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購買人生第一份保險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從重疾險開始買起的。那麼,肯定也會遇到香港重疾險的繳費期該如何選擇的問題。因此,作為業內人士,給大家分析一下「重疾險的繳費年限如何選擇」的問題,也是希望大家在考慮保險配置的時候,能夠儘可能選擇適合自己個人情況的保障配置。畢竟保險這種事情,並非最貴最好,而是最合適最好!
香港重疾險繳費年限從0年到25年不等,舉個例子,友邦的重疾險繳費期就有10年,18年和25年可以選擇。繳費期長些短些,各有好處,因此,我傾向於具體分析這其中的利弊。www.hkinsu.com
首先,繳費期短一些,例如選擇10年繳費期,這樣的好處在於10年來,你所繳納的總保費是要比最長的繳費期(25年)低一些,具體的幅度我列舉一個案例給大家參考:
比較表格內的不同的繳費年限下的繳費總額,表面看來,繳費期越短,總繳費越低。但實際上,這是在沒有考慮通貨膨脹的前提下所得出的結論。如果把近30年來,中國大陸官方公布的的通貨膨脹率4%的這個數值計算進去的話,反倒是25年的繳費年限,你實際支出貨幣的購買力總值,相對其他繳費期而言,是最低的。
所以,在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前提下,繳費期越長越好,特別是在通貨膨脹率高企不下的大陸。
同時,又有另外一個因素的制約,促使我們選擇儘可能長的繳費期。這個因素就是香港重疾險普遍會存在的「保費豁免條款」。這個條款的意思就是「在繳費期內,如果我們的客戶出現了需要理賠的重疾,那麼,在正常理賠的前提下,之後幾年的保費就全部豁免,不需要繼續繳納」。
那麼,從這個角度而言,也是選擇的繳費期越長越好。因為通過儘可能地拉長繳費年限,可以把重疾險的槓桿做到最大值。畢竟,某個程度上,購買重疾險也是購買槓桿,槓桿越大越划算。
我們來看一下重疾賠付的年齡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香港友邦 2015年1月-12月危疾賠償報告
(由於統計年數有限,大多數投保人尚未跨入晚年,因此70歲之後的理賠佔比相對較小,並不代表實際發病率降低)
從理賠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的理賠都發生在30歲以後,尤其是集中於50歲-60歲之間,而30歲之前的理賠數目很小。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A 0歲投保,選擇25年繳費,繳費期於25歲中止,在25歲之前發生理賠而節省保費的可能性很小;
B 30歲投保,選擇25年繳費,繳費期於55歲中止,在55歲之前發生理賠而節省保費的可能性較大;
C 45歲投保,選擇25年繳費,繳費期於70歲中止,在70歲之前發生理賠而節省保費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為30歲以上的人投保,選擇更長的繳費期,可以提高理賠發生在繳費中止前的可能性,從而有效降低成本。
實際上,在應該選擇哪一種繳費期這個問題上並沒有一個定論,我們能做的就只有在綜合考慮的前提下,選擇更優的那一種。其他的因素,比如工資的未來漲幅,對小朋友早期疾病的擔憂,以及對自己身體狀況的預期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投保人對繳費期的選擇。總體來講,大家在選擇繳費期時,可以參照以下幾條建議:
A 給小朋友投保的時候,如果對小朋友目前的健康狀況表示滿意,並想把保障重點放在成年以後,則推薦選擇18年繳費;如果感覺小朋友經常生病,建議選擇25年繳費。
B 年輕人投保的時候,如果是剛剛入職,工資還不高,則推薦選擇25年繳費;如果認為自己的工資足夠繳付保費,並且希望將保障重點放在50歲以後,則可以選擇18年繳費。
C 中年人投保或為父母投保的時候,由於更長的繳費期幾乎可以覆蓋到人的一生,因此強烈推薦選擇25年的繳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