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為什麼香港高端醫療保險越老越貴?》提到年齡增長令保費上升,從高端醫療保險現時的保費表看,老年及壯年的保費已相差約4倍,甚至更多,但這個升幅,還未計算醫療通脤。究竟醫療通脹有多高?根據Willis Towers Watson顧問公司的研究指出,香港過去三年的醫療通脹率約每年9% ﹙見注1﹚,遠較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1.5% 升幅高﹙見注2﹚。
怎樣預計醫療通脹對將來退休時﹙65歲﹚保費的影響?
假設受保人今年35歲,投保高端醫療,今年實際需付的保費是 $13,600元,根據現時保費表內65歲的保費是 $55,360元,如果每年9%醫療通脤率複式計算,30年後65歲時,預計保費將會是 $734,499元,以下是計算方法﹕
當然,醫療通脹是難以預測的。所以,我們亦嘗試以不同的醫療通脹率,分別是3%、6%及9%,預計市場上多個高端醫療保險產品,受醫療通脹影響下,將來65歲的保費 。
現時,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沒有在宣傳品或保單上,清晰計算醫療通脤對未來保費的影響。筆者暫時觀察,只有永明在宣傳品作出類似的計算,其假設的複式年期較上述例子的短。
為什麼醫療通脹哪么高?
醫療通脹受不同的經濟、社會及科技因素所影響,具體地說,如人口老化、公立醫院爆煲、私營醫療需求上升、私家醫院加價、先進但昂貴的醫療科技等,都導致醫療成本節節上升,這是我們經常聽到,又合情合理的客觀環境因素。
但實際上,不同保險公司的加價幅度及頻密程度都不同,為什麼?
從保險公司的角度,它們需要管理的是風險池﹙risk pool﹚,裡面有健康及不太健康的客戶,健康客戶的保費用作支撐不太健康客戶的賠償額,如果某保險公司的索償個案及賠償額特別多,實際賠償額與預計賠償額出現偏差,保險公司便有加保費的壓力,以維持一定的利潤目標。
無疑,醫療通脹是不爭的事實,亦可能是保險公司加保費的最佳擋箭牌,所以,消費者要留意醫療保險的實際保費加幅,是不是比起醫療通脹率更高。當您收到續保通知書時,不妨找回當初的保單,看看﹙想當年﹚保費表內相關年齡的保費,再比較續保通知書上﹙今年﹚需繳的保費,便可計算加幅。
注﹕
1. 根據Willis Towers Watson顧問公司,於2015、2016、2017年,醫療成本升幅為9.1%, 9.1% 及9.6%
2. 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2017年10月份整體消費物價與1年前同月比較,上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