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事保險行業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客戶對「重疾險」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誤解」,此文總結了我過往遇到的諸多「誤解」,並為大家一一解惑。
▎誤解1:我年輕身體很好,用不上保險,買了豈不是浪費?
正解:保險是為以後可能會發生的疾病做準備的風險預防機制,只有健康的人才能作為健康保險的合格被保險人,已經患病的人是不能投保的。
隨著年齡的漸長,患病幾率也在增加,因此,健康保險的保費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遞增。如果,你年輕且身體健康,你應該感到慶幸並儘快為自己投保。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用最小的成本為自己換取最大的保障。
從另一個角度考慮,由於我們所處環境和食品安全形勢的惡化,近年來,我國的重疾發生率在增加,且發病年齡明顯向年輕化發展,這也是我們應該儘早為自己配置重疾保險的原因之一。
▲ 肺癌等疾病在20-25歲的人群中,已不罕見
▎誤解2:我有的是錢,這輩子花不完,保險對我來說沒有用。
正解:保險的功能很多,對於經濟不是很寬餘的人來說,保險解決的是發生不幸時收入突然中斷帶來的經濟問題,在這裡,保險起得是保障作用。而對於有錢的人來說,保險起得是保全自己已擁有的財產的作用。
假如,一次看病需要50萬元,以你的財力也許可以很輕鬆地解決。但是,如果保險讓你只用1萬元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為什麼不願意省下49萬元呢?這就為什麼世界上有很多巨富家族都會為家族成員購買人壽保險。因為他們深知,保險帶來的風險槓桿能夠起到保全財富的作用。
▎誤解3:買保險不如把錢放在銀行合算,也不如投到股市賺得多。
正解:保險是資產配置重要的一部分,就像標準普爾的家庭資產配置象限(如下圖)建議的,資產應該分為四部分,作為生錢的部分可以放在銀行,也可以放到房產、股票等各種資產類別中;但是右上角救命的錢卻是不能由投資來代替的。
首先,投資有風險,比如,本金虧損的風險、流動性缺乏的風險等。當疾病來襲時,我們需要的是短時間內能夠自由使用的現金,確定性和及時性是能由保險合同提前固定下來並受到法律保護的,這是任何其他投資和理財都做不到的。
▲ 標準普爾的家庭資產配置象限
▎誤解4:人早晚都會死,買保險有什麼用?
正解:重疾保險的發明者外科醫生馬里優斯∙巴納德博士曾經說過:「大家都需要重疾保險,不光因為人人都會死,還因為我們都要好好地活著。」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關注度的提高,很多重大疾病都能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最後完全治癒。就像下圖所示,重大疾病治癒率和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近年來都呈現大幅升高的趨勢。例如,近50年大腸癌患者的5年平均存活率上升了3.5倍。
治癒重疾的前提是經濟支持、技術支持和輕鬆的心態。簡單說就是有錢找好的醫生,輕輕鬆鬆治病。不用擔心進口葯醫保不報銷,不用擔心花光了孩子的教育金,不用擔心養病期間沒錢還房貸和車貸。重疾保險給付的保險金可以解決醫療費用、療養費用以及解決家庭的收入中斷。
而這樣一份保險所花費的成本,實際上不過是一個月少下幾次館子,一年減少一次旅遊就能節省下來的數額而已!
▎誤解5:保險公司萬一倒閉了怎麼辦?
