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原保險保費收入突破3萬億元大關,而其中,800萬內地保險營銷員貢獻了近五成收入。在行業規模擴容中,營銷員立下了汗馬功勞。
既然是如此至關重要的角色,那麼他們目前的生存狀況如何?銀保監會「三定」後,又將給這個龐大的群體帶來何種新氣象?
生存現狀大調查:收入低、學歷低、留存率低
很多營銷經理在招聘時,總愛以「百萬年薪不是夢」去打動人。究竟,百萬年薪是不是夢呢?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15-2018年中國保險營銷員普查報告》深度起底了超800萬保險營銷員生存現狀。
女性成為保險營銷主力軍
2014-2018年,女性佔比一直高於男性佔比,女性保險營銷員是保險銷售主力軍。調查顯示,女性營銷員佔比一直在70%上下(如下圖)。
學歷偏低,本科及以上不足13%
2014年以來,保險營銷員學歷結構總體以高中及中專、大專學歷為主,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學歷人數佔比低。截至2018前5月,高中及以下學歷人群佔比超65%(如下圖)。
五成年收入低於4.2萬
目前行業整體年收入偏低,50%的保險營銷員年收入低於4.2萬元,年收入高於36萬元的人員佔比只有1.56%(如下圖)。
存在50%左右脫落率
脫落人數呈現上升趨勢,2015-2017年壽險營銷員脫落率一直在50%上下(如下表)。
2015-2017年壽險營銷員情況
作用功能不容否定,問題矛盾不容忽視
保險營銷模式,自1992年由友邦保險引入中國內地以來,行業從觀望到效仿,老百姓從陌生到熟悉,迅速發展成為我國保險業不可或缺的業務渠道。
一組數據便能有力地印證。
2017年,保險營銷員渠道共實現保費收入1.6萬億元,占當年全國總保費的42.4%。
今年前三季度,該渠道實現保費收入1.5萬億元,佔全國總保費的48.3%。
銀保監會中介監管部副巡視員施強表示:「對保險營銷模式需要一分為二看,清楚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一是公司的理念有誤,大多數公司對人員准入把關不嚴格;
二是人員「大進大出」;
三是從業違法違規,銷售誤導屢禁不止,虛假業務層出不窮,有的甚至進行非法集資犯罪。」
「這些與保險公司的管控缺失密不可分。」施強指出問題所在。
監管首談保險營銷如何改革
摒棄「唯量」是從,放棄「人海戰術」?保險營銷員如何改革?
對此,銀保監會首次指明了方向:鼓勵縮減管理團隊層級,完善以業務品質為導向的傭金制度和考核機制。
在力促保險營銷員模式轉型中,監管的配套政策也在持續發力。
2013年1月,原保監會發布《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監管辦保法》,全面規範保險營銷員的營銷活動;
2015年,原保監會下發《關於保險中介從業人員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取消了營銷員資格考試。
2018年7月,銀保監會下發了《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徵求意見稿)》,從市場准入、經營規則、市場退出、行業自律、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此外,施強還透露了下一步保險營銷的監管重點:
一是全面強化保險公司的管控責任,包括嚴把營銷員准入口、把好培訓關口,及時自發自覺地進行門戶清理。
二是切實落實行業性執業管理。如組織開展全行業保險營銷員執業登記數據的清理清查工作,支持行業組織建立保險營銷員水平能力測試製度,支持、探索建立執業評價體系。
三是嚴厲懲處保險營銷違法違規行為,包括切實加強監測和評估、嚴懲以身試法者、嚴格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