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不過一份保險而已,在內地買和到香港買,真的有那麼大不同?您是否真的了解香港保險,買香港保險是為了給自己買一份保障,而不是跟風。不過,到香港買保險的那些事兒你真的都了解了嗎?今天我們就幫助大家建立一個正確的香港保險觀。
從香港的保險行業層面看,無疑是促進了香港保險行業的整體優勢和繁榮;
從投保客戶層面看,這極大程度地滿足了不同投保人的需求,讓客戶擁有更多有更多的選擇及更好的保障。
你不知道的香港保險產品優勢
1、提供美元產品
香港很多的保險產品有港幣和美元2種計價幣種,有的保險產品甚至設計成只有美元計價。而內地的保險產品只有人民幣一種計價幣種。
2、較低的保費及較高的保額
保費一般是按人均壽命和死亡率計算的,由於香港的人均壽命(85歲)高於內地的人均壽命(75歲),死亡率也較低,因此,
同理,同樣的保費同樣的繳費年期,被保人能購買的香港保險產品的保額也要比內地的產品高出三成左右。
3、較寬泛的保障範圍
而內地目前像醫療保險這類產品,還存在屬地賠償的限制。另外,像重大疾病險這類險種,內地的產品保障的大病一般在40種左右,而香港的產品保障的大病則一般在60種以上,甚至能達到100種左右。而且,香港的保險產品亦不會規定說客戶使用的進口葯不在保障範圍內。
4、較高的免體檢投保額及可投保限額
而內地的險種在兒童可購買的最高額度、被保人生病住院可索賠的最高限額等額度上均不及香港額度之高。
有了優勢,這些需求就更好滿足
香港保險產品有了上述種種優勢,自然它能夠更好地滿足內地客戶的這些需求:
1、分散內地投資風險
香港的保險產品可投資於全球優質項目和金融產品,且可美金計價。這在一定程度上幫內地客戶:
2、資產轉移
由於在香港購買保險產品,客戶可以直接刷銀聯卡繳費,不用受每年5萬美金限額的外匯管制,因此香港保單成了一些客戶將內地部分資產轉移至香港的有效工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自2016年2月4日起,中國銀聯國際發布了最新指引,銀聯卡境外刷卡交易額度限制為每次交易最高5000美元,不過可以刷多次、多張卡。
3、避稅避債
對於在香港購買的人壽產品、分紅產品所得的賠償額或收益,是不用被徵收遺產稅或個人所得稅的。且在香港「保險權大於債權」的法律框架下,如果被保人破產清算,他所購買的香港保險產品是不會被拿去償還債務的,這就幫被保人很好的保全了資產。
4、財富傳承
香港的保險產品一般有受益人這一項,投保人在投保時往往需要指定受益人,尤其是人壽保險。由於能指定受益人,且保單的賠償款只屬於受益人一人,
不過,風險依然是不可避免的……
優勢雖多,但對於內地客戶來講,一些不可避免的風險依然存在:
1、匯率風險
內地客戶購買的香港保險產品一般是港幣或美金計價,繳費時大部分是用其內地賬戶里的人民幣金額兌換成港幣或美金。
且產品最後的收益或賠償所得款,皆是港幣或美金,若客戶最終將其再兌換成人民幣,將又要面臨匯率風險。
2、理賠糾紛風險
香港保險公司的理賠原則是「嚴核保、寬理賠」,所以在客戶投保時,會要求客戶如實申報健康狀況。有醫療記錄或健康狀況的客戶,保險公司會要求做相應的體檢。在這個核保過程中,保險公司可以全面地評定客戶的風險級別,並決定以何種條件受保。所以,銷售人員過硬的專業素質和客戶對核保過程的配合,是香港保險的理賠順暢的基礎。
香港保險公司的理賠流程簡單,結果公開透明,每年都會公布理賠報告。以香港友邦為例,作為目前市場佔有率居於香港市場首位的公司,它的理賠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如果客戶對理賠結果不滿意,也可以向香港保險投訴局投訴。
香港保險投訴局,負責處理牽涉金額在100萬港幣以下的個人保單索償糾紛。它的營運經費來自會員公司,只要保單是在香港簽署的,所有保單持有人,不論其居住地,皆可使用投訴局的免費服務。倘若牽涉金額在100萬以上,則可以直接向香港法院提起訴訟。
保險產品:重疾、醫療、意外和人壽險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是槓桿比率,也就是保額與所繳保費的比值。在數學意義上,這個比值越大保險產品的性價比就越高,可以作為參考指標之一。但是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例如,重疾險A的槓桿比率高於重疾險B,但是很可能重疾險B的保障範圍比A要大。
買香港保險需要注意的地方
1、必須在香港簽單
由於香港保監會規定,內地客戶想要購買香港保險產品的話,必須親赴香港,不能在內地地區進行。在內地購買的香港保險屬於「地下保單」,是不受香港法律保護的。
2、了解匯率風險
內地客戶通常選擇以美元計價,但大多數內地客戶繳納保費時動用的是其內地銀行賬戶里的人民幣,將來保單索賠拿回的是美金,所以存在一定程度的匯率風險。
3、理賠無需來香港
客戶若發生理賠,或想要從保單里提款,只要填寫相關的表格並附上相關的發票及證明(如有需要),快遞至香港的保險公司即可。保險公司基本一周內就可把對應的款項打至客戶指定的銀行戶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