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家庭理財,也許不同的人會給出不一樣的選擇,但是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家庭財富累積和傳承,避免受外界因素干擾,保單和理財是伴隨一輩子的,我盡我所學到專業知識給到你們建議和服務!
不同階段年齡不同家庭財務情況所買保險解決的問題有所不同!那麼,富人幹嘛買保險?
1:規避風險,以小搏大
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富人的錢也是錢,都是自己通過辛苦勞動努力機遇才智創造的。
一旦發生風險,花的是自己的血汗錢,而且現實中,富人對錢的敏感度並不低,會更珍惜自己的錢。能用1萬保費轉移50萬的風險,為什麼不買保險呢!
對富裕階層來說,保險不是幫助他們賺錢,而是保住他們賺到的錢。
很多富人的工作壓力大,應酬多,長期高強度工作往往也導致身體更差。他們的風險反而比一般人大。
生命是向死而生的,一個人無論能力再強,資金再多,權力再大也無法預料風險何時發生,以及發生後損失多大。
一旦出現意外,對於富人來說失去的只是生命本身,而整個家庭失去的不只是頂樑柱,還可能會失去了繼續高品質生活的物質基礎。
通過購買足額保險,可以保障其在喪失掙錢能力的時候,使自己及親人挽回失去的量化價值,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延續較為優越的生活方式。
2:資產保全 鎖住財富
眾所周知,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科技的創新,企業經營的風險無處不在,富人們的資產很容易因經營不善或者金融環境動蕩而縮水,今天的億萬富翁也許在一夜之間陷入赤貧。
花無千日紅,企業發展已是有周期性,企業經營不善往往會資產將一部分用於支付債務,而且股東的個人資產也要用於償還債務。
個人獨資企業家庭共有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企業發生風險,個人資產也無法保全。
2017年7月3日,樂視董事長賈躍亭及妻子甘薇名下超過12億元的銀行存款已被銀行凍結。
人壽保單是不納入破產債權、不用於抵債、不被查封沒收的財產,因此對於保全個人資產具有先天的優勢。
保險就像自家的「守財奴」,忠心耿耿地跟隨著我們,為我們的家人保全資產,鎖住財富。
3:財務規劃 財富傳承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二十三條、三十四條分別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
「按照以身故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所簽發的保險單,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不得轉讓或者質押。」
因為人身保險合同是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所以當所有的財產都被凍結甚或拍賣時,人壽保險的保單不能被凍結和拍賣,被保險人領取保險金是受法律保護的,不計入資產抵債程序。
此外,保單貸款功能也可以在關鍵時刻成為最好的「變現」工具。
從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人壽保險還是很好的合理避稅和遺產安排工具。很多世界富豪通過購買高額人壽保險來有效規避開因為大量資金和財產滯留所產生的利息所得稅以及遺產稅。同時,保險指定受益人的獨特方式還可以有效避免遺產糾紛。
而中國的遺產稅也提到過多次,可以預見到,遺產稅的到來不會太遠,為什麼現在沒有馬上施行,很大原因是怕資產外流,但是「CRS」前奏已來,「遺產稅」就不會太遠!
保險的避稅作用,也需要及早安排,當然如果是惡意的,後期因為政策和法律的改變,也會失去效果。
因此,對富人而言,及早做好人生財富的規劃,對自己、對家人都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以下是我根據你們實際情況給出我自己的建議:
重點::安全性、穩定性、合理性、增值性、遠瞻性、公益性。
投資推薦:貨幣基金、保險、股票、黃金、信託、收藏品、、國債、不動產
投資建議:根據年齡及財務及家庭情況此時我們追求的更多的資產配置讓資產穩定上升(主要是安全性+增值性)
1、保障保險
具我知道的目前你和曾姐各建立了100萬重大疾病保險+社保,100萬的保障對於國內醫療資費來說這是合理的,需要補充點普通醫療保險來補充社保的不足之處,一年大概500-1000元人民幣!再加點意外險對於保障這塊就比較完善了,在養老規劃年金這塊再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配置!2:芷希妹妹的保險,目前投保的是理財年金保險,是屬於投資增值保值屬性!關於保障這塊後續需要補上,考慮到後面可能妹妹會出國求學等因素,建議建立一份真正能全球醫療的保險!保費其實比普通都貴不了多少,性價比反而會更高!目前國內不少保險公司支持全球理賠,但真正能做到全球醫療理賠簡單便捷的就是友邦保險,工銀安盛,及中信保誠等少數中資保險公司!其他保險公司手續比較繁瑣,如友邦在國外醫療是沒有醫院限制只要合法在中國內地反而有限制!醫療病例本不需要翻譯不需要大使館蓋章等手續!國內公司是做不到的!如去日本的話可以考慮國內的長生人壽保險公司,在日本是走綠色VIP渠道,計劃這得根據實際情況來作建議!(推薦:國內+香港)
2、理財保險
怎麼選擇?選擇什麼產品?
