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資產配置一樣,保險也適合「組合配」,也能幫你達到省錢的目的。
相對來說,為了對沖極端情況給家庭所帶來的衝擊,正常家庭的保險配置第一位是重疾險、壽險,如有更好的經濟條件,可以再考慮兒童重疾險、教育金、退休金等。這些保障需求在目前內地家庭具有普遍性,其實可以根據家庭經濟條件不同、需求不同,來DIY自己的組合。
記者從相關權威人士處了解到,從目前醫療支出水平來看,重疾險保額應在10萬美元以上、人壽保額應在20萬美元以上為佳。若以35歲男士(非吸煙)為例,可作出4種總體保額差不多,但是保費和保障水平不同的組合。
組合一為高端組合,搭配為「儲蓄型終身重疾險 儲蓄型終身壽險」,前者保費為每年3517美元,15年交費,基礎重疾或身故保額為10萬美元,可保53種重疾 7種早期重疾;後者保費投入為每年4687美元,15年交費,基礎身故保額則為15萬美元,這個重點看保單紅利。其中,65歲時保額32.8萬美元;70歲時保額45.3萬美元;80歲時保額66.7萬美元。
這個組合優勢是終身重疾險和壽險,且均有保單紅利,但保費較高,15年內每年總保費支出為8204美元。比較適合經濟條件好,重視保障的投資者,因為伴隨年齡增長,重疾及身故保額均可不斷增長,如70歲時該組合的重疾保額可以增至24.4萬美元,人壽保額可以增至69.7萬美元,能有效滿足通貨膨脹和醫療費用增長的需求。
而第二種組合則屬於經濟版,可以選擇「儲蓄型終身重疾險 消費型定期壽險」,前者和組合一一樣,但搭配一個定期壽險,保費是首個20年內每年243美元;第二個20年內每年1538美元;第三個20年起至80歲每年7095美元,身故保額為15萬美元。
這個組合在第一個20年內保費較為低廉,前15年每年保費比組合一節省4400多美元,保障槓桿也是所有壽險中最高的,可最大化實現人壽保障。但從第二個20年起保費大幅上漲,投資者也可在孩子成年、家庭責任減輕後,不再續保。
第三個組合則更經濟實惠,為「儲蓄型終身重疾險 儲蓄型定期重疾險 消費型定期壽險」。其中儲蓄型終身重疾險每年1758美元,15年交費,基礎重疾及身故保額為5萬美元。而儲蓄型定期重疾險,僅保障至75歲,但保費投入僅每年833美元,15年交費,基礎重疾保額為5萬美元,基礎身故保額為已交保費的1.1倍。再增加一個消費型定期壽險,在第一個20年內每年243美元,基礎身故保額15萬美元。
這一組合較組合二保費每年再下降926美元,不過保障水平相應進一步下降。因儲蓄型定期重疾險僅保障至75歲,因此76歲之後重疾險所實現的重疾/身故保額會較低,如到80歲時,組合二的重疾保額38.5萬美元,而組合三的重疾保額僅為22萬美元。
第四類組合則是「儲蓄型定期重疾險 消費型定期壽險」,前者只保障至75歲,保費每年1565美元,15年交費,基礎重疾保額為10萬美元;而後者和組合三相同。
這一組合比組合三更節省了1026美元,前15年內每年保費支出僅為1808美元,不過保障力繼續下滑,因儲蓄型定期重疾險僅保障至75歲,因此,在76歲終止後,僅能拿到5.7萬美元的全部保單紅利,此時用該金額覆蓋重疾風險相信是不夠的,僅適用於較為年輕經濟較為緊張、希望以最低的費用實現當下最大保障、對保障期限要求不高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