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中國高凈值人群出國需求與趨勢白皮書》(Going Global: Trends ofthe Chinese HNWI 2016)中提到:
◆ 近五成的高凈值人士表示會繼續增加海外金融配置,目前這些人的海外金融投資已佔他們投資資產的16%
◆ 海外信託占海外金融投資比達17.1%
◆ 31.2%的人士選擇信託公司作為海外金融投資的最主要渠道
Q:那麼對於高凈值人士來說,為什麼會選擇海外信託作為資產配置的重要部分?
配置外幣資產
高凈值客戶的生活日趨國際化,投資日趨國際化,他會有很高的外幣資產需求。其實跟高凈值客戶溝通,他會告訴你,家人在美國也拿到美國綠卡,第三代取得了美國國籍,希望給他們留錢,兩個小孩在20歲的時候各拿到100萬美元作為孩子的教育金。
為了實現對孩子的這樣一個愛與傳承,由於中國可換匯額度的嚴格管制,每人每年5萬美金的額度,意味著我和愛人每人每年可換匯10萬美金,意味著他要去攢夠這200萬美金的教育金,要高達20年的 準備期才能用滿這些外匯額度,而且是在沒有其他外幣用途的情況下,專款專用,20年才能實現這個目標。
因為高端客戶他的生活越來越國際化,越來越多的家庭成員國際化,所以說越來越多的外幣資產提上了他的投資日程。
為什麼說買海外信託能實現外幣配置呢?海外信託的幣種要麼是港幣,要麼是美元,港幣和美元是聯匯制,不會有大的相對匯率浮動,幾乎有95%的內地居民買的都是美元信託,因為他們有這樣一個現實的外幣需求。
免徵遺產稅
從2000年推出遺產稅草案開徵,就有一個明顯的政策暗示「劫富濟貧」。在任何國家都一樣,越來越多的富裕人群在擔心這一點。雖然沒有正式實施,在近些年的兩會期間,關於遺產稅開徵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
甚至有學者建議在深圳進行開徵遺產稅的試點。鑒於這一點,越來越多的富人也意識到,如果不做好相應準備的話,未來很有可能自己的資產要被開徵遺產稅,會有很大一部分錢變成政府資產。
海外信託的5大優勢
信託作為一種實現財產隔離功能的財富管理手段,已被境內、外的高凈值人群廣泛使用。鑒於信託關係成立後,所交付的財產就成為信託財產,系一種獨立於委託人、受託人以及受益人的財產,這使得信託財產具有了財產隔離的功能。
只要你合理合法使用「信託」的功能,信託自然能夠為你個人財產穿上一套「保護衣」。尤其是在面對龐大的家族財富時,信託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私密性強
設立信託後,無需遺產認證,避免了身後財產明細公諸於眾,有利家產信息的保密,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遺留的生意和後代不受外界的影響。
例如,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 · 沃爾頓生前為他的孩子們設立了多個信託,但外人從他的遺囑中只知道有這些信託的存在,至於這些信託中的資產明細和執行條款卻是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
隔離風險
有時財產繼承人難免不受債權人甚至來自於其他家庭成員對財產的追索和分割威脅,但如果設立了信託,信託資產作為獨立存在的資產,其名義所有權屬於受託人,任何外界的變故都不會影響信託資產的存在,這樣至少在信託範圍內的資產便受到了隔離保護。
所以,有了信託保障,再不必擔心由於生意失敗而被迫轉賣公司、變賣豪宅、甚至導致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劇發生了。
約束後代
由於信託受益人沒有任意處置資產的權力,可以避免後人揮霍家產或被騙錢財等風險。通過設立信託,可以實現某些特定的財富傳承目的。
例如,在促進繼承人成才方面,國外的信託基金有時可以附帶家長確定的各種有趣條件,如:「必須考上大學」、「必須獲得某種獎項」、「必須從事某種職業」、「必須結婚才能一次性得到一筆錢」、「必須生子才能再得到一筆錢」、還有支付創業輔助金,等等。
靈活性強
只要不違反法律,家族信託的各個條款可以依據委託人和受益人的情況而任意擬定,不僅在存續期限、資產管理、收益分配等方面可以靈活約定,還可以依據委託人的要求,約定未來修改信託約定的條款和機制,以便於家族信託適應不同時期家族發展的需要。
註冊地的獨特性
國內也有信託產品,為何高凈值人仕們偏偏導向了海外信託呢?有遠見的高凈值人仕會根據不同國家其不同的司法體系及稅務政策作判斷,選擇符合自身及家族成員條件及利益的註冊地,不同註冊地所帶來的益處讓信託本身價值增倍。
以庫克群島信託為例,其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國際信託司法權,提供了全世界最堅固的資產保險柜,註冊於庫克群島的信託享有獨特的優勢:限制性的求償時間。
庫克群島的國際信託法阻隔了已在庫克群島進行轉移超過兩年的資產請求訴訟。信託資產轉移超過兩年後,將不受其海外所發生之破產牽連,債權人無法向庫克群島法庭提出追討訴訟。
相信你知道高凈值人士們選擇海外信託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