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於本月17號上線一款重疾險,名為「相互保」,一經推出就獲得廣泛的關注,短短數十個小時,已有300多萬人加入,僅用不到三天時間就達到最小團體目標。截至22號早間,參與人數已逾710萬。
那麼,到底何為「相互保」?
顧名思義,你保我,我保你,形成一個大家庭。一人生病,大家出錢,一人出事,萬人共濟。
支付寶「相互保」是一種互助型健康保障服務:
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螞蟻會員(60歲以內)可0元加入,享受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100種大病保障。
在他人生病時參與費用均攤,在自己生病時一次性領取30萬(40~59歲可領取10萬)的保障金。
不同於一般的商業健康保險,根據疾病發生率定價,讓用戶先行支付固定保費。
「相互保」讓滿足條件的用戶,0元加入,先享受保障後參與分攤,且分攤金額按照實際出險並通過核賠公示無異議的情況來計算。
「相互保」本質上是一款不保證續保的一年期團體重疾險,適合作為臨時過渡的保障,或者長期重疾險的補充。
前期免費加入相互保,享受保障,再根據每期實際發生的賠付金額進行分攤費用。
影響費用的因素有理賠數量和參保人數。一旦參保人數少、而理賠多時,則每人均攤費用高。
相對於傳統的保險產品來說,這款產品,更接近眾籌。因為,其最大的特點是:眾人分攤理賠金,沒有保險費!
那麼看到這裡,可能會有小夥伴問了:如果不收取保費,保險公司怎麼經營?
在這款保險中,保險公司的收益來源於對客戶的理賠。每筆理賠金,保險公司可提取10%的收入。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在這款產品中通過理賠來生存。
這樣,對消費者們有一個好消息就是完全不用擔心這款產品會有惜賠的可能,因為賠得越多,保險公司越賺錢。但反過來,賠得越多,消費者分攤的理賠金也越多。
保障範圍、額度與期限
①保障範圍
因為「相互保」本質上就是重疾險,所以肯定是保障重大疾病的。
保障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 100 種重大疾病,等待期90天(因意外引起的沒有等待期),沒有提供輕症、豁免等其他保障,屬於重疾險中「解決溫飽型」產品。
②保額
出生30天-39周歲前罹患重疾,可以獲得 30 萬理賠。而在 40-59周歲之間罹患重疾,只能拿到 10 萬賠付。
總的來說,保額有點低了。
注意:
1)這是初次發生年齡,不是投保年齡。
2)理賠金額不一樣,但保費分攤一樣。
③保障期限
生效:加入該計劃次日零時起開始,持續有效;
退出:隨時退出,保障結束;若一直未退出該計劃的情況,保到成員年滿60周歲終止。
④投保人群
加入「相互保」需滿足四個條件:
1、投保年齡:出生滿30天-59周歲;
2、芝麻分:在650分以上;
3、螞蟻會員;
4、身體健康。
這個條件很容易達到。但額外需要說明的是:
1)年滿18周歲以上的成人先加入,再可添加30天-18周歲以下的子女,不能加父母和其它;
2)加入時,請關注健康告知是否符合。
保費怎麼計算
舉個例子,正好330萬人投保,按照保監會發布的重疾發生概率進行測算:
- 當參保人均為20歲男性時,5年內,8580人會患保險行業協會定義的最基本的25款重大疾病。每位客戶摺合每年繳納保費171.6元。
- 當參保人均為35歲男性時,5年內,29040人會患保險行業協會定義的最基本的25款重大疾病。每位客戶摺合每年繳納保費580.8元。
由此可見,投保成本不由自己決定,而是由整個參保人群體決定。
在傳統保險產品中,消費者20歲時投保繳納的保費相對於35歲會有明顯的減少。
但「相互保」中,如果其他的參保人都是35歲以上,20歲的年輕人同樣會承擔35歲對應的投保成本。如果其他的參保人都是20歲時,35歲的中年人只需要承擔20歲對應的投保成本。
也就是說,這是一款低風險消費者為高風險消費者分攤風險的產品。
注意:上述保費計算以25種重疾發生率測算,實際保障範圍更大,分攤金額比上述計算金額更高。
「相互保」並不能替代現有的重疾險
關於買不買的問題,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權衡利弊,每個人自然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要是問「相互保」能不能替代傳統重疾險?
答案肯定是:不能!
「相互保」上線,用戶參與熱情很高,也是因為對大病保障有真實需求。
數據顯示,癌症治療平均費用為50-60萬,全國因病返貧占貧困人口42%以上。值得關注的是,「相互保」創新普惠,但它並不能替代現有的重疾險。
「相互保」更多是對現有的大病重疾保障提供了補充,可以惠及更多缺乏商業健康保障的群體。
另外其產品形式便捷簡單,門檻低,易於年輕群體及保險小白接受,也是在為整個保險行業教育用戶,提升大眾健康保障意識,最後擴大整個保險行業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