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市場的主流保險產品大多屬於分紅保單,包括常見的重疾險和終身壽險(通常被稱為儲蓄險)。根據香港保監局公布的2016年長期保險業務正式統計數字 ,香港個人非投連險業務中,分紅保單的有效保費佔比高達70.7%。
數據來源:香港保監局
不過,市場上對於分紅保單的理解很容易陷入兩種極端:一種聲音就是分紅險非常好,分紅收益很高,投保一份分紅儲蓄金可以「富過三代」,複利不斷滾存,等等;另一種聲音就是分紅保單很不靠譜,因為分紅是非保證的,所以保險公司完全沒有派發分紅的責任,有分紅和沒分紅是一樣的。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正確地看待分紅保單呢?接下來的幾篇系列文章,我將從分紅保單的起源、基礎概念、分紅機制與原理、美式與英式分紅的區別、分紅實現率解讀等方面出發,幫助大家全面了解分紅保險的特性及優缺點。
1、分紅保單的起源
保單分紅早在18世紀就已經出現。1762年,大名鼎鼎的公平人壽保險公司(The Equitable Life Assurance Society)在倫敦成立。歷史上第一位精算師威廉·摩根(William Morgan)在對公平人壽的業務進行精算評估後發現,公平人壽早先對投保人收取的保費有些高,導致公司在經營業務中產生了較大的盈餘(Surplus,可以理解為公司未來可以賺取的利潤)。
William Morgan, 1750 – 1833
威廉·摩根認為,保險公司賺取這麼多的利潤對投保人是不公平的,因此就嘗試運用了多種方法將保險公司經營利潤的一部分「返還」給保單持有人,其中就包括一套「復歸紅利系統」(Reversionary Bonus System),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英式分紅」。
2、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之一 「發生率偏離預期」
然而,風險最大的特性就是「不確定性」。因此,保險公司想要準確地預判某個風險的發生概率和潛在損失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對於那些可能在幾十年後才會顯現的風險。
舉個例子來說。近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很多經營重疾險的保險公司都苦不堪言(尤其是將T1N0M0以下級別的「甲狀腺癌」當做重疾理賠的重疾險)。但是,甲狀腺癌的高發並不是因為患病概率真的提升了,而是因為現代的檢查技術更加先進,甲狀腺癌更容易在普通的甲狀腺篩查中被查出。因此,對於保險公司來說,這個風險幾乎是過去無法預料的。
2005-2014年北京市居民甲狀腺癌發病趨勢
保險公司如果按照過去對於甲狀腺癌發病率的判斷給重疾險產品定價,收取「剛剛好」(或者比「剛剛好」只多一點)的保費,在今天就很容易因為高頻率的理賠而經營虧損。
3、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之二「利差損」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保險合同是一份「超長期」的負債,有的保單甚至會持續生效近百年。在保單生效期間,保險公司要按照產品定價時所使用的「預定利率」給予投保人投資回報(當然,這種投資回報可能並不會直接體現在保單上,而是暗含在保單的各項利益中)。當貨幣利率下行、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水平不斷降低時,如果保險公司當年在開發產品時使用了較高的「預定利率」,就很容易陷入嚴重虧損的境地。
再舉一個例子。20世紀90年代初,人民幣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高達10%。當時保險公司在開發保險產品時通常會使用非常高的預定利率(如8%、9%)。不過,從1996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八次降息,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從10.98%的水平降至1.98%,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也出現大幅縮水,無法繼續支撐「高預定利率」給保險公司造成的「高昂成本」。
那時,國壽、平安、太平洋都銷售了很多高預定利率的壽險保單,也因此產生了巨額的虧損(俗稱「利差損毒丸」)。直到今天,中國這些老牌的保險公司還在不停地用新的保險業務來填補過去「高利率保單」給公司造成的「窟窿」。
人民幣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歷史走勢
後來,為了防止保險行業出現「利差損」,中國保監會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期內都強制將普通人身險預定利率的上限設定為2.5%(2013年8月放開為3.5%)。
在預定利率上限的限制下,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的確小了很多,但是同時帶來的問題就是保單回報率的偏低:保險公司給保單持有人的回報率最多不會超過3.5%,又如何同其他的理財產品去競爭呢?
4、分紅保單可以解決的問題
在上面「甲狀腺癌高發而導致重疾險賠付惡化」的例子中,如果這些重疾險產品是分紅重疾險,結果又會如何呢?
保險公司在定價的時候會在「剛剛好」的保費上加一層「墊子」(相當於向投保人多收一點保費),專門用來「吸收」那些預測不準和難以預見風險的損失。如果這個保險產品的理賠真的出現了惡化,那麼這層「墊子」就可以幫助保險公司來分擔這些「額外的損失」;如果這個保險產品的理賠表現與公司之前定價時的判斷相符,甚至更優,那麼保險公司就會把這些「額外的利潤」拿出來與保單持有人分享。
這部分「額外的利潤」,就是分紅保單的「可分配盈餘」。
同樣地,在上面「利差損毒丸」的例子中,如果這些壽險產品是分紅壽險,結果又會如何呢?
保險公司可以給分紅保單設置一個較低的「保證回報率」,再設置一個較高的「預期回報率」。如果利率仍保持在較高位,保險公司可以獲得較高的投資收益,保險公司就可以按照預期回報給保單持有人派發分紅;如果利率開始下行,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降低,保險公司就可以通過調減給保單持有人的分紅來避免自身承擔巨額的利差虧損。
這樣一來,保險公司既可以在投資表現較好的時候給保單持有人較高的投資回報,又降低了公司自身在低利率環境下所承擔的風險。
5、分紅保單的優點
通過設置保單分紅,保險公司可以減小自身所承擔的風險,令公司的經營結果更加平穩,不會大起大落;對於消費者而言,保單分紅的形式也更加公平、合理,不會讓保險公司承擔過多的損失,也不會令保險公司賺取過多的利潤,相當於與保險公司「共命運」。
分紅保單這種「風險共擔、利潤共享」的「共命運」思想大大提升了保險產品開發的靈活性和保險公司可以給與保單持有人的預期回報。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假如保險公司已經預計到未來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風險(即「Known Unknowns」),如果沒有分紅那層「墊子」托底,保險公司在開發產品時候一定會更加謹慎,比如在定價得出的「剛剛好」的保費上附加更多的「溢價」 ,或者只給投保人提供比較低的回報率來避免利差虧損。因此,市面上一些非分紅的傳統保險產品,所提供的內部回報率通常比較低,有時甚至跑不贏通脹。
從這個層面來看,分紅保單確實給保險公司和投保人提供了一個非常不錯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