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鴨先知」,競迎無數陸客奔香江。近年許多大陸客像潮水一樣,越過羅湖、福田口岸,登陸港島,撲向中環,買香港保險。
過去3年新單增長率達到20%,2015年陸客投保的新單保費約300億港幣,超過香港保險市場新單保費的一半。增速之猛,金額之巨,已引起內地監管、媒體、銷售等人群的關注和持續分析。作為BB保險的業餘GO走訪部分客戶、部分銷售人後,也來扒扒香港保險的引力波和風險雷,以饗各位看官。
吸引陸客的引力波
1誰在買?
現在去香港購買保險的客戶,大多是內地一些中產階級,他們的年薪在30萬以上,其或多或少已經在內地購買了一些保險或對保險有認識的,有一定的風險意識。他們去香港購買保險的原因主要是擴大保障和持有離岸的美元資產來保值增值。
從保障的角度來看,由於國內保險公司提供的大多數產品價格相對比香港推給大陸客戶的險種高(當然隨著內地費率市場化推進和互聯網保險的介入也有一些保障類的保險還是價格比較低),主要是香港保險公司對產品定價死亡率做了研究細分,購買香港保險的群體發生率相對低;又由於監管方式和資本市場存在差異,香港保險市場的投資收益率在過去幾年平均高於內地;同時香港許多重疾和醫療保險對醫藥規定弱於內地,這些原因使部分客戶願意去香港購買重疾類保險。
從資產保值增值的角度,隨著人民幣匯率波動,目前一些中產想通過持有離岸美元來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實現部分資產在國外的目的,願意承受部分風險,同時考慮到資產的傳承,許多高凈值客戶就選擇來去相對方便、文化相似、語言相通的香港作為離岸市場購買保險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即使花點成本他們也能接受。
2買什麼?
目前大陸客戶購買香港保險的保險公司主要是保誠、友邦等公司,其中保誠公司的主要產品有保障類的危疾病終身保(終身重疾產品),投資類雋升理財保障計劃。
關於保誠「危疾終身保計劃」,其產品特點如下:
提供終身重疾保障,保障69項嚴重疾病;
保單前十年免費提供基本保額50%(1~18歲受保人)或35%(19歲以上受保人)作為額外保障;
6項特選嚴重疾病額外增加20%的保障;
17種嚴重疾病可以提供提前給付,同一保單下最多可享3次提前支付賠償,提前支付賠償比例為20%或25%保障額,總給付最高可達90000美元;
另有10項為兒童專屬的重疾保障。
它是集重疾保障、人壽保險及儲蓄於一身產品,該計劃還有保證現金價值和終了紅利,在享受周全的重疾保障的同時,又可享有保證回報和額外非保證的回報。該保障的免體檢金額一般為50萬美元。
舉個例子,若家庭美滿的W小姐28歲,為自己購買這個保險。W小姐的危疾終身保保單保額為5萬美元(約32.5萬元人民幣),則每年需繳保費1120.5美元(約7280元人民幣),繳費期為二十年,每年保費不變,二十年共繳保費22410元美元(約14.6萬元人民幣),此後無需再繳費,而保障則延續終身。保單利益演示:若W小姐終身保持健康,則按照演示待到66歲之時,退保價值(退保後可拿回的現金包含紅利)已高達 10萬美元(約65.5萬人民幣);若w小姐66歲之時不幸罹患重大疾病,則保險公司支付的14.6萬美元(約95萬人民幣),其中5萬美元為基本保額,9.6萬美元是紅利增加和增額部分。若W小姐不幸罹患的疾病為癌症、心臟病、中風,則還可以獲得額外20%保額理賠。危疾終身保保單首個10年保障期內,還會為W小姐提供額外35%保額贈送1.75萬美元,更好的幫助W小姐應對疾病年輕化的威脅。
