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發布2019年前三季度保險業數據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2019年11月29日)公布2019年前三季度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個人壽險新單總保費總額為$1395億港元,與2018年同期$1207億港幣比較,上升了15.6%!

其中,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在2019年第三季度受到修例風波的波及,有關新造保單保費為$360億港元,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5.8%。與2018年同期$341億港元比較,上升了5.6%!韌性十足!

1、內地訪客新單業務

新單總保費

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在2019年前三季度穩步上升,韌性很強,有關新造保單保費高達$360億港元,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5.8%。相比於2018年同期新單保費341億港元,2019年前三季度內地訪客總保費依然增長5.6%如果再細化到每個月保費趨勢,從2016年底停止刷銀聯卡之後,每個月保費呈穩定上升趨勢。2019年第三季度雖然受到影響,但依然韌性十足!640

新單保單數量

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數逐年穩步增長,2019年前三季度繼續保持平穩,有關新造保單數量高達28.4萬件,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數量的25.5%。雖然從新單總保費從2016年的投保小高潮後回歸理性,但是保單數量依然穩步增長。細化到每個月的新單保單數,也能看出整體趨勢依然穩步增長。640 1

新單保單類別

按新單保單數統計,內地訪客購買重疾險的數量最多,2019年前三季度佔比為57.7%,低於2018年同期(62.9%),重疾險比例有所回落,但對內地訪客持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其次為終身壽險,佔比33.2%,較2018年同期(28.5%)有明顯上升。640 3

按新單保費統計,內地訪客購買終身壽險的保費最多,2019年前三季度佔比為54.5%,較2018年上半年略有上升(54.1%);其次為萬用壽險,佔比15.6%,較2018年同期(15.2%)略有上升。重疾險排名第三,佔比10.8%,較2018年同期(13.6%)下降。

640 4

保單類別發展趨勢

內地訪客購買終身壽險保費情況,佔比維持在50%-65%左右,呈穩步增長趨勢。640 5

內地訪客購買重疾險保費情況,佔比維持在10%-15%左右,保持穩定。

640 6

2、香港壽險公司最新排名

總保費收入=年化保費+整付保費

標準保費收入=年化保費+整付保費*10%

新單業務:新售保單的保費收入

2019年前三季度新單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為$1395億(較2018年同期$1207億,上升15.6%)。按照總保費收入(整付保費+年化保費),新單業務排名前15名的香港保險公司市場佔比為95%,較2018年同期(95.9%)下降。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別為友邦、中國人壽海外、滙豐人壽和保誠,四家公司市場佔比之和為55%,較2018年同期(57.7%)上升。友邦維持首位,中國人壽、中銀人壽、太壽香港、市場份額上升,友邦、保誠市場份額齊跌

富邦人壽業績亮眼,業績同比增長153%。中國人壽海外、中銀人壽、太壽香港、東亞人壽、富邦人壽、萬通保險較2018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少則52.7%,多則高達153.3%。萬通保險今年動作頻頻,YFLife新品牌發布會,馬雲當場簽下大額保單,接連發布新產品,業績增長52.7%。

640 7

按照標準保費收入(年化保費+整付保費*10%),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別為中國人壽海外、滙豐人壽、友邦和中銀人壽。

640 8

有效業務:新單保單和續期保單的保費總和

2019年上半年個人壽險有效業務收入總額為$3634億(較2018年同期$3478億,上升4.5%)。按照總保費收入(整付保費+年化保費),個人有效業務保費收入排名前15的香港保險公司市場佔比為94.2%,較去年同期上升16.6%。收入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別為友邦、保誠、中國人壽海外和滙豐人壽,四家公司的市場份額佔比為六成(60%)。

640 9

按照標準保費收入(年化保費+整付保費*10%),個人有效業務保費收入排名前15的香港保險公司市場佔比為94.9%,較去年同期上浮20.7%,收入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別為保誠、友邦、中國人壽海外和滙豐人壽,佔比62%。市場逐漸形成了往大公司集中的趨勢。
640 10

3、保單業務結構分析

繳費期結構

2019年前三季度,香港各壽險公司的繳費期結構有明顯區別。

  • 友邦、宏利、滙豐人壽、恒生保險和保誠,整付保費收入佔比非常高。
  • 中國人壽海外、滙豐、中銀人壽、太壽香港、恒生保險則以小於五年期繳費的儲蓄型產品為主。
  • 友邦、保誠、宏利以中長期繳費產品為主,主要是重疾險,保費佔比高於其他公司。

640 11

業務渠道結構

香港保險的主要銷售渠道是代理人、經紀公司和銀行。

  • 代理渠道中,友邦、保誠、宏利、安盛等公司的業務量明顯較高。
  • 銀行渠道中,以中國人壽海外、滙豐人壽、恒生保險、中銀人壽為主,恒生保險和東亞人壽全部是銀行渠道,而且這些公司多以港元保單為主。
  • 經紀渠道中,友邦、宏利、中銀人壽、太壽香港的佔比較高,而保誠佔比較低,但也貢獻一定比例的保費。

640 12

件均保費

整付保單件均保費最高的是恒生保險,高達444.4萬港元。期交保單件均保費最高是太壽香港,高達227.3萬港元。

640 13

4、粵港澳大灣區保險

2019年2月18日,國家級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其中17處提到保險,不管是香港保險,還是內地保險,都是重大利好!預計未來10年,灣區跨境交易保費將上升至數千億的規模!目前港澳保險內地服務中心正在推動設立,可為內地居民已購買的香港保險提供續保理賠服務!

