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香港和美國人壽保險區別

首先,我們來談一下目前中國大陸壽險市場的情況。中國大陸的壽險市場已發展20多年了,從90年代初開始,最早進入中國大陸的外資企業是友X,即原來的美國友X,92年鄧小平同志批准了友X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到目前為止,友X仍然是中國大陸唯一一家純外資保險公司。所以中國的現代保險業,應該是由友X帶入的這種競爭衝擊開始的,所以完整來算,到現在是26年左右的歷史。雖然中國的壽險業只有不到30年的歷史,可是在這20多年的時間,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

第一、我們看到的就是保險公司越來越多,最早期的時候只有中國人保一家,後來把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分開,後來又出現了平X,以及太X洋人壽,到了現在更多了,很多名字大家可能也都看得眼花繚亂。所以實際上從保險公司的數量來看,這20多年如雨後春筍,蓬勃的發展。

第二、相對保險公司的數量而言,保險的產品種類也在不斷的完善,不斷的改革,不斷的更新。實際上中國大陸現在來看,人壽保險特別是儲蓄型的保險慢慢的越來越接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有的知名保險公司,比如美國的著名的保險公司,以前的紐約人X,大都X,都進入到了中國大陸,當然紐約人X進去之後由於各類原因,水土不服,後來退出。那麼大都X在中國大陸還算是做的蠻不錯的,其他很多公司也是通過不同的方式,像保X沒有直接參与經營,但也通過其他的方式,進入了中國大陸。

從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來講,保險的概念和意義跟以前也完全不一樣的了,隨著中國保險業20多年的發展和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保險的意識越來越深入人心。早在20多年以前,人們在中國大陸談人壽保險,這是一個很忌諱的話題,現在不一樣了,第一現在大家可以接受這個概念,第二大家很願意詳細的了解。從業人員的素質也有很大提高,在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從業人員的數量非常大,門檻也非常低,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數量相對來說沒有以前那麼高,但門檻更高,素質更高,很多大學畢業生,碩士甚至博士畢業生紛紛加入了金融保險業。這一點無論香港還是國內,像我們團隊就有香港博士畢業的,還是金融專業的,現在在保險行業做,也做的相當成功。我們看到保險公司無論是消費大眾還是從業人員,都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

近年來,很多大陸客戶赴香港購買人壽保險(重疾、人壽儲蓄分紅、萬能壽險等)。13年開始每年有幾百億人民幣保費收入流向香港,09年到16年,國內赴港投保保費收入增長了近20倍。在香港購買各類人壽保險,有重大疾病險,人壽儲蓄分紅險,萬能壽險等等。300-500多億的資金量,對於中國大陸好幾萬的年保費收入來說不算什麼,還是很小,可是對於香港來說,實際上是一筆相當大資金流入。雖然香港保險並不是說適合每一位客戶的,但肯定是有其優勢的,我總結了一下,大概有如下幾個原因。

