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我們有兩個時間點最適合買重疾險。
第一個時間點是0歲
此時投保,不光手續簡單(身體健康,無需見醫生,遞交各種醫療報告);保費便宜(20W美金癌症多次賠付重疾險、25年繳費,相比30歲不抽煙男性,總共節約近6-7W美金);保障期長(重疾險保終身,0歲投保能保100年);以後沒有理賠糾紛(什麼問題都沒有,保險公司眼中的完美體質);而且當我們一生平安,後期想要直接退保時,也能拿到一筆豐厚的生活費(此時的年複利率往往可以達到4-5%)。
可以說,總的性價比非常之高了。
第二個時間點即是現在
在保險領域,重疾險是一種即使我們有錢,也可能買不到的東西。因為保險公司是盈利機構,而不是慈善機構,它會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條件進行風險測算,如果投保人的風險較正常人高,那麼可能會加價或者除外某些部位;如果明顯高於正常人,那麼結果只能是拒保。一旦有了拒保記錄,再去別的保險公司嘗試投保,也基本會是同樣的結局。
風險係數會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簡單來說就是,隨著年齡增大,我們買不到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
在現在的情況下,可以說絕大部分人都需要重疾險。如果我們當下是健康的,而現在有能力提早把未來可能的風險及時轉移掉,即使是38歲或者40歲,配置重疾險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都需要重疾險?
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因為生病的概率越來越大,看病的費用越來越高,疾病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多。
在人的一生中,得重疾的概率是多少?
之前,我也分析過這個問題。在這裡,我們再來簡單討論一下。(此處選用中國保監會的數據)
2013年11月14日,中國保監會正式發布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在編製過程中,中國精算師協會經驗分析辦公室,收錄了觀察期為5年的7500萬張重疾保單,收集的重疾保單數占整個行業保單的93%。
可以說此表反映的數據,其準確性非常高。
在這裡,我選取了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所提供的,不同年齡的男女性的25項重大疾病的經驗發生率數據,並製作成了圖表。
然後,我們根據經驗發生率表提供的數據,取Pi=1-P。
Pi為不同年齡的人不患25種重大疾病任何一種的概率,P為不同年齡的人患重大疾病的概率(對應於上圖的經驗發生率)。我們可以得到下圖。
於是,我們可以算出在X歲及X歲之前,至少患25種重疾里任何一種一次的概率,即為Pa=1-Pi(1)*Pi(2)……Pi(100)。於是得出:
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根據WHO最新的調查,我國公民平均壽命為76.1歲,男性為74.6歲,女性為77.6歲。
按男性75歲,女性78歲計算,我們可以得出,在一生中男性至少患25種重疾任何一種一次的概率為52.27%,女性為46.81%。
以上的計算僅僅是25種重疾里的概率,不包括其他重疾和其他慢性疾病。同時,在一些人均壽命更高的一線城市,這個概率只會更大。
得一次重疾,我們需要花多少錢?
對醫療問題比較關心的朋友,都會知道現在患病率最高的三種重疾分別是癌症、心臟病和中風,其中癌症的比例又遠遠高於心臟病和中風。
拿保險公司的理賠數據來看,癌症的理賠佔比可以達到總共賠償的75%-80%,心臟病和中風可以佔10%左右,其他的重疾再分享餘下的份額。
如泰康的2016年理賠報告:
具體的數據,大家可以進行相關搜索,如保險理賠數據。
回到正題:得一次重疾,按現在的水平,我們究竟需要花多少錢呢?
因為在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癌症對於不同的人群而言,花費相差較大,故我在這裡只能粗略地列舉一些數據(以香港癌症治療費用為例)。
從另外一個方面,即只看癌症標靶藥物,維持治療的藥費需要多少呢?
在這裡,我截選了部分來自於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的數據。
重疾帶給我們的損失是多少?
前面說到了醫療費用,但其實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在現在的情況下,我們一旦得了重病,是有很大的概率失去工作,從而失去收入的。
但是在這個時候,家庭的開支並不會減少,反而會因為生病而陡增。比如孩子還是得繼續上學,我們可能有房貸和車貸還沒還完,雙方父母還得贍養,除此之外,還必須支付相應的治療費用。
所以總的來看,一場重疾給我們造成的全方位損失,可以說是很大了。不過好在,按照現在的房價,賣一套房可能就可以完成種種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