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買保險理財,80年後升值29倍,而在香港地區買保險,同樣的時間內可以升值181倍。這事你信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近期,一款香港地區的分紅儲蓄險產品資料在朋友圈熱傳,讓不少投資人躍躍欲試。
在2014年11月以來的央行幾輪降息後,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已降至1.5%,而近期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波動,也讓更多高凈值人群將投資的目光瞄準了海外,而香港地區的美元保險則成為他們所青睞的新對象。
對於美元漲跌 眾說紛壇
2016年伊始,國外投行陸續發布對新一年全球市場的展望報告,在花旗(Citi)、渣打(Standard Chartered)、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滙豐(HSBC)等對高凈值客戶2016年的投資建議中,對於是否看漲美元資產,也出現了分歧。
瑞士銀行與花旗銀行站在了同一陣線,表示美國或成為2016年全球唯一有機會加息的市場,美元在短期內或先進行調整,但在美國加息和總統大選的背景下,有機會在2016年下半年再現強勢。
不過,與多數市場參與者預期美元2016年會走高不同,滙豐預計美元2016年會收低。而渣打銀行中國財富管理部總經理梁大偉表示,人民幣今年不會繼續大幅貶值,預計今年人民幣匯率的平均水平將維持在6.6左右,但是波動性會增加。
但是,無論外資銀行報告的指向如何,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貨幣走勢出現分化之時,關於高凈值人群的資產配置問題已成為焦點。
但是,此前高凈值人群的海外置業傾向已十分明顯。相關資料顯示,高達80%的受訪高凈值人群表示在未來有海外投資需求,超過半數已有海外投資經驗。而地產成為最為熱衷的海外投資標的,占海外投資最大比重,超過四成。其投資回報率高是吸引高凈值人群青睞海外置業的重要原因。
香港美元保險 已成內地富豪的新寵 美元保險
那麼,除了海外置業以外, 2016年還有哪些投資方式適合高凈值人群?小編建議,在資產配置時應當考慮分散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面,手持多種貨幣做合適的對沖那就肯定不虧。在2016年資產配置方面,主要配置美元債券、歐元區股票,此外還可以購買香港保險。
香港保險的保費便宜、保障範圍廣、理賠方便、分紅收益高等優勢為人所皆知。其中長期終身壽險和重疾險等保障型保險深受內地居民的歡迎。相關資料顯示,2014年內地訪客在香港購買近16萬份保單,平均每張保單保費約為15萬港元。
據悉,赴港購買保險的多是富裕人士。說到香港保險產品對內地富人的吸引,保險產品具理財功能,除卻傳統意義上的保障與投資外,追求避稅、避債、避險的特殊功效,在購買境外保險的行為中更為突出。富豪們還藉助境外保險產品,進行家族信託、遺產信託安排,達到轉移資產的目的。所以,香港保險逐漸成為富豪所青睞的投資對象。
內地保險與香港保險收益大PK
香港保險不僅針對內地富裕人士,更是吸引著高級白領人士前往香港投保。近日,一則香港地區美元保險宣傳材料的文章在朋友圈熱傳。這份材料對比了在內地和香港兩地購買保險的不同收益:
在內地買某保險,30萬元投入在80年後變成880萬元,升值29倍;而在香港地區買某保險,5萬美元(約為30萬元人民幣)在同樣的時間內可以變成905萬美元,升值181倍。
天了嚕!僅僅80年的時間,兩地保險收益相差足足6倍之多!明事理的人看到這裡都會毫不猶豫選擇高收益的那一方。
其實,香港保險如此高的收益從何而來?據說,保險公司通過一籃子投資組合進行的,保單分紅業務基金投資於不同類別的資產,包括環球股票和債券、房地產、企業債券、現金等。
由於香港保險公司大多是全球保險公司的香港分部,所以其投資渠道是面向全球的,投資渠道、方式較廣,所以高收益自然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