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起這樣的一個標題會不會讓大家意外,為什麼說香港保險還能火多久呢?也許香港保監會之前公布的內地人購買香港保險的數據,讓大家略有吃驚,因為從今年開始,內地客戶購買香港保險的比例在下降,具體什麼原因,大家應該都清楚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由盛及衰的生命歷程,對於內地市場,香港保險還存在多大的吸引力?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萬物生息自有規律,和內地差異化優勢是港險受熱捧的根本所在。其它的譬如國家政策的收緊、保險市場的調整等等都只能影響,不能成為決定因素。
目前,國內保險正在迎來一個蓬勃發展時期,包括馬雲在內的大佬攜帶巨額資本紛紛搶食保險這塊大蛋糕,保險市場日新月異,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產品更新。從客觀上講,內地保險這幾年發展不差,比如醫療險方面就出了網路爆紅的百萬醫療「尊享E生」、分紅險就有以3.5收益保底的「福臨門「,還有眾多的高端醫療險等也逐漸走入大家的視野之中,昨天我在看一款內地的消費型保險的條款,發現竟然不是保證續保的,不禁讓人心寒,為什麼這樣的產品在內地還有如此廣大的市場呢?是因為國人對境外保險產品認識的缺失,還是對境外保險產品的不認同,導致這樣的不公平條款的出現呢,讓人反思。
香港保險是一個成熟的國際性市場,從保險行業規章制度、保險公司的背景、從業人員的素質上、保險產品的設計上,堪稱一流。
在香港保險爆紅的這幾年,很多人都有將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進行對比,褒貶不一。但作為港險在產品上的優勢,卻無一例外的得到了人們的認同。
首先,相比於在大陸投保,香港保費較低、保額較高;特殊險種可以接受更高年齡投保;投保金額一般沒有特別限制;投保數年,保障至終身;重疾保障範圍比較大;嚴入寬出,全球理賠。
其次,香港保險以其較低的價格和較高的分紅吸引著內地投保人。從產品價格上來看,內地人身險預定利率普遍在3.5%-4%之間,而香港人身險的預定利率普遍在4%-5%之間,略高於內地人身險0.5%-1%,投資型保險回報率在4%-8%;從投資回報上來看,由於監管環境和資本管制差異,香港保險市場配置更加靈活有效,能獲得較高投資回報率。
再者,提供美元產品。與內地只有人民幣一種計價幣種相比,香港很多保險產品有港幣和美元兩種計價幣種,有的保險產品甚至設計成只有美元計價。
這些優勢,讓香港保險不火都難,誰不願意用最少的價格買到最優質的產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