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寫有關國內投資和香港儲蓄險的收益對比,趁今天有點時間,做一些資料搜集,終於可以完成了。其實有關國內投資的渠道,無非就是房地產、股市、銀行理財、P2P等,其他一些項目的投資,普通人是進入不了的。先拋出一個問題:年收益6%的產品,如果能持續盈利,您會考慮嗎?
也許馬上有人說:「6%收益怎麼夠呢?勉強跑贏通脹,我買它幹嗎?當年我投資某地房地產,2年就翻了1倍;股市好的時候半個月就翻翻了」此處應該有掌聲,沒錯,確實沒吹牛!行情好的時候,房地產2年翻一倍不是沒可能,股市亦是,但忽略一個問題,這些具有可持續性和穩定性嗎?如果所有的理財都是投機性的,那麼這筆財富就根本不屬於你,今天可以賺一倍,明天則可能本金都沒了。
投資,眼光著眼於長線的,才有可能賺到錢。香港保險,執著於日息月利的馬拉松,也會走的完美華麗。給它一個時間的長度,一定會給你划出一條完美的人生曲線(複利)。
看點01:國內投資市場的產品
1.收益3.5%以下
目前這塊的理財產品比較多,比如銀行的活期,定期,貨幣基金,各類寶寶產品等等。由於市場影響,各類寶寶產品,以及銀行理財已經跌破3.5%,當然我知道有一天它們也會漲起來,但起起伏伏是正常的常態,如果把時間拉長几十年,收益率未必會達到3.5%以上。
當然,這裡指的都是複利,任何長期投資,跟別人算單利都是在耍流氓。只有一兩年的短期投資,才可以勉強看單利。
舉個例子:一個長達40年複利5%的產品,如果算單利,能達到40%以上。
所以,我也要順便給大家普及一個常識:不要總是拿單利來跟香港保險PK。
您以為的高收益,通常並不是高收益。
2.收益3.5%-4%
目前市場上達到這個期間的產品,是一些國內保險公司的年金保險,銀行理財+,大額存單等等。
這部分收益根本連通脹都跑不贏,不建議長期配置,只適合短期的周轉。
3.收益5%-6%
一些企業債券,3-6個月的P2P理財產品,風險可以承受,但由於優質標的比較少,所以也是只能作為短期的財富中轉。
4.收益7%-9%
這類型的投資產品風險開始加大了,通常見到的就是信託產品,門檻一般要求100萬起,能達到的基本都是高凈值人士。
這幾年信託產品已經不會再有剛性兌付,投資者風險自擔,所以,投資信託之前,您還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如果血本無歸您能否接受?
5.收益9%-12%
有限合夥,私募基金,大部分屬於這個期間,個別項目可能還會更高點。
這些年,大家常見的有限合夥,陽光私募,大部分都是房地產商或地方政府在募集資金,風險節節走高,每次當國家出台一項針對地產措施的時候,都會倒掉一大批中小地產商。
今年是私募,有限合夥甚至部分資管暴雷元年,部分二級市場項目虧算達95%,更有上市公司等跑路現象,四大財富管理公司的產品均延期兌付
所以,收益率高的背後是風險,是本金為0,投資需謹慎。
6.收益10%-18%
常見的代表就是P2P,這些年受到傷害的不是小群體,現在您有勇氣堅持投資P2P的人,我不得不佩服她們的勇氣。
真的,您連投資P2P的勇氣都有了,低收益的產品怎麼就沒有勇氣投呢?
當然我不是說所有的P2P都不值得投資,好的公司好的項目總是有的,不僅考驗您的眼光,還要考驗您的運氣。
7.收益18%以上
對不起我只能想到高利貸。身邊真的有不少人是投資高利貸的,而且堅信風險是可控的,這已經不是勇氣可以形容了,這是膽量問題。真的,沒這個膽,就不要碰這個線。
8.其它投資產品
股票,基金這些股權類投資,收益多少不確定,風險完全自擔。虧了賺了全部都算您的。賺錢的時候,您可能很短時間就翻倍,虧錢的時候可能也是一樣。所以,沒辦法說每年收益率大概會去到多少。
不同人來玩,結果也完全是天壤之別。有餘錢的,喜歡玩的,您可以玩,但指望這個賺錢來養老,有點天真。
基金定投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不錯的理財方式,不過,因為資本市場波動較大,如果您沒有強大的心理和自律能力,也很難繼續堅持下去。
房地產呢?
對不起,我現在真的找不到任何投資房產的理由,剛需的除外。以後大家手裡的房子可能多到只能免費送人,呵呵,馬雲說的哦…..就算可以投資,投入本金起碼五六百萬以上,能跟買香港保險那麼一點錢比嗎?
完全不是一個體量。
看點02:複利,香港保險的分紅威力!
