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從新聞看到政府考慮使用人民幣貶值來應對中美貿易戰,降低風險,每次人民幣貶值的時候,就是大家購進香港美元儲蓄分紅險的時候,那麼我們為什麼會購買香港理財保險呢?
最初跟朋友聊到我想要買香港理財保險時,還被對方吐槽說,理財險那點利息,還不如自己去投資,那點利息都跑不過通脹。 其實,事情不能這麼思考,我們的理財手段有很多,比如房產、股票、基金……還有現在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但是,我們忽略了一點是,大多數人的理財能力是有限的,股市十幾年,絕大多數股民都是牛市時跟風買股票,熊市時含淚賣股票,一年到頭不賺不賠白折騰一場。
我們的確可以拿錢去投資,運氣好,說不定可以翻無數倍。但運氣好的終究是少數,萬一這筆錢全賠進去了血本無歸,我們將如何應付未來生活的各種開支呢?
是的,保險收益的確不如我們自己做理財的收益,但是,保險收益的風險是否也比我們自己買股票的風險小很多呢?
我本人是個不敢冒險的人,隨著年紀的增長,不再像剛步入社會時那般「初生牛犢不怕虎」,在做一些重要決定時,顧慮也越來越多:
1、如果遭遇裁員,收入一落千丈,同時面臨中年危機,該怎麼辦?
2、如果離開公司去創業,萬一做了錯誤的決定,壓上全部積蓄但最終虧的一無所有,怎麼辦?
3、如果家庭出現重大變故,導致傾家蕩產,那該怎麼辦?
4、如果出現重大金融危機,所有現在投資的理財產品都嚴重縮水,連保本都無法做到,怎麼辦?
5、如果以上四點都安全,那麼萬一我生了一個敗家子,存款都得拿去補貼孩子,到了我自己退休時,該如何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
我有社保和公司的補充醫保,也購買了商業重疾險,每次出遠門都會買意外險和旅遊險,這些產品都各司其職,專款專用,唯獨退休保障這塊是個缺口,如果有一份理財型保險,可以讓我把一部分錢存起來,在未來每年返現一部分給我,必要用錢時還可以部分或全部取出,那麼豈不是很好?
我最後購買的是香港友邦的一款理財儲蓄型保險,是因為我看中了這款理財儲蓄產品的三個特點:
香港理財保險優點之(長期穩定)
短期供款,5年或者10年,然後長期儲蓄穩定增值,保本保息。 它可以確保本金不會虧損,風險由保險公司承擔;同時有一部分保證利息和非保證分紅,隨著存款年限增加而穩定增長,起到一定的保值和抵禦通貨膨脹的效果。
雖然它的收益(30年年化6%-6.5%左右),可能不如我專心去炒股或者買理財,單這個產品是對我自己生活的一個兜底和基本保障,不受我失業、創業失敗、家庭變故等影響。
香港理財保險優點之(分散風險)
其實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我平時有買股票,有投資房產,也有購買一些短期理財產品,那麼我再分散一點錢去買保險,起到了很好的風險管理和保障效果。另外,香港儲蓄保險都是以美金計價,也很好的分散了貨幣貶值、匯率變動的風險。
香港理財保險優點之(投資穩定)
我自己的理財和投資能力畢竟有限,拿一部分錢交給保險公司專業的投資團隊管理,也相當於吃了一顆定心丸,香港是亞太金融中心,也是自由經濟港,投資團隊能夠方便在全球投資,購置外幣資產。
並且,我在網上查了香港友邦過去12年分紅保險的表現,基本都是超額完成,利率穩定在6-7%。
儲蓄理財險的購買比重疾簡單很多,投保流程和重疾基本相同,而且少了健康申報那部分。
在這裡需要再補充一點的是:
首先,儲蓄分紅險適合收入狀況良好的家庭,在基礎保障和日常投資理財都安排妥當的前提下,有餘力再去購買,不要盲目跟風,為了買儲蓄型保險而影響家庭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從而嚴重影響整個家庭的財務健康。 我在購買儲蓄險時,我的代理人認真評估了我的基本收入狀況和未來的規劃即想法,並給出了她所認為的合理的額度,以及預期了我想要達到的理財效果,經過反覆討論和修改,最終才確立了這個方案、
再者,能夠正確理解理財型保險的長期養老金保障作用,它不是造富的機器,不拿保險的收益來對標理財投資,以達到專款專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