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的長期收益都是8%,標準差都是15%,但經驗發現,每當中國市場上漲時,美國市場則下跌,反之亦然。那麼,如果你持有100%「中國市場」或「美國市場」,投資結果均為「8%收益,15%風險」;但如果你投資50%「中國市場」+50%「美國市場」,投資結果就變成了「8%收益,0%風險」——因為風險被兩國市場的完美負相關對衝掉了。中國人為什麼需要海外資產配置?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對沖國家風險,順便對沖匯率/利率/購買力風險。
一、海外資產配置:中國才剛剛起步
如果做一個橫向比較,我們會發現中國人海外資產配置比例並不高。發達國家家庭海外資產配置目前約為15%左右,某些國家甚至更高,比如新加坡,由於自身市場太小,資本市場又發達,足不出戶就可以全世界投資,所以比例更是高達37%。
而中國家庭的海外資產配置目前僅為4%~5% 左右。也就是說,99%的中國家庭是沒有海外資產的。即便是中國的高凈值人群,海外資產配置比例也並不高。
今年,朋友圈、微博里都在發:王健林又在國外砸錢啦!潘石屹帶著資產「外逃」啦!李嘉誠把錢都搬到歐洲啦!可大眾輿論卻將這些新聞引向了一場有關「愛不愛國」的大討論。其實這和愛不愛國、有沒有責任感,都扯不上絲毫關係,純粹是資本的逐利行為。對於資本來說,從不應該有國界。
如果你的資產超過一億美金,通常就需要Family Office來管理你的投資組合了,而這個投資組合是全球性質的,澳洲的地產、新加坡的基金、美國的國債,香港的保險。只要是風險收益評估達標,都會列在投資組合之內。資產到了這個級別,一般來說都會有穩定的收益和回報,這也就是為什麼處於世界TOP1%的富豪資產能夠一直積累、傳承,和其餘的人不斷拉開差距。
二、中國家庭投資模式:一直在擴張
以房地產為例,早期,中國人投資房地產只關注家庭所在地的城市,但目前已經開始全國範圍內投資。例如投資回報率比較高的北上廣深,以及海南、三亞、廈門、煙台等這樣的旅遊城市。
這是市場開放、信息公開、壁壘降低形成的必然趨勢,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房產購買地也必定從全國延伸到全球。而這其實已經是現在進行時了!中國人目前海外房產投資的增速成倍上漲,在2014年就購買了超過300億美金的海外房產。在2015年,中國人在澳洲總共投資了466億澳元,其中243億澳元投資在了地產,其他則分布在了農業、林業、漁業以及金融保險服務業。
其實過去十五到二十年的時間,中國絕大多數家庭財富的累積,只和一個因素有關,就是房地產。越早投資,投資越多,那麼家庭財富累積越快。中國房地產市場現在基本已經走到了後期階段,除了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其他的絕大多數城市都處在資產換手階段。那麼未來十五到二十年,中國家庭財富也會和一個因素高度正相關,就是海外資產的比例。
中國宏觀經濟現在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和挑戰,這個不用多談,談大環境沒什麼用,升斗小民,需要把握的就是未來的走勢對於自己的家庭和財產有什麼影響。就好比李嘉誠這個檔次的,一定要趕快清空中國大陸的資產,然後轉移到歐洲,這就是所謂的資產換手。而對於普通老百姓,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才累積下來一定財富的中產家庭,將資產全部留在中國是風險很高的行為。
從去年8月央行人民幣中間價浮動以後,人民幣兩天之內跌了4%,11月,人民幣加入SDR,可能會持續走低。這個檔口,把人民幣資產換成海外資產,是一個非常明智,也非常正確的決定。例如日元對美元跌了50%,人民幣還堅挺,那麼相當於現在去日本買房打了五折,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這幾年去日本瘋狂買買買。
關注財經新聞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最近一年,中國的外匯管制越來越嚴,尤其是最近半年,更是嚴查嚴打地下錢莊,限制「螞蟻搬家」式換匯,近兩個月,銀聯卡境外提現也開始受限。一系列的動作和政策,都是要鎖死人民幣資產流出,因為,人民幣資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逃。從來都是先跑的吃肉,後跑的喝湯,最後跑的挨打。8月11日之前把人民幣換成美元,8月11日後你就相當賺了4%。隨著資本管制的嚴格,人民幣資產轉移出國會越來越難。等到大多數人反應過來,想要把辛苦錢轉出海外,會發現,已經來不及了!
三、如何海外資產配置
目前國內依賴投資驅動經濟增長,平均資產回報率下滑,投資海外市場的收益率在未來一段時期很可能超過在國內投資的收益率。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的步伐下,中國高凈值富裕階層的海外資產配置正當時,在綜合性設置投資模塊時,配置海外資產有較大的必要性。
有業內人士指出,近些年,中國的高凈值人群進行海外資產的配置比例越來越高。香港是相對來說比較理想的「出海」第一站。「未來兩三年香港股市有巨大的投資機會,主要原因是中國會從招商引資的時代轉變為資本輸出的時代,但內地好的投資項目相對較少,境內資產荒,而香港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確實,香港金融業連通中西市場、經濟制度發達。以香港為依託,投資全球,是高凈值人士的重要選擇。尤其香港保險具備有費率低、收益高和覆蓋廣的優勢,近些年不少內地人「打飛的」到香港買保險,獲得保障的同時,也對資金進行了全球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金融類資產配置,海外地產項目也正成為未來的主要投資方向。相對於國內的物業資產配置,海外資產正在顯示出投資、環境和教育等多方面的配套優勢。以學區房為例,在北京市場學區房單價在10萬元以上,而在海外市場,學區房概念剛剛興起,因此提前購買資產,既能保證投資回報,又能夠解決環境改善、教育資源的獲取等配套問題。
對於投資於國外市場、境外市場的資金,投資者在短期內不能太著急。將資金配置到國外是一個長遠戰略,是一個長期的方向性決策,你需要做好一個投資計劃,然後慢慢的一點點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