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升級保險計劃?小心掉進誘導轉保陷阱!

不少客戶向我諮詢,時不時收到內地保險從業人員的電話,稱可以為其免費自動升級保障或者轉換至收益更高的理財計劃。天下為何就有大公無私,鋤強扶弱再世聖母一般的保險公司和保險從業員呢?一不小心,頭腦發熱,貪小便宜,小心掉進了被人誘導轉保,蒙受巨大損失的陷阱

2017年年末,中國保監會揭露「退保理財」騙局:大多被誘導轉購「理財產品」

保監會警告市民:『保險消費者不要輕信「退保理財」,要拒絕相信高息「理財」和以保險公司名義承諾的高額回報。』

內地有關部門發現,市場上有冒充金融監管部門、消費者協會、保險公司等名義實施「退保理財」誘騙的不法行為。

12月22日,中國保監會官網發布的「退保理財」騙局風險提示稱,這種「退保理財」騙局導致保單非正常退保,而退保資金大多被誘導轉購「理財產品」,涉嫌非法集資,造成惡劣影響。

據了解,上述「退保理財」騙局的基本操作手法如下:

第一步,通過撥打保險消費者電話等方式,自稱是金融監管部門、消費者協會、保險公司工作人員。

第二步,稱保險消費者持有的保險產品收益較低,以「客戶售後服務」、「保單收益升級補償」、「贈送禮品」等名義推薦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第三步,勸說保險消費者購買所謂的「理財產品」可獲補貼、退保資金轉購「理財產品」可獲貼息或領取旅遊券等,誘導保險消費者辦理退保或保單質押貸款後,購買「理財產品」。

「保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風險保障。人身保險以人的生命或身體為保險標的,在被保險人發生年老、疾病、傷殘、死亡等情況時,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給予保險賠償等。

儘管部分人身保險產品兼具投資功能,但其本質仍屬保險產品,以保障功能為主。」保監會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建議,保險消費者謹慎退保,以免失去保險保障。

保險理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家庭還是個人,都希望通過理財實現「錢生錢」,讓財富不斷升值。而在網路時代,個人隱私泄露風險大,網路理財又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在選擇投資理財產品的時一定要看清理財公司信息是否透明。其次,作為投資人一定要戒貪,高額回報都是騙局,你貪的是人家的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

壽險計劃屬長線保險產品,即供款年期為十年以上,很多還包含了儲蓄成分。轉換壽險計劃時,投保人須先向保險公司提早退保,終止原有的壽險計劃,再投保新的壽險計劃作為取代。

由於轉保涉及中途退保,轉保時往往會蒙受金錢損失,特別在原有保單生效後的首數年,消費者能取回的現金價值通常不多或可能須繳付終止保單費用。

我相信每一位來香港投保的客戶,保險顧問都會向其閱讀一條重要資料聲明:

若閣下保單期滿前的指定視限內終止保單、退保、提取部分保單款項。均須支取提前退保或提取保單款項的收費(如適用),而閣下可取回的金額可能遠低於已繳的保費,甚至為零。亦可能因此喪失獲得紅利的權利。若閣下暫停繳交或調低供款額,保險公司往後可能會按照保單原先應繳保費水平繼續收取相關報導費用。

言下之意,提前退保都將蒙受巨大損失。

但是,真的不存在計劃升級嗎?

有的,保險公司會賦予特定計劃轉換成新計劃的機會,大部分轉換計劃無須重新核保,但一般需要繳付額外保費。

想要知道顧問向你提出轉換計劃的建議是否為官方提出的動議,建議你向顧問索取相關官方信息確認。

在香港,目前已有制度防止”誘導轉保”或保險代理人以虛假陳述、其他欺詐或不道德的方式誘導其客戶(即保單持有人),以另一公司所發出的保單取代其現有的保單。

保險公司的代表組織香港保險業聯會在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一日發出《壽險轉保守則》,所有保險中介人均須遵守此守則。根據此守則,保險中介人和保單持有人須填寫一份客戶保障聲明書,以確保保險中介人已向壽險保單持有人清楚解釋轉換保單可能造成的後果及損失。投保人在簽署客戶保障聲明書前,須細閱其內容,考慮下列各點:

1.新壽險計劃的類別是否與原有壽險計劃相同?