若在大陸投保性價比非常高某公司的「常青樹」終身壽險帶重疾輕診提前返還的產品(BB排名的顏值非常高),其每年繳費同樣為7280元,其保額約40.7萬,基本保額高出危疾終身保產品的25%。但由於該保險沒有分紅,則若同樣到66歲發生重大疾病,獲得理賠為40.7萬,這時危疾終身保的保障可能高出常青樹108%,非常吸引你吧。
關於雋升理財保障計劃,其是投資理財類產品,保險責任主要是累計所交保費+2500美元與保證現金價值+紅利的較大者,若客戶有現金需求是可以贖回現金價值,保額也相應下降。經研究發現雋升理財保障產品前期現價非常低,而後期回報高。初步測算該計劃30年的分紅演示利率高達7%,這十分驚人,記住這是複利,10年左右翻一翻,故期限越長,回報越天文數字,但紅利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這點你要有風險意識。
那問題來了,香港保險如此高利率是否靠譜?香港監管對保險公司投資管制相對較少,對保險的利率演示監管也松,公司的投資多元化、國際化,業餘GO查閱過去10年保誠的投資收益率平均數超過這數據,基本實現產品演示利率。但該產品規模已達數百億美元,且保持快速增長情況下,如此高收益能否實現,只能敬請各位看官自己評價、猜想。
總體看,香港保險產品價格單均保費高,前期保證現金價值相對較低,前期退保會損失巨大,但長期持有一定期限後保額遠高於大陸類似保單,其主要依賴於不確定性的紅利,對於紅利的不確定性,只能取決於你的判斷和認知。
3誰在賣?
現在在大陸兜售香港保險產品人,主要是一些在廣東、上海、北京等城市銷售業績好的保險公司代理人,他們的身份並非香港保險監管機構認可的合法代理人,而是香港的一些保險經紀公司的地下中介,其介紹成功獲得回報也相對較高,但目前這塊業務處於惡性競爭時期,一些中介對於大額保單客戶簽單成功會提供去香港的機+酒的費用,吸引你。大陸客去香港購買保險,也使香港部分走下坡路的保險經紀公司煥發新的活力。
風險雷需提防
1理賠雷
對於所有保險來說,理賠是最重要一環。若你購買了香港保險,從目前理賠流程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相對簡單和方便的,只要按照說明清單提供材料,快遞到保險公司,正常的話估計一周左右你就能收到支票,感覺良好吧。那還有啥雷呢?關鍵在於當初許多客戶填寫保險如實告知書時,一些項目未如實告知,或一些客戶存在出借醫保卡行為,造成自己記錄多種疾病未如實告知,這些會被香港的保險公司聘請的第三方調研機構發現,在理賠時經常被拒賠。但在內地這樣的爭議的案例是存在一些通融理賠的。還有一些理賠,如疾病的定義存在差異,在大陸可能屬於理賠範圍內,但在香港可能不在理賠範圍,這個需要客戶要有清醒的認識,這點非常可恨。
2外匯雷
目前一些大陸客去香港購買保險,其購買金額比較高,但他們購買保險前期現金價值都非常低,甚至是零。隨著近期外匯管理的加強或政策的改變,如香港的某些保險公司最近開始對刷銀聯卡有限制,但若你保單金額較大,可能存在無法支付續期保費的情況,這時你的保單可能失效,你就會虧大發了,這也是一枚地雷耶。
3法律雷
香港採用的法律體系是海洋法系,中國大陸採用大陸法系,其在一些法律處理上與內地存在差異,且處理成本非常高。當然一些爭議也可以向香港保險監理處、保險索償投訴局提出申請、仲裁,但香港的保險監管總體比內地松。若你不小心踩到上述地雷,你就傷不起。
看完上述,是否覺得業餘GO講的故事,對你購買香港保險有點幫助,最後善意提醒:若你是普通人購買保障則首選國內保險(你對價格介意的可以參考BB顏值),在國內已有保障的前提下可以購買香港保險 「甜點」作為補充。雖然一些觀點可能存在偏頗之處,但我們希望以「善小」換取各位的 「大善」。