  • 第一,歷史和制度方面香港相對於國內來說香港的保險業發展的時間悠久,法律制度健全。香港保險至少有150多年的歷史,不是像國內只有20幾年,香港法制完備,金融保險制度也相當完善,所以最主要就是,第一保險公司很多都是海外的,像友X,保X,這些公司都有以前在海外的,或者說是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經營的一個背景,畢竟經驗在那,包括美國進去的TransamerX,以前都是美國的公司,所以它們有海外或者說發達國家經營的先進的經驗。
  • 第二,產品的比較方面第一,對於國內來說,同等保額的同類產品,香港的產品略微便宜一些。所謂的便宜,指的在槓桿作用下,比如同樣買一份保額100萬的重疾保險,可能在國內要花到18萬,香港則要低於這個數字,另外考慮到匯率就更低了,尤其是保X、友X,由於香港保監要求不可以在國內談論具體的產品,具體數字在這不太好確定,就是說相對來講,國內的要貴一些。為什麼呢,香港作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保費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投資的,投資範圍越大意味著越有可能獲得高收益,高收益的話保費就越低,加上香港醫療制度健全,保險市場相當發達,競爭激烈,產品定價相對較低。另外,險種來說,香港市場成熟,種類多很多,保障範圍更廣。拿重疾險舉例,比如內地保險公司只提供40多種重大疾病,而香港重疾險可以提供50多種重大疾病保障,還提供原位癌等60多種早起或者非嚴重的保障,總共能提供120種左右的疾病保障。尤其在保障這塊,香港安X的某重疾險系列最為齊全。另外,需要強調的是,重疾險方面的疾病定義,上次我談過了,香港和內地也是有很大差異的。
  • 第三,預期收益方面相對來講,港險的預期收益會更高,對於內地居民來說,購買港險是投資增值不錯的選擇。香港的重疾險儲蓄型都是帶分紅的,我認為帶分紅這是香港重疾保險最大的優勢內地的重疾險據我所知是沒有的,一份重疾險如果不帶分紅,根本無法抵禦通貨膨脹而香港地區儲蓄型保險收益大都提供5%到10%的一個年符合回報率(基於現金價值),有時甚至高達20%。除此之外,每年有保證的和非保證的現金紅利或複利。而內地的壽險預定利率長期被定為2.5%,直到13年8月才上調為3.5%(還沒考慮到人民幣購買力的下降等)。如果作為儲蓄理財產品來說,相對來說香港這邊要比較穩定一些,雖然說香港的理財產品並不是說大幅度的增長,相對來說有一個比較穩定的,不管是分紅還是利息,或者是跟投資相連在一起的產品,相對來說比較合理(GAO)一些。
v2 280e26ac17838c0a7452292a177aecea hd
  • 第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免責條款和爭議期(不可抗辯期)我們在香港買的保單,是跟國際接軌的,香港保單它的免責條款項目相對國內來講少很多(比如國內天X某重疾險不保酒駕、戰爭、核輻射和地震等等),其中有一條比如說自殺條款,香港一般是一年,國內是兩年以內不能自殺,所以說香港的免責更加合理一些,這個也是香港的一個優勢。另外,保單的爭議期,也就是買了保單之後,如果人在兩年之內過世,保險公司有權利去調查在買保單的時候有沒有misleading,或者mistake,wrong information的提供,在過了兩年之後呢,保險公司在保單規定的非常清楚,不可以再contest這個保單了,也就是說爭議期只有兩年,香港法律在這方面的規定是非常嚴格的。
v2 29993b6f931e47fa6e44974cedcf63f0 hd
  • 第五,流程和審核方面香港的保險,大部分還是以提高保障為主的,對於風險分保和風險管理都能好好掌控。因此投保流程相對簡單,審核也比較寬鬆,這裡說一下友X,如果之前做過手術,或者得過大病治癒,又想投資重疾險,那麼無疑友X最適合。另外,在香港投保人壽保險或重大疾病保額300萬港元以內,它是免體檢的。若需要體檢,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如果保額在30萬美金以下,只需簡單申報財務狀況。另外順便提一下,在香港生活久了,就會覺得,很多時候都要相信對方給你的陳述,大家習慣寄信(比如東西丟了找警察警察會寄信通知你),很多東西都可以用複印件,公證起來也很簡單(比如宣誓公證)。在國內,複印件可能很多時候是不能被接受的。
  • 第六,幣種方面香港的保單可以是美金計價的,美金在全球範圍來說都是一個保值的幣種,所以很多內地客戶如果要做離岸資產配置,就會考慮來香港做美金的保單。長期來看,人民幣也是可能升值的,但是考慮到國內經濟仍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中高速增長,通脹率較美國高,很多時候貨幣的超發(比如國家正在做的債轉股、棚改貨幣化)容易造成購買力的下降。短期來看,像英國脫歐,美國加息等因素影響,可能會導致越來越多的資金配置仍然流向美金,流向美國。那麼我們接來下也簡單談一下美金計價的保單(比如香港保單)和美國的保單有什麼區別呢?

壽險最早從歐洲出現的,但是因為美國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國家,它的制度它的歷史讓這個國家在發展的時候,自由度比較大,所以在金融保險業來講,美國是全球最發達最健全的國家。在法律上,在制度上,因為美國有各個州的法律,所以各個州呢對某一個保險公司要到另一個州去從事新業務新生意的時候,是嚴格控制了的。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我們在紐約州已經在做這個產品了,可是在加州不等於有了這個產品。實際上在紐約出新產品有時候是非常困難的,很多時候是全美國都可以了,剩下來的就是加州、德州和紐約州,這幾個地方監管非常嚴格。