假若以投資相連壽險(即含有基金投資和人壽保障成分的組合式保險產品)取代傳統壽險,消費者應注意投資相連壽險的風險較傳統壽險高,並要了解購買保險的目的是為了得到保障還是投資為主。

此外,若原有壽險計劃享有其他保障的附加契約(riders)(例如醫療的附加契約),消費者需了解清楚新壽險計劃有否提供相近的附加契約,以免在轉保後才發現失去有關保障,屆時保險公司便需重新獨立核保,另消費者可能因年紀較大而須支付較高的保費。

2.轉換壽險計划下受影響的索償權益是否重要?

例如「不可爭議條款」(即保單生效的指定年期後,保險公司在一般情況下不能對保單的有效性提出異議)及「自殺條款」一般需分別待新的保險合約生效後兩年及一年才有效力。

3.轉換新壽險計劃後,保費會否有變?

新壽險計劃的保費會否按消費者投保時的年齡、健康狀況和投保額而重新釐定?一般來說,投保人的年齡愈高或身體狀況變差,保險公司釐定的保費便愈高。

作為精明消費者,不要只著眼於新壽險計劃的較高保額或更佳保障而轉保。在經濟情況許可下,消費者可考慮將原有壽險計劃加大保額,或多購買一份新的壽險;

相反,若經濟能力有限,必須中斷原有壽險計劃才能購買新的壽險計劃,消費者則應先權衡轉保後的得失,例如新壽險計劃的預算現金價值或紅利與原有計劃相差是否合理等,方再作出決定。

被遊說轉保時,消費者切勿只聽信保險中介人單方面的介紹而輕率下決定。消費者應了解原有保單與新保單的內容、條款及兩者之間的差異,若對保單有任何疑問,除聽取保險中介人的意見外,更應向原有保單的保險公司查詢,以決定是否值得轉保及簽署文件。

消費者考慮是否轉保時,也要注意保險中介人是否有潛在的利益衝突,例如是否純粹因為保險中介人轉職至新保險公司而建議客戶一起轉保,抑或是主要考慮投保人的利益而提議轉保。

若購買了不適合的壽險,消費者可在冷靜期內(即保單交付或《通知書》交付予投保人或其代表後的21天內,以較先者為準),以書面通知保險公司取消保單及要求退還已繳的保費。

有句老話叫做「保險都是騙人的!」「賣保險就是搞傳銷!」,還有一句更狠的老話,叫做「一人賣保險,全家不要臉!」

以上情況很多是因為沒有選好自己的代理人,那如何選擇好的保險代理人,避免保險糾紛?我為大家整理了三招:

第一招:將客戶保障放首位,而不是盲目地推銷。如果只是一門心思介紹某款保險產品的分紅收益,故意遺漏不承保的範圍事項等等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第二招:講清產品利益,除了說清保險責任之外,還應主動向客戶介紹責任免除、觀察期、猶豫期、寬限期、現金價值、減額繳清、保單貸款、自動墊繳保費、分紅的不確定性等等。

第三招:核實資質水平,正規代理人必備的是在香港保監處登記掛牌。投保人可留心代理人的資格證編號,同時,在選擇投保時,可選擇具有MDRT或以上登記資格的代理人,MDRT稱號只有首1%全球財務策劃顧問才能獲得,並需要每年更新。該資格既代表顧問的保費管理規模以及其專業性。

保險簽約是購買保險中最關鍵的一步。保單中有很多專業晦澀的語言,屬於專業性極強的法律文書。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1)
上一篇 2018-06-20
下一篇 201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