那麼我們來看看香港保險怎麼樣?拉長30年以上看,香港保險分紅險收益普遍可以達到6%—6.5%,高嗎?別忘了這個收益要加兩個限定詞:美元和複利。
1、美元賺4%的收益比人民幣賺10%收益更划算
在中國扭曲的市場環境呆久了,大陸投資者完全不理解美金世界的基本常識。沉浸在高收益的幻覺里,卻不知道,高收益本質上就是高貶值。
先有高通脹,才被迫抬高利率,金融機構絕不會做慈善給高利率;反之,低通脹對應低利息,這是真保值。
利率本質上= 通貨膨脹+資金使用成本+風險因子
如果你發現市面上都是高利率的產品,要非常警惕。因為通貨膨脹肯定很高,錢毛的速度更快了,稍有不慎投錯方向,生活水平會迅速下降。這種通貨膨脹的焦灼感,持幣越來越買不起房的苦逼群眾感受最深。
賬面上的利率別急於高興,扣減通脹之後,剩下的才是真收益。
在世界銀行的資料里,即使中國已經”加工”剔除了很多漲價因素(如房價沒有計入CPI),但是通脹依舊是遠遠高過美國。
人民幣世界
大陸的通貨膨脹,統計數字失靈,因為”善意”的剔除了房價等敏感因素。如果參考房價上漲的速度,最近幾年8%-10%是有的,有趣的是,去年人民幣對其他主流國家貨幣的貶值比率也大概是8%—10%。
當把高收益的”面子”,扣減通貨膨脹只剩下里子。你會發現雖然高利率,但越做越虧。
6-8%的賬面 減去 8%-10%的通貨膨脹=負數的實際收益。
美元世界
美國的通貨膨脹比較標準,綜合了房價、消費品等各類資料。3%以上的通脹就是嚴重通脹,需要引起政府的足夠重視,一般來說長年的通脹數據維持在1-2%。
5-6%的賬面 減去 1%-2%的通貨膨脹=長期正向收益。
![2018121701532894](https://images.hkinsu.com/2020/11/2020110607424683.jpg)
面子還是里子?自己的錢,恐怕還是多些實惠好
如果只是為了面子,希臘國債給過90%,你買么?中國80-90年代通貨膨脹超過10%,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可以給到9%,但是幸福么?
所以高收益表像毫無意義,需要擠掉通脹的水分,才會得到真實的價值增長——實惠的里子。
2.複利,時間的核彈
時間是複利最大的催化劑,滾雪球式的增長,後期的威力堪比核彈。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後期呈現指數化,下圖是巴菲特的財產變化。
![2018121701510729](https://images.hkinsu.com/2020/11/2020110607424683.jpg)
香港保險的分紅絕大多數為英式分紅,也叫複利分紅。所以10萬的短期定投,我們可以看到數十年後可以裂變成上千萬甚至上億財富。要知道複利6.5%,單利至少10%以上,而且這部分收益是持續穩定的產生。
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過「錢可以生錢,錢生的錢又可以生出更多的錢」,這句話就十分生動形象的描述了複利過程,這就是複利的奇蹟。
看點03:終身規劃,香港保險的規劃能力!
香港保險和其他理財產品的最大區別是什麼?我們認為是終身規劃的能力,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理財產品,而是保障和規劃客戶一生的財富以及達到財富傳承的效果。現在短期的定投,解決未來人生節點的大事,用一句話說就是「小資金,解決大問題」
我們以香港某儲蓄分紅險為例,來解釋下香港保險的終身規劃的能力:
1.給孩子一生的呵護
Michelle想要為剛剛出生的寶寶Mark存下一筆資金,並在未來靈活提取以應對Mark人生的重要時刻。因此決定投保某美元儲蓄計劃,規劃寶寶終身的財務需求。
受保人:Mark(男)
年齡:0歲
Michelle為Mark投保香港某儲蓄分紅險每年保費為 20,000美元
保費繳付期:5年
18-21歲:在Mark18-21歲念大學時,這四年每年提取10,000美元作為大學4年的教育金。4年共提取現金價值4萬美元(此時已取回40%本金),Mark21歲時保單預期總現金價值為21.6萬美元。
30歲時
在Mark 30歲時,可以一次性提取100,000美元作為婚嫁金/創業基金/買房首付等。總共已提取現金價值14萬美元(此時已取回本金1.4倍)Mark 30歲時保單預期總現金價值為29.2萬美元
50歲時
當Mark 50歲時,保單預期總現金價值達119.0萬美元累計提取的現金價值為14萬美元Mark可選擇退保及提取預期退保發還總額,為自己的事業注入資金;或讓資金繼續滾存,為退休作好準備。
56-85時
當Mark 55歲時,保單預期總現金價值達163.9萬美元,他選擇從56歲開始每年提取50,000美元,作為退休後享受生活的資金。56歲至85歲共30年累計提取現金價值150萬美元總共已提取現金價值164萬美元(此時已取回16.4倍本金)Mark 85歲時保單預期總現金價值為725.7萬美元
Mark最後得到的現金價值可高達19,687,683美元,累計提取的現金價值共1,640,000美元
若Mark一直未提取現金,而選擇讓總現金價值在保單內繼續滾存,則在100歲時保單預期總現金價值可高達47,527,607美元。
2.給自己安穩的晚年
Ricky,35歲事業黃金期。對於未來,他充滿憧憬,期望能一展抱負。但又擔心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因此決定投保香港某儲蓄分紅計劃,為晚年生活質量作好預備。
受保人:Ricky(35歲,男,非吸煙)
35歲:Ricky為自己投保香港某儲蓄分紅計劃每年保費為 20,000.1美元保費繳付期5年
55歲
Ricky最後得到的現金價值可高達1,615,701美元,累計提取的現金價值共600,000美元
看點04:總結
綜上分析,我們認為香港保險作為終身財富規劃,具有高收益,美元投資,持續穩定的收益,是絕大多數客戶必配的產品。
其他的,都是在賺短錢,快錢。收益也許高,但風險也大。而且任何不能持續賺錢的投資,您都不要拿來跟香港保險比。
真的,沒有可比性。投資,控制好風險,可能會一夜暴富;控制不好風險,可能會血本無歸。不管您賺沒賺到錢,人都要老去,拿不能確定收益的投資來賭注後半生,您真不如放點錢在保險來的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