣保單背後的「資產」基本上都是港幣資產。如果別的市場確實是有很好的投資機會,會用金融衍生品(比如貨幣掉期)來對衝風險。對於股票類資產,大原則依然是會儘可能減少資金錯配,但投在亞太市場肯定是會有一些貨幣風險,不過好在亞太市場的潛在收益更高,且這部分的一些項目集中在香港,而港幣和美元掛鉤。
3)整個長期傳統保險產品的保費,都是在一個資金池中,統一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