  • 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不斷豐富投資產品類別和投資渠道,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
  • 支付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
  • 支持深圳建設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推進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

5、香港是境外投資首選

香港是目前最成熟的離岸人民幣市場,黃奇帆說,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引進外資的45%、55%左右,都是香港這邊投過來的。香港也是內地海外投資的重要跳板,58%是通過香港進行的,香港作為綜合門戶,超級聯絡人的功能會長期存在。招商銀行聯手貝恩發布的2019年中國高凈值人群投資地區偏好,境外資產目的地選擇,香港仍然高居首位,新加坡的關注度也在提升。

640 14

自「修例風波」以來,香港亂局過去數月,社會不穩和法治遭受踐踏,東方明珠蒙塵,經濟民生重傷,香港保險很難獨善其身,但在困境中顯示了充分的韌性!香港仍是內地重要的融資渠道和海外投資跳板,阿里巴巴重新回到港交所上市,一聲聲高喊「回到香港」,為香港雪中送炭!

事物從來都有兩面性,人類的恐懼和貪婪在歷史中不斷重演。每個人在「危機」來臨的時候看到的也不盡相同,有人看到了「危」,有人看到了「機」,1967年的香港騷亂,在普通人眼裡是危險,卻是李嘉誠的封神一役。市場和人生都是均值回歸,像價值投資一樣投資香港!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1)
上一篇 2019-11-01
下一篇 2019-12-12

更多相關內容

  • 2023年度香港保險業業績報告

    2023年度香港保險業業績,其中內地訪客赴港投保保費約590億港元,超過2019年,購買保險類型為,儲蓄型保險佔60%,保障型保險佔40%,內地客投保金額中約25%使用保費融資。

    2024-02-20
    28.1K
  • 香港保監局發布第三季度業績數據

    新冠肺炎疫情令跨境人流持續受到限制,內地訪客來港投保的新造保單保費連跌5季,今年第三季新造保單保費僅錄得2.66億元,為2005年第二季公布有關數據以來最低的季度,按季勁減68.3%,按年更大瀉97.24%,是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市場人士指…

    2020-12-01
    1.6K
  • 香港保監局發布2022年香港保險業績報告

    香港保監局公布2022年香港保險業的臨時統計數字,期內毛保費總額5560億元,按年下跌7.7%。 2022年,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保費為21億元,按年升2倍,因個別保單及2021年基數較低而顯著回升,佔個人業務總額1.5%。此客戶群組購買…

    2023-03-10
    18.2K
  • 我所看到的香港保險行業

    香港保險很火,你一定在朋友圈見過所親身經歷的香港保險。在人民幣連續貶值的當下,境外保險的避險功能成為重要賣點。關於香港保險,說它好的人認為它價格合理、保障全面,良心大大的好,說它不好的人,認為花頭太多,名不副實,陷阱防不勝防。到底應該怎麼看…

    Chris Lee的專欄 2016-12-14
    8.9K
  •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替代香港保險業監理處

    香港特區政府4月19日宣布,香港保險業監管局(下稱保監局)將由2017年6月26日起取代香港保險業監理處(下稱保監處)規管保險公司。香港保監處將於同日解散。 香港政府將於2017年4月21日在憲報刊登《2017年〈2015年保險公司(修訂)…

    2017-04-20
    2.2K
  • 看看香港保險十年間都發生了什麼?

    昨天——餘悸未消,記憶猶新 香港保險自從十年前進入內地訪客的視野以來,大部分時間都處於迅猛增長、順風順水的發展階段。曾幾何時,香港的保險顧問也被人調侃為「躺著賺錢」,但近年來發生的幾例「大事件」不僅一次又一次把香港保險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2018-06-27 Tony Wong的專欄
    2.2K
  • 香港保監會發布2021全年香港保險業績

    香港保險2021年全年數據出爐了,全港數據和內地訪客數據冰火兩重天,雖然內地訪客新單保費下跌90%至6.88億港元,但全港新單保費韌性增長25%至1,664億港元! 全港保費1664億港元  內地訪客保費7億港元 內地訪客新單總保費 202…

    2022-03-16
    51.9K
  • 新冠病毒對香港保險業的衝擊有多強?

    新冠肺炎疫情下,依賴內地客的香港保險業大受打擊,上半年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按年大跌76.3%。有上市保險集團資深總監向媒體表示,同事以往如果每月接到3、4張保單,表現算可接受,但在第三波疫情大爆發的8月,可能只有一張,甚至一張單都沒有。也有…

    2020-10-10
    8.9K
  • 2017年香港保險業概況

    其實提到香港保險,很多人還不是很清楚了解,到底跟內地保險有什麼不同呢?不都是保險嗎?要知道內地保險業只有短短的不到20年時間,而香港地區的保險業都有上百年,香港的四大保險公司,保誠、安盛、友邦、宏利都有上百年的歷史,各個方面的監管肯定比內地…

    2017-06-23
    1.4K
  • 從2020年香港保險業績報告看友邦、保誠業務發展狀況

    由於疫情導致「封關」持續,香港保險業首當其衝。根據香港保監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內地訪客來港投保的新造保單保費同比大跌84.3%至68.24億港元,創下2011年以來的新低,佔個人業務總額的比重則跌至5.1%。 期內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

    2021-03-20
    1.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