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香港美元儲蓄險,哪家比較好?從哪些角度來分析各家的美元儲蓄險,可以先看看香港保險公司排名,接下來我們會分析友邦充裕未來、保誠雋升以及安盛安進的區別。
大家去香港投保,買的最多的產品,就是重疾和儲蓄保單,幾乎人手兩份。
金額而論,肯定是儲蓄保單,箇中原因無非如下:
1.無需健康核保,金額幾乎無上限;
2.五年甚至更短繳費期,迎合投資心理;
3.比存銀行更安全(銀行只承諾50萬兜底);
4.回報率高且穩健,幾乎秒殺一切其他地區同類型產品;
5.雙持有人、變更受保人、類信託等功能;
6.美元資產,分散貨幣風險。
文中的數據都是真實的嗎?
官方回答:全部是官網作業系統run出的數據,沒有任何修改。但香港的產品,不管是結構功能上還是預期回報率上,都會不時做出調整,所以我們用的計劃書都是2018-12最新的,不代表以後不會變化。
真實答案:主要來自官方系統以及各類市場權威機構,但來源繁雜,不能保證100%準確,如有出入,歡迎吐槽拍磚。
文中的論點和建議,都是專業客觀的嗎?
官方回答:當然,我們是經過日以繼夜的無數次對比分析,以及多年對於市場敏銳的判斷和豐富經驗得出的,絕對專業級別。
真實答案:很多段落,有個人推測和抒發之嫌,切勿引為選擇產品之信條。此文非專業巨著,建議在地鐵上、馬桶上閱讀,如有觀點和您衝突,請不要和作者一般見識。
一.香港儲蓄險預期回報演示
既然是儲蓄保單,一切不看回報的儲蓄保單,都是耍流氓!所以我們先從各階段的現金價值總額橫向評測這幾款產品。
以父母給剛出生的0歲寶寶投保,每年保費2萬美元,繳5年共10萬美元保費為例。[reply]
累積生息方面,說實話各家差距不大。
盈聚未來可以延續到受保人123歲,所以總額會高很多。
提取呢?我們並沒有按照若干個不同階段做提取演示(那樣的話,會有無數種組合),而簡單的以寶寶18歲開始提取至終身為例,充裕未來的提取值有一定的優勢,而盈聚未來在提取後的剩餘現金價值方面領先優勢很大,緊隨其後的是充裕未來。
這樣比劃一輪,盈聚未來幾乎就是首選,其次是充裕未來了吧?[/reply]
答案就是這麼簡單嗎?那就體現不出專業精神了。
二.香港儲蓄險分紅實現率
上述的數據,均是各家的系統演示得出的預估值,而實際上能達成多少,是會根據公司的運營能力和市場環境等各方面因素而浮動的。
就目前來看,充裕未來以及整個友邦的產品的分紅達成率是較高的,
歡迎大家去各個官網上去查詢。
很多較新的產品,並未到披露實際分紅的年度,但總體而言,友邦的幾乎所有產品,達成率都是很高甚至超出的,其他幾家並未達到同樣水平。
三.香港儲蓄險亮點功能分析
保單貸款、人壽保障等基本功能不在討論範圍內,重點來看看受保人更換等等非常實用的功能,好比你在國內買了一套兩居室,產權70年,你朋友卻用差不多的錢,在大洋彼岸買了套別墅,再一問還是土地永久所有權,氣人不?