所謂理財目的:1:就是希望安全保值增值(賺錢),首選香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自由市場金融中心,金融知識,投資環境,悠久歷史及政策法規誠信度在行業里都得天獨厚!香港保險內地客戶群體主要是北上廣深,北上廣深代表中國最頂級高凈值人群他們的選擇不是沒有道理!我就不過多陳述!當然香港保險有他缺點A:匯率風險,關於匯率我自己的觀點是有漲有跌,合理配置理性看待就好!市場上看多看空都是各方利益所在,世界上配置美元最多人是中國政府(香港保險同時以可以配置港幣和人民幣只是收益約差美金)B:政策風險,外匯管制,易進難出,這是屬於國家現階段的政策管控,主要針對超級富豪和部分官員的不善舉動,影響到普通百姓!我相信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完善和開放就不是問題了,否則國策人民幣國際化就是打自己的臉已不符合國家利益!具體資金合法進出我在細部告訴你!C:產品缺點,任何一款產品都是不完美的都會有瑕疵,主要還是看適合不適合自己的需求,在香港媒體自由的地方,每款產品及公司除了受到香港嚴格監管部門監管外還會受到市場媒體的監督,看優點安全增值就好!D:服務:保險服務其實非常重要,交錢領錢都沒有內地方便,內地保險市場發展是最近10年,真正的高峰兌付期是在2030後,很多人包括代理人都不知道以沒有辦理過每年年金領取都需要遞交申請,和一些日常變更資料的服務,這是對公司和代理人專業水平及服務考驗!、
以下是大概數據參考
3、關於CRS
我個人認為稅收這問題與保險無關,合法的收入在任何地方任何國家買保險和消費都是合法的沒有一點問題!反之,真有問題,政策性的在國內國外都不好說,相比在境外還是會更好一些,有如薄希來兒子在香港英國保誠的年金保單無影響,和文強把錢藏魚塘同樣查獲一樣!偷稅漏稅很大程度上是與政府職能有脫不了的關係,普遍行為!正常看待!
若真的擔心:個人建議目前途徑有台灣保險(台灣政治身份特殊),台灣保險比香港還簡單方便,台灣法律規定不需要過境,內地可簽,贖回方便,海外賬戶包括(香港)就是秒到!詳細得細聊!
4:財富傳承長期穩定:資產隔離、避債、避稅
這個主要還是投資遠瞻性,考慮財富的繼續積累,讓越來越多財富可以代代相傳,越來越富!
目前,中國沒有實施遺產稅。而保險公司、私人銀行等為富人規劃所依據的遺產稅,來源於2004年9月21日由《經濟日報》主辦的中國經濟網首次刊登的《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此後草案部分內容於2010年作了修訂。不過都10年了,該草案一直沒有落地施行。2013年,國務院《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若干意見》中提出,「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徵遺產稅」。
如果上述遺產稅開徵,遺產超過1000萬元,使用的稅率為50%,500萬-1000萬元,稅率為40%。根據遺產稅草案的細節,中國公民的遺產,無論在境內還是境外,都要課稅,甚至外國公民在中國境內的遺產,也都要課稅。另外,子女必須先以現金繳稅,才能領到遺產。(可以參考國外發達國家)
但是,人壽保險卻能起到規避遺產稅的作用。根據遺產稅草案,被繼承人投保人壽保險所取得的保險金,不計入應徵稅的遺產。
「也就是說,受益人獲得的保險金,不屬於遺產,也不用清償被保險人生前的債務,另外,根據保險法,保險賠款也免繳個稅,」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政法委書記高育良,在香港給子女和妻子買了信託基金,「恰是最流行的模式」,前述華南商業銀行私人銀行部劉經理對時代周報記者說,用資金購買大額人壽保險,相當於把資金都存入保險單,指定信託成為保險單的受益人,一旦身故,保險金就進入信託,信託負責管理這筆保險金,並按照客戶的意願,把保險金分配給配偶、子女、孫子女等。
「CRS之後,這種信託裡面裝保險單的,要穿透到受益人。
二:不動產 、黃金
房產毫無疑問過去10-20年是市場投資回報的最高的產品,真正決定房價快速上漲的大部分因素是貨幣的政策M2和土地價格地王和銀行的現貸政策,其次小部分因素就是剛需地段丈母娘等!試想超發的貨幣政策,貨幣印多了,地方政府要GTP低價強拆從農民手裡把地贖回高價把地賣給開發商,開發商去銀行貸款修房,房子要找買家,百姓沒有錢,銀行打電話沒有錢沒有關係我借給你!這樣開發商和銀行的債務關係轉讓廣大百姓分散風險!市場就活了!地產商就上了過去富豪榜N多年!
那麼房地產值得投資嗎?我個人覺得是從投資角度考慮至少目前政策及環境沒有必要,因為目前政策有變了,未來10-20年翻翻的概率會偏小,若自住房我建議有錢就買,根據妹妹以後的意向城市買是不會錯,畢竟房子和黃金是目前市面上抗硬通貨膨脹的好產品,何況買房是自住是一個家的概念,無法用金錢去估值!漲跌不會賣與市場沒有關係只是心裡上的慰藉!何況房子政策目前沒有計提於CRS體系!
三:遺囑、保險、家族信託
是當下,國內高凈值人士、財富傳承理論與實務界最為關注的私人及家族財富傳承之核心工具,三大工具各有千秋,在使用中各有側重,應結合個案財富傳承總體及細分目標、家庭成員關係、所傳承財產類別等個案情況,以三大工具為根本,作整體籌劃,結合其他傳承工具之使用,才能達成傳承之目的
總結:(信託+保險+房產)為主其他為輔(貨幣基金、股票、黃金、銀行理財及定存、收藏品、國債);保險配比:境外配置50%-60%,境內配置40%-50%具體公司和產品後續建議在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