就美國的金融保險業來說,監管有時候比銀行更嚴格一些。比如在08年金融風暴時,其實倒了可能不止100家銀行,但是人壽保險公司呢,可以說在08年沒有人壽保險公司倒掉。不過有一家公司有點問題,它就是著名的X,可是後來美國政府去注入資金,所以這個X呢後來改變了,現在也是非常好的一家公司。所以美國的保單吸引了大量的不僅僅是亞太地區,吸引了全球的高端客戶,進入到美國來。美國的優勢是什麼呢,金融制度的健全,產品種類非常的多,有定期壽險,有終身分紅險,萬能壽險,指數型萬能壽險,全球指數型萬能壽險,其中全球指數型萬能壽險,目前全世界也就美國有,歐洲和亞洲都沒有。所以全世界的投資人,熱錢都進入到美國。現在比較流行的比如指數型萬能壽險(Index Universal Life),在國內多以地下保單的形式出現,但是其以後再稅務方面很麻煩,而且投資這個以權益類產品的指數,波動率不低。

剛才前文談到香港保單的的優勢,其實美國保單也有,像免責條款,非常之少,比如我看20年前的保單,那個時候的免責條款比現在要多,比如說醉酒駕車、還有不可抗拒的像地震洪水,核戰爭等,這些都是不賠的免責條款,而現在美國絕大部分的公司(當然要看保單)免責條款只寫了一條,那就是1年內不可以自殺。但相對於現在國內某些保單,比如說國內很多不可抗拒的自然力(比如地震、戰爭、核輻射等)它都是不賠的(香港保單的免責條款也是非常之少,前文已經提到)。另外爭議期,美國各個州,要求最多只有2年。所以美國主要的優勢是法律健全,免責條款少,還有一點就是理賠簡單、透明,有的地方甚至比香港更簡單更透明。


前面我談了很多香港保險的優點,那麼是不是沒有缺點的呢,並不是的,香港保險也存在一些風險的,例如:

  1. 在內地簽保單香港保險如果是在內地簽約的,是無效的。香港保險的一個特殊性就是中國大陸的法律並不明確允許港險可以在大陸銷售,香港的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也不允許在中國大陸進行直接的銷售。如果要購買港險,必須親身赴港投保,否則就是「底下保單」,不受大陸和香港法律保護。
  2. 理賠糾紛香港保險「嚴進寬出」,正常理賠非常方便,理賠糾紛率遠低於國內。但是一旦涉及糾紛,由於「一國兩制」,其理賠過程將相當繁瑣。尤其是投保人可能要在香港起訴保險公司,各種訴訟程序必須在香港完成。由於法律環境不同,境外保單的爭議可能無法適用內地法律。
  3. 匯率方面港幣與美元匯率掛鉤。香港實行的是聯繫匯率制度,一旦美元大幅度貶值,而作為美金資產,保單貶值無法避免。不過,這個風險是可以規避的,如果你投資的是港幣。由於港幣實行聯繫匯率制度,它既可以與美元掛鉤,也可以與人民幣掛鉤(香港金管局總裁陳X之前談過港幣與人民幣掛鉤的基本條件),總之,它會選擇全球範圍內的強勢貨幣去掛鉤的。

香港保險資訊網累計為500萬訪客提供香港保險最新資訊,專業香港保險從者為您提供一站式香港保險投保和售後服務。
是的,內地人可以購買香港的保險,但需要親自赴港簽署保單,這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此外,內地投保人購買的主要險種包括儲蓄型保險、重疾險、壽險和醫療保險。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主要優勢在於產品種類多樣、保費相對較低且具有全球醫療保障。
香港保險產品的保單受香港法律保護,不適用於內地的法律制度。如果發生糾紛,通常需要依據香港的保險條例處理​。
香港儲蓄型保險因收益率較高和稅務優惠政策,通常被認為是較好的理財工具,尤其適合長期儲蓄。但需考慮匯率和跨境操作等因素​。

(0)
上一篇 2018-05-06
下一篇 2018-05-07

更多相關內容

  • 什麼樣的人適合買香港保險 客觀分析香港保險與內地保險的區別

    相信有關香港保險與內地保險的區別,網上一搜一大堆,但是總覺得沒有一篇文章可以完全說明白,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結果也不一樣,今天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什麼樣的人適合買香港保險,客觀分析香港保險與內地保險的區別。 本文主要論述以下幾點: 港…

    2020-02-23
    12.9K
  • 內地保險VS香港保險

    據悉,來港買保險的多是富裕人士。講到香港保險產品對內地富人的吸引,香港安盛保險上海代理方、上海洛晟資產管理公司總裁范偉勇對本報表示,保險產品當然具理財功能,但除卻傳統意義上的保障與投資外,追求避稅、避債、避險的特殊功效,在購買境外保險的行為…

    2016-06-06
    1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