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香港年金險的產品介紹,大家可以參考這裡:香港年金保險專題,今年香港有政府推出的年金計劃,近期從100萬保額增長到200萬,也有香港保險公司推出的私有年金保險,有關產品介紹,可以去前面鏈接去了解詳情。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的是年金險的概念、起源和功能。
1. 什麼是年金險?
年金,英文名是Annuity,是指定期、等額的一系列收支,用以描述周期相對固定、金額也相對固定的一系列現金流,比如分期償還貸款,分期支付工程款項,每月領取養老金等等,都是年金的形式。
年金險,就是這種可以提供定期、等額現金流的保險,實際上是年金的其中一種形式。在保險領域,我們通常就把年金險簡稱為「年金」了。
提到年金險,我們最先聯想到的就是「養老保險」了。這種在人們退休之後開始每月派發一定金額的養老金、直至人身故的保險,其實就是年金險了。而養老金的概念,其實早在公元前就已經存在,所擁有的歷史,可是比保險還要長很久呢。
2. 養老金的起源
根據《聖經》中的記載,公元前582年,猶大王國的國王約雅斤(Jehoiachin)在流放巴比倫的37年後被釋放出獄,並被當時的巴比倫王給予了一個「終身領取食物」的權利。這個呢,就是很多文獻中介紹的有關於「養老金」概念最早的記載了。
【耶五十二34】「巴比倫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賜他一份,終身是這樣,直到他死的日子。」
再比如,在中世紀(中世紀在歐洲歷史上是指公元5世紀到15世紀)的英格蘭,國王在他的一名弩手去世後,同意給予該弩手的遺孀每天12便士以支持她和她孩子的生活,而該弩手生前的工資,就是每天12便士。這個,也是一種養老金的形式。
儘管在中世紀保險尚未出現,也不存在什麼保險公司,但是人們還是有方式為自己購買一份養老金。比方說,人們可以向一些宗教機構支付一筆款項,作為回報,這些宗教機構會給這些人一個提供食宿的終身居所,並且還會定期給他們一些零用錢。只不過,這筆支付的款項並沒有一個科學的定價理論,也沒有人知道宗教機構所收的這筆錢是不是足以保證為「參保」的人們提供足額的養老保障。然而今天來看,那時宗教機構所提供的這種服務,還有點類似於我們今天的「養老社區」呢,是不是很先進?
3. 年金險的主要功能
年金險能做的,就是在投保人退休之後,為投保人提供一個長期的、穩定派發的養老金。而年金險所能做的,卻不僅僅是為投保人提供養老金。
年金險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對我們的儲蓄進行累積生息。
年金險可以在投保人退休之前的那個相當長的階段中,為投保人進行養老金髮放前的累積與儲蓄,來獲取一個相對可觀且穩定的長線投資收益。換句話就是說,絕大多數的年金險,都是在我們工作的時期對我們所繳納的保費進行一點一點地累積生息,一直積累幾十年,到了我們退休的時候,再把這筆數額已經相當可觀的養老金按照「年金」的現金流形式進行逐月領取。
年金險的主要功能之二,就是派發穩定的養老金現金流。
我們有很多投資方式可以讓我們在退休前累積一定的財富,而如果我們在退休時想要每個月領取一筆錢,並且剩下的錢仍能夠產生比較可觀的投資回報,這種形式的儲蓄就不是大多數的投資可以做得到的了。有的投資靈活性較好,可以讓你隨時取錢,但是收益就太低;有的投資收益較高,但是靈活性較差,不能按月領取。而年金險則可以同時兼顧流動性與收益,這種專門為養老設計的現金流規劃,也是年金險的一個重要賣點。
年金險的主要功能之三,就是對沖我們的「長壽風險」,俗話也稱「老不死的風險」。
由於真的年金險是可以在投保人生存期間保證派發養老金的,即活多久、領多久,因此投保人就不用擔心自己因為活得太久而導致自己的積蓄被花光了。而「對沖長壽風險」這個功能,也是年金險作為一款保險產品區別與其他任何同類型投資的一個重要特點,因為年金險是有風險轉移功能的,而不僅僅是一種投資。
年金險的主要功能之四,就是「強制儲蓄」功能。
現在有很多年輕的朋友都是「月光族」,管不住自己「買買買」、「吃吃吃」,而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不儲蓄,退休之後所能領到的養老金就一定會「捉襟見肘」了。如果投保了一份年金險,每年督促我們省下一定的錢來交保費,做養老儲蓄,其實對很多朋友而言也是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的。一旦我們有一個「強制儲蓄」的概念在了,就會發現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是「可買可不買」的,還真不如把這些錢節省下來,讓我們的老年生活可以「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