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有錢人越來越多,富二代遍地都是。一個靠譜的數據顯示,至2017年底,僅亞太地區私人財富總額將達42.3萬億美元,已經超過西歐。我們國家2016年人均GDP約8100美元。數據說明現象,國內高凈值人群規模以及個人財富積累確實如脫韁野馬般在飛奔。
那麼多錢,怎麼用?怎麼管理?怎麼增值?怎麼平穩的交給下一代,這是富裕階層的一大困惑。
隨著全球資產配置的展開,早在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前,高凈值就已經開始了海外資產的布局,並且資產類型廣泛,比如公司股權、房產、現金、金融資產、藝術品、珠寶等等。
越來越多的巨富或成員較複雜的家庭,已經不再通過公證遺囑的方式來傳承財富,他們開始嘗試功能更全更加安全的海外家族信託計劃。
海外家族信託的作用非常之多,高鳴諮詢分四個系列並結合案例逐一為高凈值人士解讀這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我們就先來講講海外家族信託的風險隔離功能。
風險隔離功能是信託制度具有的一項獨特的功能,其核心是信託財產的獨立性。
基於信託財產所具有的獨立性,信託一旦有效設立,信託財產就從委託人、受託人和受益人固有的財產中分離出來,專為信託目的而存在,即使委託人發生債務或破產清算,債權人無權拿回。
目前來看,海外家族信託是非常好的資產隔離工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委託人風險隔離。
高凈值人士最有可能面臨的破產風險
據統計,千萬高凈值人群中,55%為企業主,而能進入到億萬高凈值的人群,75%為企業主。擁有自己的企業似乎是高凈值人士的特有的標籤。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增長減速、深度調整、風險顯露是三個基本特徵。在部分行業削減過剩產能的過程中,許多實力薄弱、或者經營管理落後的企業將難以為繼,或進入破產。
馮立先生是浙江一個生意人,隨著當地製造商品出口繁榮,二十年間生意逐漸擴張,擁有了倉庫,包裝廠,廣告公司,以及一些房地產開發項目,家庭總資產上億。馮先生的大兒子今年剛滿12歲,小女兒8歲,馮先生所有的公司股權,大多都以自然人身份獨資或與合作夥伴合資持有,股權控制比較分散,且一般不分紅。2016年,旗下企業資金斷裂,負債纍纍,梁先生破產,變賣了名下兩處房產以及不少金融資產用來抵債,家庭正常生活收到嚴重影響。
假如早幾年,他能將資產進行合理規劃一分為二,一部分通過家族信託進行隔離保護,一部分用來投資金融產品或者對自己的企業進行投資。
就算企業破產倒閉,海外家族信託還可以保全資產,今後還有可能利用部分資產東山再起。
離婚風險不可預知,還是要防範於未然
海外家族信託也可以保證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的隔離。
以王寶強為例,他的財富已超過1億元,其中大部分資產是他在和馬蓉的婚姻存續期間賺得。
沒辦法,按照婚姻法規定,財產要平均分割,包括各種收入、股權、房產、汽車等所有有財產價值的物品。更重要的是連婚前財產在婚後取得的收益也要平分,這實在令人氣憤。
但是,如果王寶強婚前設立一支家族信託,並控股演藝經紀公司。演藝經紀公司向王寶強發放合理的工資和勞動報酬,並根據公司章程定期將利潤上傳到股權家族信託中,他就可利用家族信託間接控制演藝經紀公司的股權,並實現信託資產與家族成員的財產相互隔離。
連帶擔保這種事 沒有設立海外家族信託最好不要碰
「連帶擔保」已經成為很多高凈值人群在財產保障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部分高凈值人群個人會在自己企業發展過程中承諾連帶擔保責任,甚至自身的企業為朋友的企業承擔連帶責任,而一旦發生債務糾紛,就會波及自己名下的早期資產,甚至牽連其妻子/丈夫或孩子名下的資產。而海外家族信託的設立,可以將自身資產與連帶擔保責任徹底撇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