正解:《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三章第八十四條規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分立、合併外,不得解散。」
第三章第八十七條規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消的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必須轉移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
第三章第八十八條規定:「保險公司依法破產的,破產財產優先支付其破產費用後,按照下列順序清償:
1、所欠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
2、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
3、所欠稅款;
4、清償公司債務。
我們繳納的保險費關係到今後保障的大問題,保險公司開辦的長期壽險屬於對廣大投保人的負債經營性質。因此,保險法對保險公司的經營過程均有嚴格的規定,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投保方的利益。
▎誤解6:聽說保險索賠特別麻煩
如果你沒有經歷過保險索賠,那你只是聽一些人說保險索賠如何麻煩。
正解:其實,這個問題應該辨證地來分析。保險是一種法律合同行為,保險公司的理賠工作要求公正、客觀、及時和準確。
理賠的依據就是雙方簽定的保險合同,所以,在簽定保險合同的時候,我們應該仔細審閱並理解保險合同的條款內容,特別是保險責任部分,而不是盲目相信保險代理人的推銷話術,感情用事。
同時,我們又要認真地履行「如實告之」的義務,實事求是地對待保險公司的書面詢問。另外,當保險事故發生後,應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並收集保存有關證據資料,以便索賠。只要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保險索賠就不是難事。
▎誤解7:我有社會保險,不必再買其他保險了。
正解:我國的社保雖達到全民保障,但是提供給每個人的保障額度都不高。
社保中有一個神秘的「藍本」,只有在這個小本上的藥品和醫療支出才能被報銷。通常,昂貴的特效藥和進口葯都不在報銷的範圍之內,而當我們患上重疾的時候,需要的恰恰是這些昂貴的特效藥品。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數據顯示,惡性腫瘤平均治療費用達到15萬至50萬元。在腫瘤專科醫院,自費葯的比例高達90%。
即便在社保的報銷範圍之內,報銷比例也會隨著醫院級別的升高而降低。也就是說,去三甲醫院看病會比縣醫院的報銷比例低很多,而當我們患上重疾的時候卻往往會選擇去大醫院就診。
再次,社保是個人墊付後憑單據報銷的模式,也就是說你自己得先有這麼多錢去治病才行;而重疾保險是確診後即給付現金的,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解決治療費用問題。
▎誤解8:我家經濟負擔比較重,哪有閑錢買保險?
經濟負擔重和沒有流動資金是很多家庭拒絕重疾保險的原因。
正解:實際上越是不夠富裕的家庭越需要做好風險保障,因為這樣的家庭抵禦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差,而疾病的風險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一個富裕家庭或許還可以靠存款來解決大病費用,而一個不夠富裕的家庭又靠什麼呢?
正如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因病致貧甚至無力醫治尋求捐款的案例有很多。如果他們都能夠用很少的保費為自己和家人建立一份重疾保障,這樣的悲劇或許也就不會發生了。
▎誤解9:孩子重要,要買保險也得先給孩子買
先給孩子買保險是很多人的想法。
正解:實際上,最應該配置保障的是家庭的經濟支柱。
孩子生病,家長可以用自己的收入來支付醫療費用;家長生病,家庭的主要收入就中斷了,醫療費用更無處著手。甚至,家長需要把給孩子存好的教育儲備金,以及家裡的房子、車子換成現金來治病。這對家庭的經濟是最沉重的打擊,就像巴納德博士說的:「我用最好的技術治好了一個又一個的病人,但是他們在財務上卻已經死了。」
▎誤解10:買保險不吉利,一買就出事
當我聽到一位很年輕的朋友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真的感到不可置信。這樣毫無科學依據的迷信觀點,竟然來自一個受過高等教育、事業成功的年輕人口中。不得不說,這是中國人保險意識匱乏的一個集中體現。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住在醫院裡的人應該都是買了保險才住進去的,可是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
正解:據統計,100個意外受傷或因疾病住院的人當中,只有14個人買了保險,86個人沒有買過保險。
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一個人一生中患大病的概率是72.81%。如果我患病的概率這麼高,我寧願在患病的時候花保險公司的錢,而不是自己辛辛苦苦賺的血汗錢。
▎結語
說這麼多是為了告訴大家,你對社保的相信或許是迷信,你對重疾險的了解,或許是誤解。無論家庭經濟狀況如何,無論有沒有社保,也無論你現在多麼年輕、健康,你都需要重疾保險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