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業監管局(2019年11月29日)公布2019年前三季度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個人壽險新單總保費總額為$1395億港元,與2018年同期($1207億港幣)比較,上升了15.6%!
其中,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在2019年第三季度受到修例風波的波及,有關新造保單保費為$360億港元,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5.8%。與2018年同期($341億港元)比較,上升了5.6%!韌性十足!
1、內地訪客新單業務
新單總保費
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在2019年前三季度穩步上升,韌性很強,有關新造保單保費高達$360億港元,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5.8%。相比於2018年同期新單保費341億港元,2019年前三季度內地訪客總保費依然增長5.6%!如果再細化到每個月保費趨勢,從2016年底停止刷銀聯卡之後,每個月保費呈穩定上升趨勢。2019年第三季度雖然受到影響,但依然韌性十足!
新單保單數量
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數逐年穩步增長,2019年前三季度繼續保持平穩,有關新造保單數量高達28.4萬件,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數量的25.5%。雖然從新單總保費從2016年的投保小高潮後回歸理性,但是保單數量依然穩步增長。細化到每個月的新單保單數,也能看出整體趨勢依然穩步增長。
新單保單類別
按新單保單數統計,內地訪客購買重疾險的數量最多,2019年前三季度佔比為57.7%,低於2018年同期(62.9%),重疾險比例有所回落,但對內地訪客持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其次為終身壽險,佔比33.2%,較2018年同期(28.5%)有明顯上升。
按新單保費統計,內地訪客購買終身壽險的保費最多,2019年前三季度佔比為54.5%,較2018年上半年略有上升(54.1%);其次為萬用壽險,佔比15.6%,較2018年同期(15.2%)略有上升。重疾險排名第三,佔比10.8%,較2018年同期(13.6%)下降。
保單類別發展趨勢
內地訪客購買終身壽險保費情況,佔比維持在50%-65%左右,呈穩步增長趨勢。
內地訪客購買重疾險保費情況,佔比維持在10%-15%左右,保持穩定。
2、香港壽險公司最新排名
總保費收入=年化保費+整付保費
標準保費收入=年化保費+整付保費*10%
新單業務:新售保單的保費收入
2019年前三季度新單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為$1395億(較2018年同期$1207億,上升15.6%)。按照總保費收入(整付保費+年化保費),新單業務排名前15名的香港保險公司市場佔比為95%,較2018年同期(95.9%)下降。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別為友邦、中國人壽海外、滙豐人壽和保誠,四家公司市場佔比之和為55%,較2018年同期(57.7%)上升。友邦維持首位,中國人壽、中銀人壽、太壽香港、市場份額上升,友邦、保誠市場份額齊跌。
富邦人壽業績亮眼,業績同比增長153%。中國人壽海外、中銀人壽、太壽香港、東亞人壽、富邦人壽、萬通保險較2018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少則52.7%,多則高達153.3%。萬通保險今年動作頻頻,YFLife新品牌發布會,馬雲當場簽下大額保單,接連發布新產品,業績增長52.7%。
按照標準保費收入(年化保費+整付保費*10%),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別為中國人壽海外、滙豐人壽、友邦和中銀人壽。
有效業務:新單保單和續期保單的保費總和
2019年上半年個人壽險有效業務收入總額為$3634億(較2018年同期$3478億,上升4.5%)。按照總保費收入(整付保費+年化保費),個人有效業務保費收入排名前15的香港保險公司市場佔比為94.2%,較去年同期上升16.6%。收入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別為友邦、保誠、中國人壽海外和滙豐人壽,四家公司的市場份額佔比為六成(60%)。
3、保單業務結構分析
繳費期結構
2019年前三季度,香港各壽險公司的繳費期結構有明顯區別。
- 友邦、宏利、滙豐人壽、恒生保險和保誠,整付保費收入佔比非常高。
- 中國人壽海外、滙豐、中銀人壽、太壽香港、恒生保險則以小於五年期繳費的儲蓄型產品為主。
- 友邦、保誠、宏利以中長期繳費產品為主,主要是重疾險,保費佔比高於其他公司。
業務渠道結構
香港保險的主要銷售渠道是代理人、經紀公司和銀行。
- 代理渠道中,友邦、保誠、宏利、安盛等公司的業務量明顯較高。
- 銀行渠道中,以中國人壽海外、滙豐人壽、恒生保險、中銀人壽為主,恒生保險和東亞人壽全部是銀行渠道,而且這些公司多以港元保單為主。
- 經紀渠道中,友邦、宏利、中銀人壽、太壽香港的佔比較高,而保誠佔比較低,但也貢獻一定比例的保費。
件均保費
整付保單件均保費最高的是恒生保險,高達444.4萬港元。期交保單件均保費最高是太壽香港,高達227.3萬港元。
4、粵港澳大灣區保險
2019年2月18日,國家級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其中17處提到保險,不管是香港保險,還是內地保險,都是重大利好!預計未來10年,灣區跨境交易保費將上升至數千億的規模!目前港澳保險內地服務中心正在推動設立,可為內地居民已購買的香港保險提供續保理賠服務!
- 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不斷豐富投資產品類別和投資渠道,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
- 支付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
- 支持深圳建設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推進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
5、香港是境外投資首選
香港是目前最成熟的離岸人民幣市場,黃奇帆說,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引進外資的45%、55%左右,都是香港這邊投過來的。香港也是內地海外投資的重要跳板,58%是通過香港進行的,香港作為綜合門戶,超級聯絡人的功能會長期存在。招商銀行聯手貝恩發布的2019年中國高凈值人群投資地區偏好,境外資產目的地選擇,香港仍然高居首位,新加坡的關注度也在提升。
自「修例風波」以來,香港亂局過去數月,社會不穩和法治遭受踐踏,東方明珠蒙塵,經濟民生重傷,香港保險很難獨善其身,但在困境中顯示了充分的韌性!香港仍是內地重要的融資渠道和海外投資跳板,阿里巴巴重新回到港交所上市,一聲聲高喊「回到香港」,為香港雪中送炭!
事物從來都有兩面性,人類的恐懼和貪婪在歷史中不斷重演。每個人在「危機」來臨的時候看到的也不盡相同,有人看到了「危」,有人看到了「機」,1967年的香港騷亂,在普通人眼裡是危險,卻是李嘉誠的封神一役。市場和人生都是均值回歸,像價值投資一樣投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