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診斷疾病,乃病人得到妥善治療的第一步。不同醫生的專業範疇及經驗有異,加上醫療失誤或錯判病情的事件時有發生,病人若經濟許可,總想尋找更多醫生對病症和治療的意見,帶來多一點的保障。
今年初醫療管理公司Medix在香港進行了一調查,指有逾八成的受訪者在面對嚴重疾病時,會希望尋求第二意見,反映港人對於接受第二醫療意見的態度開放。
醫療團隊 提供整全療程
該公司在港亦有提供第二醫療意見諮詢服務,Medix行政總裁Sigal Atzmon認為,愈來愈多人願意尋求第二醫療意見的原因,是年輕一代的教育水平提高,對健康及疾病亦有更高的意識。加上現今科技發達,人人上網皆可得到不少有關不同疾病的資訊,不再像以往一樣認為原診醫生的診斷及意見是至高無上,不能挑戰,亦增加了尋求第二醫療意見的動機。
Sigal提到一個個案。一位病人在甲狀腺上有一直徑大概為0.4毫米的腫瘤,在接受活體組織檢查後,仍未能定論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當時病人的原診醫生建議她接受手術,切除部分甲狀腺,但後來該公司為病人提供第二醫療意見諮詢,透過事主的醫療紀錄、化驗結果等資料,加上諮詢各地專家,結果一致認為不用進行手術。公司便協助事主寫了一封信給其原診醫生,詳述有關資料,結果事主的原診醫生看過資料後,也同意建議取消手術。
Sigal認為第二醫療意見可給病人了解更多的選擇,是作醫療決定重要的一環。不過,她認為第二醫療意見也有其限制,因為只找與原診醫生不同的醫生給意見,都只是一次的諮詢,有關意見亦只在求診當天提供。相反若可把病人的病情及所得的醫療資料及報告整合,為病人成立一個專屬的個人醫療團隊,提供更整全的個人療程管理,將對病人更理想。
該公司在全球有300名常駐醫生,為其客戶檢視個案,及提供相關的醫療建議。當接到客戶個案,一般會由一位個案管理經理(多為內科醫生),及一位護士組成團隊;若有需要亦會在團隊中加入相關的專科醫生。不過她不願透露公司目前在港的醫生數量,只強調團隊會親身與病人會面,更深入及詳細地了解病人的需要。
不過邀來一隊專家會診,所費自然不菲,談到公司的第二醫療意見及個人療程管理的相關收費,Sigal不願透露,只指每客戶個案獨立,所患的疾病及所需接受的治療皆不同,收費不能一概而論。
不少香港保險公司皆有與醫療機構合作,只要客戶投保個別保險產品,便可為受保人提供第二醫療意見諮詢服務。不過,醫療機構與保險公司合作,在角色上難免讓人孤疑會有衝突,能否做到不偏不倚協助客戶,提供獨立的醫療意見。
提到此事,Medix行政總裁Sigal強調公司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因應病人的情況建議相應合適的治療,不會考慮醫療保單是否覆蓋相關的治療,治療費更不是團隊考慮因素。與香港保險公司合作的原因是為了市民在可負擔的情況下,讓最多的人接受這項服務。
現時市面上有不少香港保險公司的產品都附有類似服務,如富衛人壽、大新人壽保險、美國萬通保險亞洲,均與美國醫療機構的專家合作,購買旗下的癌症醫保產品可作為附加權益,亦有免費提供專業第二醫療意見。友邦旗下更有多種醫保產品,都為受保人提供個人療程管理服務。
不過要留意,並非所有附加的相關服務都是免費,有公司要求受保人就每次徵詢繳付500元費用,而且不同計劃覆蓋的服務範圍各異,故投保人在選購時必定要先了解計劃內容,才能在患病時獲得合適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