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保險越來越火,內地很多投資公司或者第三方機構看到了商機,開始向客戶推銷香港保險。但是,香港保險公司是不允許沒有香港身份證以及香港保險牌照的人去銷售香港保險的,那麼,內地投資公司或者第三方機構,是怎樣銷售香港保險、以及怎樣從中圖利的呢?
很簡單,就是物色香港返佣比例最高的broker,並組織客戶去香港見broker,再由broker給客戶安排購買。一個旅行團70多個人一起來買都是很正常的事兒。「返佣」就是「返還傭金」,香港市場上,能銷售香港保險的渠道有三種,公司自己的agent、第三方broker、銀行。agent只銷售自己公司的保險產品、broker看起來是中立的(可以銷售任何授予他銷售權的保險產品) 但實際上他只銷售給他傭金最高的保險產品、銀行在這就不細說了 我之前提過它的銷售bug。
而broker銷售香港保險非常野蠻,直接返佣,反20%都是很正常的。另外,而agent傭金沒有broker那麼高,再加上公司直接管理,很少會去給內地保險公司返佣、內地也不會和他合作 因為返得太少。除了返佣以外,broker素質參差不齊,因為他不需要對客戶後續服務負責,很大程度上會欺騙客戶,比如喊高投資收益比例、不保事項也說可保,反正出了事兒找保險公司,已經不關他的事兒了。
所以,那些直接找broker的客戶,自以為聰明謹慎,其實中了圈套。
那麼,找內地投資公司購買,是不是出了事兒可以找內地投資公司呢?
先來說說內地投資公司和broker的存續問題。一個人想購買保險,一定是希望得到長久的保障,那麼就需要購買的平台長久發展下去。我不需要解釋內地投資公司很少能發展得很久的事實了吧?那我就直接說broker了。broker是需要自己在香港租辦公室的,培訓、談客戶都需要自己全程負責,香港的租金非常高,而他們銷售直接返佣,試想一下,broker團隊又從什麼上掙那麼多錢 維持它的運營?到時候你出了事兒,能不能找到當初帶你買香港保險的broker真的難說。就算找到,你這張單他壓根沒掙多少錢,98%的傭金都返給內地投資公司了,他還會有多少精力會來管你?一開始買之前誰不會說的好聽?都是大人了,應該懂得「說說而已」這種事兒真的不可信的。另外,內地投資公司或者第三方機構會不斷物色其他給他返佣比例更高的broker,當初那個broker還跟不跟他合作都是未知。
可能有些內地投資公司會給你一些打折優惠,直接給你保費打個九折啊什麼的。哇,看上去比直接來找香港保險公司的agent買便宜不少呀。可是你想想,省了這一折的錢,虧的卻是香港保險公司後續一輩子的服務呀。以後你若遇到意外,根本不會有一個人服務你,你只能自己打海外熱線聯繫公司。更何況內地投資公司或者第三方機構,壓根不了解香港保險,在銷售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像我都要不斷的參加培訓、才能有全面系統了解。但是如果是公司的agent自己手下的單,公司都會有一個非常系統穩定的傳承方式,他若離職或身故,他手下的單都會由他的經理來管理聯繫。由此,香港友邦等香港保險公司才能這樣穩健傳承百年。
還有人說內地投資公司就在內地,近。你還是要來一趟香港買的呀。如果你在內地直接買,那屬於「地下保單」,根本不受保護。
還沒有說最慘的情況,返佣在香港保險制度是違法的,broker頻繁做這些事一旦被保險公司發現,會被吊銷資格證,那麼他手下的保單全部作廢,你不僅沒有了保障、連保費都要不回來。
所以同樣的錢,為什麼不找直屬保險公司的agent,而要找內地投資公司 再通過broker 來公司購買?當然的確有很多有錢人,只知道香港保險好 想買,不認識直屬公司的agent,只能通過內地投資公司,那隻能說他們不幸了。所以小夥伴們,請珍惜我哈哈。
一字字兒打的,感謝看完。我另外還做了一張思維導圖,方便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