友邦充裕未來:
可以更換受保人兩次。
類信託功能,防止出現受益人無能力駕馭理賠金而財富遭揮霍的情況,這個功能非常適合金額很大或投保人年紀較大的客戶。
富衛盈聚未來:
無限次更換受保人;安排後備受保人等功能。
沒啥說的,創新方面真的是走在前面,配合受保人123歲的保障期,簡直開掛,相信其他幾家公司會積極跟上。
保誠雋升:
受保人的更換,受首名受保人100歲的限制,實在人犯起二來很要命,完全失去了更換的意義。
學術優異獎,如果你覺得自家娃絕對是全球萬中無一頂級學霸的料,可以往下仔細看。
發個最新的認可學校名單(會不時更新)感受一下,我等學渣們看完,油生望塵莫及後的蒼涼和無奈。
安盛安進:
最早可於第一個保單年度完結後申請受保人更換,最多可以行使三次。
另外對於受保人身故的保障,有額外的30%。
四.香港保險公司背景
香港,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這幾年有很多的內地熱錢湧入,包括各家中字頭國企(如中國銀行、中國人壽)、金融新貴(如阿里、九鼎)甚至房地產企業(如泰禾)。
為了資金出海?深耕香港市場?或是撈一票再看?目的各異,眾說紛紜。
一家保險公司的風控能力和運營持久力,不是單看暫時的全球排名和產品預期演示如何吸引人,更要看它的歷史底蘊,以及全球管理規模。
友邦(AIA)
自1919年在上海創立,成為無人不曉的保險業巨頭,目前是香港地區乃至整個亞太18個地區無可爭議的霸主,是全球「大到不能倒」的保險公司之一。
保誠(Prudential)
全球最大的人壽保險集團,超過170年歷史,理賠過一戰和二戰家屬賠償、泰塔尼克號、黛安娜王妃車禍等著名事件。唯一一家承諾將90%的利潤用分紅方式回饋給保單客戶的公司。
1964年開展香港業務,基本都處於第一集團,只是這幾年受英國經濟的低迷,發展相對減緩,不過畢竟是全球「大到不能倒」的保險巨頭,截止2017年12月31日,償付比例高達612%,這是一個非常驚人和安全的數字,最近也是頻出有競爭力的新品和市場拓展動作。
富衛(FWD)
富衛可謂行業的後起之秀,2013年李澤楷先生的盈科集團從ING HK手裡接管後,發展非常迅猛,穩居市場前列。
李嘉誠一直都是華人之光,但是問起李氏家族是做什麼的?恐怕很難一時說清,涉獵太廣:房地產、零售業、電訊業、能源、金融。。。不如說是生意人較為貼切,既然是生意人,碰到好項目自然會考慮收購,遇上生意蕭條也會可能拋售,所以這就是富衛以後可能存在的問題,雖然保險業務在香港是一定會清盤接手的監管制度,客戶的保單不會受到影響,但是誰也不是太想自己的保單所屬公司總是換名字。
安盛(AXA)
一直號稱全球第一的保險品牌,實力毋庸置疑的。不過壽險業務可比不上很多巨頭,在香港保險市場這幾年穩中有降,地位遠不及靠前的幾位大哥。
不管別家怎樣風雲變幻,安盛10年如一日的統一口號:俺們是全球第一。但是看看最新的2018前三季的標準保費排名吧,僅僅第九位以及佔有率3%,在香港肯定不是排名第一。
總結
友邦充裕未來:在公司整體分紅達成率以及香港公司背景方面,有非常堅實的家底。運用其強大影響力和自我宣傳能力,發展出一眾擁躉,儼然成為香港目前的儲蓄保單之王。
富衛盈聚未來:在預期回報和有無限傳承方面,有很突出賣點,很適合家庭規劃的第二份以上儲蓄保單,至少包括本人在內的很多圈內朋友已經在考慮投保;
保誠雋升:最早的儲蓄一哥。但保誠有著英國佬固有的執著甚至刻板,好好的一手牌,這幾年風頭卻被一干後起之秀壓過,不甘人後的添加上受保人更換功能,卻又加上最不該加上的首名受保人年齡限制,或許保誠的市場反應有點慢了。
安盛安進:平心而論是不錯的產品,不管是回報率還是三次更換受保人以及增加身故保額等功能,都讓它顯得較為平均,沒有明顯毛病,加上安盛的名頭,這款產品具有很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