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幫客戶做香港保險分析時,時常聽見客戶說:原本保險代理人說,有新的商品,保障比原本的多,就建議[轉換]比較好的內容,客戶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就解約舊單,重新買新的保單,變成無止盡的一直繳保費的循環,或是把停售商品解約後,當發現真相後很後悔,卻無法再附加回原本的停售商品了。
在聽到業務員說 [轉換] 這兩個字的時候,希望各位謹記三步驟;停看聽。
第一步:先認清自己的需求,同時評估自己有哪些風險和擔憂的事情
第二步:當初為什麽規劃這份保單? 想解決什麽問題?
第三步:看清楚目前保單條款理賠是否符合我們的期待?
當然,或許我們會想說:我們又不是專業人士,哪看得懂保單條款呢?沒錯,保險商品非常多種,條款字多繁雜,或許很難真正自己研究條款。最正確的方法是資訊專業人士的意見,請保險顧問幫我們做保單分析,保險起見,建議可以詢問兩個到三個業務,從顧問的回答中去交叉比對,整理出 商品優缺點也可以詢問業務員條款問題,從2~3個業務員的回答中去交叉比對,比較可以客觀了解目前保障內容。
詳細了解自己保單的優點和需要留意的地方後,再做出是否需要補強或是修正的地方,如果是早期規劃的保單費率相對現在低,或是否有體況,已經有體況的,通常都不會建議更動舊單,重新投保時體況會影響保單承保條件,這些都是必須考慮到的,所以建議真的不要隨便解約,也不要再聽信業務員的[轉換],因為多數保單的轉換就是解約舊單,重新買新保單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